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神仙也没有余粮了

清代笔记《谐铎》作者沈起凤,在扬州认识了一个本地人陈庶菴,生性滑稽,喜欢讲段子。

沈当时在两淮盐政戴全德那里当幕僚,陈庶菴几乎天天都来跟他讲段子,其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沈起凤记录了下来:

说扬州那边最红的一尊财神,叫邗[hán]沟大王,每年元旦,他都得押送一批天饷(应该就是本号常说的香火税)到灵霄宝殿去入库。

某年元旦,邗沟大王刚上天,便遇到穷神拦路,伸手就要向他借贷三万两银子。邗沟大王说那哪行,天饷数目早就入账报天帝了,少一个子儿都不行。穷神说我不管,我就等着这钱过年呢,你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否则这天你是上不了了。

邗沟大王无奈,说天饷确实动不了,这样吧,我把自己的路费给你还不行吗。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金锭,塞给了穷神。穷神当场就怒了,说我虽穷,好歹也是一尊神,你这打发要饭的呢。你等着瞧。

说完,穷神便飞去向文明教主控诉。文明教主他正坐在文坛上操练笔阵,一听说也怒了,立即率文坛健将飞到半天,拦住邗沟大王,排出笔阵,将他和天饷团团围住。

看这阵仗,摆明是抢钱来了,邗沟大王拔出剑来,跟文明教主大战。但是,文明教主那支笔所向披靡,邗沟大王的剑根本抵挡不住,吓到了,飞到天上,直入奎宿,向文昌帝君求援。

文昌帝君一看财神到,颇为意外,说哟嗬,咱俩一向可不搭嘎,今儿个啥风把你吹来了。

邗沟大王说,我押运天饷上灵霄殿,怎奈半路杀出穷神和文明教主联合起来抢钱,我斗不过那支笔,心想这条线应该是你分管的,不找你找谁。

文昌帝君说,你们一向恃财傲物,以为有钱大晒,受点教训也是活该。不过,那文明教主仗着有笔便横行天下,长久下去,也不是本教之福,你稍等。

说着,文昌帝君即命红衣天使去把魁星召来。

魁星到了,邗沟大王一看,魁星原来是一个白白净净的小鲜肉模样。文昌帝君把邗沟大王的遭遇告诉他魁星,然后下令说,你出手把文明教主收了吧。

魁星有点为难,说帝君,你看我长这模样,神见神欺,不好使啊。

帝君正想辙,一旁的红衣天使说,帝君,您就赐他一副假面,凶一点的,他就好办事了。

帝君笑了,说这个可以有。手一挥,咻一声,魁星便变成了一个蓝脸的窦尔墩,五官狰狞,让人不寒而栗。帝君又赐他一个金斗当兵器,命邗沟大王带路,前去收拾文明教主。

到了现场,文明教主正挥舞着如椽巨笔,咋咋呼呼,见到魁星也不怕,说你有十万加天兵,我有十万加雄文,who怕who啊。

魁星不响,抛出金斗,文明教主举笔一挡,笔端毫毛太软,碰到金斗根本就没毛用,文明教主一看形势不妙,扔笔就逃。魁星收了他的笔,并把来不及跑的穷神抓住,搜出他身上的金锭,告别了邗沟大王,凯旋而归。

对,你没看错,金锭并没有还给邗沟大王。

到了文昌帝君那里,帝君把文明教主的笔和邗沟大王的金锭赐给了魁星,令他世代掌管金斗。他那张脸,也继续保留。所以,至今流传的魁星像,都是蓝脸狰狞,右手握笔,左手持锭,旁边还立着一个金斗。

民间流传的魁星长相|网络图片

这个故事,就叫《奎垣真像》。奎垣,也就是魁星。

故事讲完,作者沈起凤评论说,这不过是那些写推文的无聊文人在影射讽刺罢了,如果以为它有啥深意,那是你想多了。

话虽这么说,想多了,也是要想一想的。

初看,这是一个很无厘头的故事,但故事里出现了一个新角色:穷神。

以前只有穷鬼,没有穷神。

神有香火收,想穷都穷不了。没想到,大环境一变化,神也穷了。

神穷的原因,从故事中也能知道个大概:天条新规定,各地财神收的香火税,尽数入簿充天饷,那些以各种名号享香火的神,平时大手大脚惯了,地主神也没有余粮呀,香火税应缴尽缴,自然就捉襟见肘了。

但是,穷神和穷鬼有一个根本不同,那就是,穷鬼只能认命,穷神却可以凭借着法力,进行跨界捕捞。

为什么说是跨界?

要知道,邗沟大王只是扬州一地的财神,收的也只是扬州的香火税。不像赵公明,那是正国级财神。所以,穷神只敢拦截邗沟大王,绝对不敢去找赵公明。

只是,穷神被财神激怒之后,跑去找文明教主告状,这个信息量就大了。

所谓文明教主,原文有注“即《后西游》所称麒麟精是也”。《后西游记》是《西游记》续书,其中有一角色叫文明天王,“本出身礼仪文明之邦中国”,长相是“当头长一个金锭,浑身上下布满金钱”,不幸生逢乱世,被樵夫砍死。死后“一灵不散,又托生到西土来”,除了保留前世模样,手中还多了一支笔,生下来就能写文章;那笔不但是他的文具,还是他的武器,就像金庸笔下的秃笔翁、张翠山、朱子柳等高手。文明天王使起笔来,有万夫不当之勇,他身上的金钱也是一个法宝,放出去就能打压人。

仗着文武全才,文明天王占据着玉架山,方圆千里之内,“皆服他教化”。唐半偈和徒弟孙小圣往西天求取对真经解答,路过玉架山,被文明天王的笔和金锭压住。孙小圣上天求助,才知道原来文明天王就是孔子《春秋》最后出现的麒麟,他所用的笔,也是孔子著《春秋》时用的。

可见这“春秋笔法”有多么厉害。

最后,也是玉帝派出魁星,帮着孙小圣收伏了文明天王,解救了唐长老师徒。

到了《奎垣真像》这个故事里,金锭是穷神从财神那里讹来的,文明教主已经没有钱,只剩一支笔了,而且他跟穷神是一伙的,先让穷神出面去找地方财神讹钱,讹不到,自己亲自出马,以如椽大笔,打的财神落荒而逃。但这个“教主”毕竟是野的,那支笔再厉害,在最高文神文昌帝君派出的魁星面前,也变得不好使。

而文昌帝君给魁星用来打败教主的法宝,金斗,其实不是一个量器,而是一个金印。宋代黄庭坚《次韵答张沙河》有句:“使公系腰印如斗,驷马高盖驱骏骏。”

金印代表着权力,权力越大,印就越大。

可见,文明教主的春秋笔法再厉害,也斗不过权力的金印。

讲到这里,就可以来说说,陈庶菴为什么要编这么一个段子给沈起凤听。

沈起凤,咱之前介绍过,苏州文人,一生功名很不顺,据其自述,九岁应童子试,十四岁还考不上秀才。考不上的原因,有一次是因为在首场首篇作文中使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冷僻句子,不知道主考官不懂,还是嫌他显摆,本来都录上了,还是把他刷下来。后来终于中了秀才,乾隆三十三年参加乡试,所写文章本被定为“经魁”,就是必考五经中每经的第一名,可是,又因为申论作文中语气太激烈,主考官怕他在复核中过不了,想干脆把他刷下;另一主考官觉得文章写得好,据理力争,最后只评了个第三十一名举人。此后又屡试不第,到四十岁时心灰意冷,感叹自己“庸才末路,如此而已”(《谐铎·〈卜将军庙灵签〉》),决定不再参加科举。

从此,沈起凤转为戏曲和笔记创作,自娱自乐,这才有我们经常扒的精彩不断的《谐铎》。

十几年后,沈的命运又迎来一次转机——两淮盐政戴全德聘他到扬州当幕僚。

戴全德虽是官员,也喜欢戏曲创作。他看过沈起凤的戏曲作品,颇为赏识。因为乾隆多次南巡,喜欢看江南的戏,戴全德重金请沈起凤去,不用参与盐政杂务,主要负责编写“迎銮供御大戏”,也就是写些乾隆喜欢看的剧本,让龙颜大悦。

换个角度讲,沈起凤科举不第,最终还是当了一个御用文人。虽无权,但金钱方面的回报,肯定是不菲的。

就在扬州期间,陈庶菴经常来找沈起凤,知道他像蒲松龄一样,有收集志怪故事的爱好,便故意编了这么一个故事分享给沈起凤,估计最后还问,这个故事,能否收入你书中。

沈当然知道他的用意,不但把故事收入《谐铎》,还加了一句,说这不过是一篇针砭现实的讽刺文学,没啥深意,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狂生”一词,直指陈庶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编来讽刺我的。

刚好元旦到了,不知邗沟大王是否还有天饷可送上天,也不知是否还有穷神敢拦截。作为穷鬼,我们在地上仰望神仙打架就行了,说不定,打着打着掉几个子儿下来,就有了一次性生活补贴了呢。

2024年12月30日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