你在这里

阴间为什么能有免费医药

清代,江南某地有刘姓医生,家在江边,常驾一叶扁舟出诊。江对岸有一座隔江楼,每次过江,刘医生都会把船系在隔江楼下,图个方便。

隔江楼原来是某大户人家千金的妆楼,千金名叫大姑,曾经也请刘医生看过病。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事,跟父母吵架,想不开,轻生自缢。大姑死后,那家人就把楼封了起来。刘医生得知此事,再过江时,也就不敢再把船系在楼下了。

过了几个月,刘医生有一次又过江出诊,完了被患者家属请喝酒,酩酊大醉,归船经过隔江楼下,见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借着酒意,纵声长啸。

正浑然忘我时,忽听楼上传来一个曼妙的声音:“刘先生辛苦了,这么晚才回家。”刘抬头一望,但见美女大姑凭栏独立,飘飘欲仙,而楼上灯火通明,一时忘了大姑已死,便停船寒暄。

大姑说都是熟人,小女子也不避嫌,先生何不上楼茶叙。刘正有此意,便泊舟上楼。进了闺房,一切如常。稍坐一会,大姑烹茶待客,茶香甘醇。美景佳人香茗,刘顿时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几杯之后,大姑说,儿时蒙先生费心养生,没齿难忘,只是我心中郁结难消,又成鬼病,不堪一死再死,还请先生再为我劳神把脉。

刘欣然应允,手指习惯性搭上对方手腕,忽觉触手如冰,脉象全无,联想她刚说的话,恍悟眼前是个鬼。但酒意助胆,大姑又美艳不可方物,刘倒也不怕,只是疑惑地问,人死了不就一了百了吗,为什么还会生病?

大姑说,先生有所不知,鬼病了,都是生前顽疾带到阴间来的,并不是死后还会染病。比如我,因为负气而悬梁,那口怨气郁结在胸,死了也没化开,久积便成心病。所以,人医鬼,跟人医人是一样的道理。

刘即时领悟,于是就把她当人,望闻问切,然后对症开方……开方时愣了一下,又问她,阴间也有药吗?

大姑说有的,地藏王菩萨在枉死城中设有免费医药机构,普济众鬼,至今已有千年。

开好方,刘还舍不得走,好奇心大发,问阴间种种,果然跟阳间传说的都不太一样,看来阴间真是被妖魔化了。最后,刘好奇心大发,问大姑说,我听说吊死鬼都很恐怖,怎么你还是这么美艳呢。大姑说,先生对我有恩,我怎么敢现原形吓你。刘说没事的,我们当医生的都是吓大的,什么样的死人没见过。

一再央求,大姑还是不同意,刘正好在抽烟,于是不断用烟去喷她。大姑被逼无奈,说这可是你逼我的,等下别怪我。说着发出一声凄厉的鬼叫,突然就白绫悬颈,长发披脸,长舌滴血,双眼暴凸……

刘被这一吓,酒全醒了,惨叫一声,软瘫在地,爬起来,踉踉跄跄,强奔下楼,但觉暗中似有人搀着他,才不致从楼梯上栽倒下去。

下了楼,腿已软到无法走回船上,就地倒在芦花丛中躺平,并昏睡过去。

等到天亮,刘醒了过来,央求路人为他撑船,才得过江回到家中,从此每次过江,船能离隔江楼多远就离多远。

故事见清代笔记《萤窗异草》:

萤窗异草·隔江楼

江南某县有医,刘姓,失其名。居近江岸,每赴病家诊视,独棹一叶之舟,横流北渡,恒系缆于隔江楼下,习以为常。楼故某姓宅后,其家有女曰大姑,此即其妆楼也。嗣因大姑缘忿自缢死,而其楼遂闭而不登。刘亦有戒心,不再泊于其地,将数月矣。一夕,留饮于病家,酩酊而归。归艇经由楼侧,望见江面月光,晶莹一色,不禁喜而长啸。俄闻楼上低呼曰:“刘先生暮夜始归哉!”刘醉中顿忘之,仰睇楼上,则大姑凭栏独立,风鬟雾鬓,绰约如生。刘故数视其疾,笑貌声音,无一不稔。且见楼有灯光,一时恍惚,不复忆其既死。停舟问讯,女以啜茗招之。刘正需此,遂舍水就陆,缘梯而登。女逊之入,闺室中香奁器具陈设如昔。少坐,即亲献茗盏,饮之芳馥异常,刘甚悦。女因启曰:“儿家夙费清心,时叨妙剂,既已没齿不忘。今因痞块不消,又成鬼病,一死不堪再死,敢烦良医为我疗之。”刘欣然许诺,而试把其腕,冷如冰。忽焉记其亡化,身在醉乡,竟不知惧,惟诘曰:“人死矣!何犹虑病乎?”女曰:“然鬼之病,正无异于人之病。第皆生前所积,非由死后所染。如妾以负气投缳,其气究盘踞于胸,即其症也。故虽以人医鬼,实属以人治人。”语次切视已周,刘为立方。因询:“冥中有药乎?”答曰:“地藏王广施慈惠,立局于枉死城,今已千年矣。”于是坐而闲叙,刘谈甚豪,遍及九幽风景。女一一敷陈,多异于人世所传。刘忽戏曰:“闻缢死鬼颇可畏怖,今日见子,何殊不然?”女正容答曰:“恩义当前,劣形何敢顿现?”刘弗信,迫欲观之,女终不肯。刘适吸烟在口,遽喷之,且数喷之。女不能耐,呼曰:“迫妾惊君,非妾之罪也。”语未终,鬼声哀鸣。刘视之,发披愁云,舌垂惨血,帛上悬而腕下缒,目瞪睛突,丑状百端,不觉惊倒于地,而宿醒解矣。足软不能步,强起而奔,暗中似有人掖之,甫克下楼,竟不及登舟,卧于芦花深处。昧爽始苏,浼人操楫,始得渡江而归。自此隔江楼下,遂永无问津者。

外史氏曰:鬼者,积气也。宜乎生而气郁者,死犹不免于病。非若疮痍残疾长逝者,既损其形,夜台必无呻吟之状。然则气之为患若此,女虽数言,不可唤醒一切哉?

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鬼故事,抛开好奇害死猫,刘被女鬼吓惨这个庸俗情节不谈,有点价值的是故事最后作者的评论:

鬼者,积气也。宜乎生而气郁者,死犹不免于病。非若疮痍残疾长逝者,既损其形,夜台必无呻吟之状。然则气之为患若此,女虽数言,不可唤醒一切哉?

鬼本来就是积气所化,所以那些活得很憋屈的人,条气唔顺,死后依然会得心病。反而那些五脏六腑出问题,或得了恶疮、感染瘟疫而死的,身体都没有了,魂魄是不会得病的。所以,“气”出了问题,死了都会影响魂魄的健康,女鬼聊聊几句话,信息量很大,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活着的人引以为戒吗?

说白了,就是人活着要心态好,要学会放下,遇到什么都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郁结在胸。做到这一点,就能“纵做鬼,也幸福”。

看起来,不过是几句放了鸡精的片汤话,也没觉得有多精辟——其实,女鬼话中最有价值的信息,恰恰被作者自己漏过了。

且看,当刘医生问“冥中有药乎”的时候,她回答道:“地藏王广施慈惠,立局于枉死城,今已千年矣。”

这话无意中透露了一个地狱真相:原来,阴间实现免费医药已有千年之久了。

再一次,想死的心都有了。

可能有人会怀疑说,别被鬼坑了,阴间怎么可能有免费医药。就算真有,会不会是大姑死的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药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并由她阳间的亲人刷卡埋单。

这就是以活人之心度阎君之腹了。阴间能实现免费医药的原因,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地藏王、十殿阎罗、判官等高层,都万寿无疆,毋需占用医药资源,所有的鬼,自然就能享受到免费医药了。

2024-05-13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