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汉武帝勒兵18万巡边震慑了谁?

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做了一件大事——封禅。

天子登封泰山,一般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上皇位已经整整30年,这30年间,他北却匈奴,征西羌,讨南越,击东越,亡闽越,的确成就了汉家先代帝王们所没有成就的功业。

不过,在向天地神明颂扬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之后,汉武帝便马不停蹄地勒兵18万骑巡边,至朔方,临北河,旌旗万里,尘土漫天。

只有在太平盛世帝王才有资格封禅,可为何汉武帝封禅完,就立马勒兵巡边?

原来,自从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人决战漠北,汉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元气大伤的匈奴不复南下寇边,倾尽国力的汉王朝也无力北击匈奴。接下来的十年间,汉武帝虽然在西羌、南越这些小国身上找到了手中皇权无远弗届的自信,奈何有“百蛮之王”之称的匈奴单于还没有向自己俯首称臣。这对自以为雄才伟略、功德圆满的汉武帝来说,无异于完美人生中的一道瑕疵。然而此时,广袤的沙漠戈壁却成了武帝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最大敌人。匈奴一直龟缩于漠北,汉武帝即便再是雄心勃勃,也奈何不了他们。

于是,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完后,即刻勒兵巡边。同时派遣使者郭吉到匈奴,对匈奴单于说:“南越王的头颅已经悬于长安城北阙之下。单于若能与我大汉决一死战,我们的天子已经亲自带兵在边境上等你了;若不能,就干脆向我大汉天子俯首称臣。何必躲在大漠以北,苦寒荒凉,水草皆无的地方呢?”

汉武帝求战之心如此之切,搞得匈奴乌维单于很没有脾气。不过,他并没有冲冠一怒便提兵南下。毕竟,匈奴人的天性是无利而不往。就因为汉武帝一句话,便举兵南下大打一场,匈奴人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这特么不是有病吗?所以,乌维单于只是将汉使郭吉狠狠羞辱一番,滞留不遣,并送至贝加尔湖囚禁。

应该说,乌维单于的决定是非常理性的。毕竟,国家与国家之间最不可取的关系即是战争关系。在匈奴军臣单于和伊稚斜单于时代,匈奴与汉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然而,匈奴从这些战争中得到了什么呢?

更何况,乌维单于了解汉王朝,知道自己即便如此折辱汉使,汉武帝也鞭长莫及,奈何不了自己。果然,损失了一个郭吉,汉武帝根本没放心上,接下来仍旧一拨一拨地往匈奴派遣使团,而且都带着厚礼。要是武力不能让匈奴人屈服,那就用金元,用钱砸得你不得不服。这大概就是汉武帝彼时彼地的心态吧。

至于乌维单于呢,对汉武帝送来的厚礼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不用打、不用闹,白送来的钱财,不要?那不是傻吗?而且,乌维单于为了让汉武帝送更多的财物,还对汉使好言好语地安抚着。《汉书》说:“匈奴复谄以甘言,欲多得汉财物。”

匈奴的态度让汉武帝也没了脾气,漠北之遥,打也打不着,送去的厚礼财物全都成了肉包子打狗,啥也换不回来。

看来,这次汉武帝勒兵18万巡边,并没能震慑到匈奴,倒是有些虚耗公帑、劳民伤财。毕竟,黄河在瓠子决口已经20多年,灾区一片泽国,千里无庐,百姓木栖。要是把巡边所用之经费用以赈灾,不知能解救多少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

然而,汉匈两国之间这种刻意维持的和平并没能延续多久,毕竟,匈奴龟缩漠北委曲求全只是为了再度崛起,而汉武帝则一心一意让匈奴单于对自己俯首称臣。他们双方都没有意愿将国家和人民带入真正的和平。仅仅数年之后,汉使苏武在出使匈奴时被卷入了劫持单于母亲和刺杀单于宠臣的阴谋内乱之中,匈奴单于怒不可遏,将全部汉使扣留。

汉使被匈奴全部扣留,这也让汉武帝大为震怒,汉匈之间的和平之路彻底走到尽头。第二年,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领3万骑兵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

然而,此时的汉王朝国力已经完全不支持大规模的对外用兵了。所以,汉武帝晚年发动的这几次大规模北击匈奴的战役,都以汉军的失败告终:赵破奴2万骑兵精锐全军投降;李陵5000步卒战死,自己被俘;李广利7万汉军兵败燕然山,全军覆没……

从公元前112年到汉武帝去世前3年,即公元前90年,这23年中,汉王朝仅仅只有6年没有大规模用兵的记录。汉武帝为政的54年,史载有用兵的年份就有30多年。

征战连年让社会经济千疮百孔,从公元前99年开始,汉武帝治下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称数”。整个国家“寇盗并起,道路不通”……

《司马法》有云: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不过,《司马法》还说了:国虽大,好战必亡。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