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庐山会议实录(143)

你说将来没有风了?一点风没有了?我看还会有。你们说从此天下太平,四方无事?那么今年在庐山开会,才不过隔了一年,所为何来?但是总的趋势是好的,这个信心完全要有的。不管你出多少乱子,代表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意志的倾向要占优势,它总要占优势的;一个时候不占优势,另一个时候,它要占优势。现在看起来,我们是有保证的,我们的大多数、绝大多数,除极个别少数之外,是团结一致嘛。要建设得快一点,好一点,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国家而奋斗,这是必然性,现在有保证。但是也要估计到不会是那么风平浪静,要风平浪静一个时期,是完全可能的,另一个时期要准备刮台风的。这个政治台风将来什么时候来呢?我就料不到,但有台风要刮,这可以断言的,不会没有的,有阶级存在嘛。在一个省,在地方,也有这个问题,要有准备。

通过了《决议》,还开了17日的会,八中全会各项议程即圆满结束,人们纷纷下山。

8月18日上午,张闻天下山前写信给毛泽东:“我衷心感谢你和中央其他同志所给予我的帮助。”9月9日,在北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后,彭德怀也写信给毛泽东:“我诚恳地感谢你和其他许多同志对我耐心教育和帮助。”这正是毛泽东希望得到的反应,他对此感到满意,立即作赞扬批示,通报全党。

毛泽东下山前一刻,8月19日,给“休想挖走的秀才”吴冷西。陈伯达、胡乔木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为了驳斥国内外敌人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或者不明真相抱着怀疑态度的人们,对于人民公社的攻击、诬蔑和怀疑起见,必须向这一切人作战,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为此就需要大量的材料。请冷西令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将此信讨论一次,向各分社立即发出通知,叫他们对人民公社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每个省(市、区)选择5个典型,特别办得好的公社,例如广东省增城的石滩公社、河南省长葛县的坡胡公社(以上均见8月18日(人民日报》、河北遵化县的王国藩社,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总之,实事求是,反复核对,跟县委和公社党委认真研究,不适当的,修改而又修改,文字要既扎实又生动,引人人胜。并且要跟地县派下去的有能力的工作组同志们一道去办。每省5个社,要派5个有政治、经济头脑而又文笔很行、思想很通的同志去,你们认为是否可以办到呢?

请你们接信后,即日动员,一个月,两个月,至迟3个月交卷。我希望能于30天、40天内交来第一批,每省先送一个至两个典型公社其余陆续交来即可,你们看,是否可以办得到呢?办不到,即延迟,总以情(情况)文并茂为原则。文字可长可短,短可三四千字,长可万余字,平均以七八千字为适宜。写好,一律交给我,由我编一本书,例如1955年《农村合作化社会主义高潮》一书那样,我准备写一篇万言长序,痛驳全世界的反对派。

请陈伯达同志立即组织几位熟悉俄国革命初期所办公社的材料、具体情况(要详细材料)及其所以崩溃的原因的同志,一定要加以分析,提出论断。

这也是极端重要的。目的在破苏联同志们中的许多反对派和怀疑派。此书出版及我的文章,国庆节不可能,最快要到秋天,冬天,最慢要待明春,因为准备工作来不及。此信你们看后,如以为可,交尚昆同志立即用电报发给各省、地、县三级及新华社、《人民日报》,指定从事此项工作的记者们,使他们知道我的意向,即为此问题要向世界宣战。

“要向世界宣战”,可见其“气魄”:“一个月、两个月,至迟3个月交卷”,可见其迫切。这些都是出于毛泽东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和坚持“三面红旗”的决心。这些全国各地的调查材料,后由新华社负责编成《人民公社万岁》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于1960年底印成。终因碍于当时严重的困难形势,这本反右倾的向全世界宣战的书没有发行。不过不久以后,果然在国际共运总路线等方面,发生了一场大论战,中苏两党的矛盾和冲突最后导致两党关系中断。

被毛泽东保护的秀才没有辜负期望,庐山会议一结束便交出了“答卷”。

下山不到两周,吴冷西就拟订了《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关于八届八中全会的宣传计划,还开始积极进行人民公社的调查。他在8月31日给毛泽东的信中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关于八届八中全会的宣传,都已拟订了初步计划,并且已经开始执行。《人民日报》社论计划中,还增加了两篇,一是《论十年左右赶上英国》,一是《为什么右倾机会主义是当前的主要危险》。

另外,还陆续补充了一些从理论上论述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文章,将在第7版上发表。关于人民公社的调查,现正在积极进行。各省对此十分热心,大都书记挂帅,组织大批人马下去,准备从中选些好的典型材料送给我们。我们也已组织了五十多人下去支援。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