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灵山拾遗系列之四:漫谈灵魂永存(5)

人死后灵魂去何处

奈何桥上叹三生

传说人死后会去阴间,有阴间的捕快带进鬼门关,过了之后便要踏上一条叫黄泉的必经之路,到了路的尽头便有一条叫忘川河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叫奈何桥的石桥,桥的对岸有一个叫望乡台的土台,望乡台边有个叫孟婆亭的小亭子,有个叫孟婆的女人在那里守候

孟婆会递给每个经过的路人一碗孟婆汤,喝下孟婆汤让人忘了一切。忘川河畔还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它记载了每个人的前世、今生和来世。过了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然后进入阴曹地府,

地府会有阴间的两大使者,把亡灵带到阴曹地府接受阴司十殿阎罗们的审判,最后再决定亡灵是可以进哪一道继续轮回,或是上天去享福,或是再次投胎为人或者某种动物,或是被打入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去受苦。

黄泉路上还有很多孤魂野鬼,他们是那些阳寿未尽而非正常死亡的,他们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阴间,只能在黄泉路上游荡,等待阳寿到了后才能到阴间报到,听候阎罗王的发落。

佛教认为人死是依身前所造业力牵引至六道中(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如此辗转受报,轮回不停。前三者属三善道,后三者属三恶道。六道都是险难,要用善恶来讲,三善道是消你的善报、善福,三恶道是消你的恶罪、恶报。总而言之,六道是消业的。

魂飞魄散的地狱

古往今来不时有修行者开智开慧能看到天上人间地下,而今也有真正的修炼人通智智能力越来越强,眼前展现出了修炼境界中宇宙不同层次的真相,其中包括地狱的奥秘:

‌‌“阴司十殿与十八层地狱,这是人死后必来到的世界。除了修炼有成的修炼人会在圆满的过程中,会有那正法门世界中的觉者来接引之外,其它人都需入阴司十殿去审判,而当今修炼人所见到的不是十八层地狱的景象,而是十六万二千七百三十二层。这是修炼人听到其中一位阎罗王说的:人间至1999年前后开始,地狱就分出许多层出来,当时通天法王殿,接天令传至冥界依圣令建造的。

‌‌”审判殿分别为十个地方,所谓地方是指十个广阔无比的幽冥世界,也就是像宗教中所说的在三界内不同层天的空间,里面也分别有许多像山谷又像海那么大那么多的刑狱,也就是几百、千、万个小地狱,每个空间又存在着不同的时空。

‌‌“世间死亡后的待审魂,必需经由掌令(通天法王令)的鬼将与鬼差及寻冥灯者带路,才有办法穿越空间的限制进入另一层幽冥空间。在审判殿中,十位审判王并非都显男身相,其中有两位显女身相,都是名列历史上的孝女,而其中有一位男身相曾经在世时是位有包青天称号的解剖法医。

‌‌”进入殿内后,面向殿的正中间主位为主审判王,穿着黑袍红边,衣袖上绣金云纹,官服上绣银色浪纹的官袍,头带三层金雕玉翅,金雕虎豹怒威冠,中间印有金色‌‌“王‌‌”字。左列为阴司六位官吏穿着深灰色与银色相间绣银色虎纹官袍,负责一生中作恶事记载,手持阴簿判读阴事九数倍数因果。右列为阳司六位官吏穿着白色与蓝色相间绣金色龙纹官袍,负责一生中作善事记载,手持阳簿判读阳事九数倍数因果。

‌‌“往下平台左右两边各站三米高左右的鬼将及二米高左右的阴兵各站三列每列八位共计四十八位,面恶恐怖黑眼深邃见不到底,眼中一点泛红光,能够透视并定住罪魂的一切恶行无所遁逃。

‌‌”鬼将站的后面上方左右边各有十八座位,像剧院位置一层层共三层高度共计三十六位,坐着与待审魂在人间住过区域的各地土地公、家神等四方神祈辅佐陪审,这就是所谓三尺头上有神明,看着呢!对于地狱审判来说一点都不含糊,各层审判殿几乎相同,唯独第十殿结构不同。

‌‌“往下有三个熔浆大阶梯,待审魂必需踏过熔浆大阶梯才能到鬼将站的审判平台去,如果生前是做恶多端的罪魂,未被审判前,经过必定脚烂熔断,苦痛的爬上平台才能接着受审。

‌‌”十六万二千多层地狱中,各种刑罚都有,而地狱则是九倍再乘九倍的倍数还罪,可怕至极,因为人间的理是反理,所以许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如果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懂得珍惜,而因为因果业力痛苦,想自己用人为的方式结束生命,那也是在造杀生之业中,这是千古不变的理,也是阴司律法整个法界的定律。‌”

无奈的叹息

当前在地狱受酷刑的人数在不断增长,这些堕入地狱的罪灵大多是生前对天法态度不好及对修行人行恶的人,以及通过各种手段破坏人类社会的人。

这些阴鬼罪灵在地狱里反复的承受着一千八百种酷刑的虐待折磨,他们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都随时受到剧痛的折磨,几乎是永无止尽的受刑过程摧毁着每一个罪灵的意志。在这里它们看不到任何希望,在行刑间隙稍作停留的片刻间,才有时间忏悔自己行恶的所作所为,及对社会他人造成的种种难以挽回的过失。

无论罪灵生前如何风光,在人中位高权重,此时已成阶下鬼囚。悔恨却又无可奈何,心底最大的愿望便是有人能超度救赎自己,可是有言又诉与谁呢?

天上众神看到它们受刑的惨状,虽生怜悯之心,却又无能为力,只留下声声叹息。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