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1.石屋禅师: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
2.迢书:最近看了不少学生简历,发现时代变了,两处迹象:一、都将“万”写作“W”;二、都会写“MBTI”人格测评结果。
3.@织女Vega: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件事,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不支持,但是关我P事,没什么好说的。但在网络上,虽然不关我事,但是我不支持,今天高低得说。
4.@manateelazycat:我在东莞做服装生意的时候,工厂里面有30多台机器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它们一起工作的时候,整个车间有100分贝,大家知道100分贝是什么概念不?相当于你旁边一直有一辆摩托车炸街的感觉,24小时不管休息,玩电脑还是睡觉,都有一辆摩托车在你耳边炸街。我在那样的环境下,白天上班赚钱,晚上在机器轰隆隆的环境下,研究Linux、Emacs、Haskell、Gtk...自由的研究,也是那些最艰难,最让人怀疑自己的岁月才能锻造无比坚强的自我和强大的内心。所以,坚持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
5.@思想聚焦:成年人回一次老家,相当于看了一次心理医生。
6.水獭海獭。
7.@zuoyeben666:奥斯卡水平并没有掉,它起码处于一个标准线上。当然不可能每年都会有老无所依、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绿皮书、寄生虫这种重量级电影,国际片也还蛮不错的。有些电影成为经典在于每一场戏都是经典。随时可以打开随便从哪儿看都很享受。而大多数电影能留下的也就是一场戏几场戏。比如很多人喜欢阿诺拉最后的雪中车内的缠绕。
8.@HotmailfromSH:“打羽毛球的好处”医学期刊《柳叶刀》有过相关研究:通过对8万人长达十年的追踪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性价比最高的三种运动分别是:第一名:挥拍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第二名:游泳;第三名:有氧运动。和不参加相应运动的研究对象相比,排名第一的挥拍类运动者,全因死亡率降低了47%。另外一项涉及183个国家95210名运动员和44个运动类别的研究,同样发现了类似的结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挥拍运动都与延长寿命呈正相关,其中男性延长5.7年,女性延长2.8年。挥拍运动同时集合了有氧和无氧特征,需要不停地转体、跳跃、挥拍、击球,集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耐力等素质于一身,还需要和他人互动配合,既能改善心肺功能,又能增加趣味性,有益心理健康,这些均是促进长寿的重要因素。
9.【日本研发AI机器人照护老人】这款名为AIREC的机器人能帮助人坐起、穿袜子,还能煎炒鸡蛋、折衣服和做一些家务,料2030年可投入服务。
10.【失眠为啥会成习惯】德国图宾根大学行为神经学教授詹·鲍恩表示,如果你对一件事有预期,身体就会释放一种与压力有关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这种激素会提示你在特定时间做某些事,因此你可能也发现了:越是在醒来时看时间,就越容易在同一时间点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