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犯了该死罪的人

査嗣庭是清朝雍正年间一桩文字狱的主角,此公贵为礼部侍郎,皇帝一句话,就进了监狱。人们传说,是因为他在做江西主考期间,出题“民维所止”,而维止两字,正好是雍正断头,所以倒了霉。然而,这种传说,不过是齐东野语,传说而已,因为他当年出的考题,就不是这个。另一个传说,是说他偷偷在写一本书,名曰《维止录》,记载了雍正时的宫廷斗争的事情,所以贾祸。但是,如果真有这样的书,三法司在罗织査嗣庭罪名的时候,一定会写上,即便有关碍文字,这样的文字不露即可,断不能一字不提,所以,这个传说,也不成立,依旧是故事。

查清朝的档案,査嗣庭的罪名,是这样几条,主要是从査嗣庭的日记中得来的。第一,说他所出的策论试题“君犹腹心,臣犹股肱”,“不称元首,是不知君上之尊。”第二,在内廷之年,未进一言。不关心政事。其三,有条日记,前面记的是康熙升天之事,然后隔了几行却写他怎么拉肚子。所以大不敬。其三,纪录朝会祭奠之事,总记有大风,大雨,属于讥讽朝政。其四,对多处朝廷举措加以批评。其实,所谓的批评,也无非是翻阅日记的人罗织出来的。

显然,这样的欲加之罪,换了任何一个大臣,都是逃不过的。绝对属于没事硬找事,即使这样找出来的事,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大概连雍正也觉得这样定罪,有点扯,于是密令浙江巡抚李卫,火速到海宁查家,将所有带字的东西,“尽行搜出”,连墙壁窟穴都不能放过,挖地三尺。一个读书人的家里,有字的东西当然很多,累着了李卫,做了挖土工,搬运工和打包工,毁屋拆墙,然后将查来的所有书籍、手稿,信札,甚至草稿,统统打包,加密,火速送往北京。刑部的官员们,费劲心思一件件查过,还是什么有价值的文字也没有搜到。但是,此时,早就押在刑部大牢的査嗣庭,已经因经受不了拷打和折磨,瘐毙了。

死了査嗣庭,依然得到了严惩,本人戮尸枭示,已经成了尸体的人,还是被再杀一次,枭首示众。其子查秋云秋后处决,子侄妻女皆充军发配。但査嗣庭到底犯了什么罪,谁都不清楚,雍正的上谕,说得含含糊糊。找不到罪证,累得老子查了许久,也真是该死。

以一个含含糊糊的罪名,居然得了身死戮尸,株连亲族的重罪,未免令后人死活都想不通,想不通硬想,于是就有了“雍正去头”的传说。今天看来,这样的说法,无非是替雍正这个暴君开脱。其实,在今天看来,査嗣庭无非是得了该死罪,有罪在先,然后找罪名,只是,翻遍了日记,书稿、信札,什么也没找到,牵强附会罗织出来的罪过,只好骗鬼,但是,既然已经被认定为该死罪,不死也得死,死了,还得再死一次。

文革发生在雍正死后两百多年,但是文革整人的招数,雍正时就具备了。先定人有罪,然后从他的文字,尤其是日记中找罪证,实在找不到,就东拉西扯,张冠李戴,胡乱拼接,最终,总可以找到你“大不敬”,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蛛丝马迹。罪证找出来,交给上面,人家乐意定你个什么罪,你就是什么罪。文革中,种种针对个人的大批判的文章,一次次的批斗会,以及文革结束后,从发还的被批斗关押者的日记和笔记本上的各种红道道,以及批注,大体就是上面所罗列的査嗣庭的罪证认证套路。以前,总觉得文革特别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现在才知道,这套把戏,早就有人玩过了。

但是,为何査嗣庭好端端地要被皇帝视为该死呢?事情过去将近300年了,雍正的心迹,也没有个日记什么的可以披露,说不清。但是,经过文革,这样的事,其实也好理解。需要整人的时候,上面只要看你不顺眼,你就危险,其他的,都不需要。好些人,就是因为中央文革的人,看他像个叛徒,像个坏人,于是就真的成了叛徒,坏人。因此而被整死的,一堆一堆的。当初,雍正大概就是想整人了,尤其是整那种出自江浙的官绅,谁叫清初这个地方绅士们反抗最激烈来?即使一点像样的证据都没有,照样往死了整,谁又敢说点什么?平白整人,别的人什么都不敢说,文字狱的效能才能发挥到最大。这样的皇帝,多少年后,居然有文人把他写成贤君,在电视上热播,真是一点天理都没有。

高阳说査嗣庭案不是文字狱,台湾的人,再怎么妙笔生花,也是没见过世面。没有证据算甚?没听说过没有右派言论的右派吗?大惊小怪。

2013-12-12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