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两晋:被逼起兵的苏峻

在东晋历史上,苏峻作为平定王敦之乱的大功臣、大英雄是毫无疑问的。晋明帝司马绍对其进行了封赏,并委以重任。然而世事无常,风云突变,晋明帝英年早逝,苏峻也由大英雄变为逆贼,令人扼腕叹息!

《晋书》记载,苏峻,字子高,长广郡掖县人。年轻时是个书生,有才华和学识,曾任郡主薄,十八岁那年,被举为孝廉。永嘉五年(311年),永嘉之乱,各地士民纷纷筑坞自保,苏峻也在家乡结垒,有数千家归投其下,形成一方非常有影响的地方民兵势力。他派长史徐玮到周边各地去宣布他的檄文和命令,又把战乱时死人的枯骨安葬了,远近人都佩服他的恩义,推举他为众主。

东晋初年,王敦叛乱前夕,苏峻先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和兰陵相。苏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统流民之帅。永昌元年(322年)发生王敦之乱,王敦终于难以忍受晋元帝司马睿的猜忌,抑制王氏势力,起兵武昌。苏峻凭着平定叛乱战功卓著获封赏,威望渐著,军事力量日渐强大。《晋书》记载“有锐卒万人,器械甚精。而峻颇怀骄溢,自负其众,潜怀异志。”并由此引为这是导致后来苏峻之乱的最终原因。

历史上的苏峻之乱

王敦之乱被平定以后,庾亮以士族翘楚,皇亲国戚的身份入朝协助皇太后听政,辅佐幼主。咸和二年(327)十月,庾亮不顾臣僚劝阻,强行征召苏峻为大司农,欲夺苏峻之兵权。任命诏书尚未发出,朝内先引发了争论,群臣都默许庾亮的决策,唯有王导出面反对,根据史书的记载,卞壸也反对,但深究其意,卞壸只是对庾亮夺苏峻军权的方法提出异议,而并不反对夺苏峻军权本身。

对于征召苏峻一事,辅政六大臣之中,庾亮、温峤、卞壸三人投赞成,王导、郗鉴、陆晔三人投反对票。

对朝廷的征召苏峻不从,遂联合豫州刺史祖约共同起兵讨伐庾亮,被逼起兵造反。苏峻兵强马壮,武器精良,在祖约的配合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挥兵至建康城下,官军连连败绩。苏峻率军进占京城,占领建康,挟持了小皇帝。百官纷纷逃散,只有钟雅留在晋成帝身边。

庾亮丢盔弃甲,匆忙带着三个弟弟出逃寻阳投奔温峤。得知建康失守,温峤嚎啕大哭。温峤知道自己兵力薄弱,要对付强大的叛军,如同鸡蛋碰石头。于是温峤想到了陶侃,派人去邀请德高望重、兵强马壮的荆州刺史陶侃,让他出山充当盟主,统兵讨伐叛军。

庾亮主持朝政时,对陶侃非常忌惮,苏峻叛乱,许多官员都纷纷要求杀庾亮以谢天下,庾亮又很担忧害怕。温峤劝庾亮去见陶侃,遂冰释前嫌,共同合作对付叛军。并最终赢得了平叛的胜利。

公元328年9月,陶侃亲率领水军攻向石头城;并让庾亮、温峤、赵胤等人率步兵精勇1万,从白石垒向南出击石头城, 向苏峻军挑战。苏峻领八千人抵抗,又派儿子苏硕和匡孝进逼赵胤并击败他。苏峻劳军后在醉意间见赵胤撤走,说:“孝能破贼,我更不如邪!”于是留下部众,自领数骑向北突围,但不成功。在回白木陂途中马匹停滞前,被陶侃部将彭世和李千等以矛投掷,于是坠马被杀。

苏峻之乱历时一年零四个月,观其本质,是东晋门阀士族之间相互倾轧的意外结果,是王敦集团和庾亮集团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苏峻本人,不过是这一矛盾被推向前台的表象,苏峻之乱平定后,扩张权力的军政大佬都成了盖世功臣,而苏峻则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从本质上说,苏峻与其他军政大佬又有什么不同呢?军政大佬想扩张自己的权力,苏峻也一样,而且当初苏峻只是想保住自己的权力甚至可以牺牲部分权利以图保命而已。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