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大学宣传片的那点事儿

本来我以为复旦大学换了新的校庆宣传片这次的抄袭风波就算告一段落了,但是没想到新的复旦大学宣传片竟然被人指认又抄袭了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大学宣传片。我还以为我们慕尼黑工大一直低调做事,谦虚做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宣传片这种高大上的东西。但结果还是印证了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冥冥中自有天意,这几天在微博和朋友圈里给好好的补了一堂课,完完整整的看了遍。

看完以后不得不有点为复旦大学叫屈,东大那个是证据确凿,但说抄TUM这个实在是有点牵强附会了。和复旦大学为了准备110校庆的鸿篇巨制的宣传片相比,慕尼黑工大的这个简直就像个草台班子唱戏,简陋的场景,歪瓜裂枣几个人,一块破纸牌,估计成本几乎可以忽略,时间一天足够。而内容更是天壤之别,TUM的宣传片充满了德国人式的黑色幽默,通篇充满了自黑的槽点,众多高能,待我下面一一道来:

标题:Typisch TUM (典型的慕尼黑工业大学)

啥叫典型的TUM,意思说,别装了,你就这个德行!到底什么德行... ...

Wir sind täglich unter Männern. (我们每天都在男人之中。)

一个妹子如此抱怨,意味着慕尼黑工大男多女少。这种理工科大学的典型状况,在TUM也不例外。至于想找女多男少的学校?出门左拐不送,慕尼黑大学欢迎你。

小声的补充一句,unter Männern字面直译是男人之下,其实也是句限制级的自我调侃,你懂的。

Wir fragen im Prüfungsamt nach Freibier. (我们找考试办公室要免费啤酒喝。)

慕尼黑嘛,啤酒就是饮料。学校也经常会提供,很多时候也是免费的。慕尼黑工大有自己的酿酒系,也有自己的酒厂。学校里没事晒晒太阳,喝喝啤酒,算是一个特色了。

Wir halten nicht lange mit Selbstzweifeln auf. (我们不会被自己的怀疑所绊住。)

与其自我怀疑,不如自我突破。

Wir müssen unsere Studiengänge erklären. (我们必须解释我们的专业是干啥的。)

慕尼黑工大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专业,比如涉及到一些高精尖科技的专业。但学这些专业的学生要为自己的亲戚朋友无数次用人类的语言的解释清楚自己是干嘛的,估计也是苦不堪言。

Wir sind exzellent.(我们是精英。/反)

精英Exzellent,这个词是官方加的。慕尼黑工大是德国政府2006年创立的首批三所精英大学之一。(因为同属首批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后来被除名了,所以首批也就除慕尼黑工大还有慕尼黑的慕尼黑大学两所。)

但是这个镜头明显是把牌子拿倒了,含义不言而喻,学生们拿这个‌‌“精英‌‌”一词在自我吐嘲。

Wir können schneller tippen als reden.(我们打字比谈话快。)

一帮理工男,不善言辞,打字写paper的能力却肯定是不差的,所以都是键盘侠。

Nach der Uni gründen wir erstmal ein Unternehmen. (毕业之后咱先创个业。)

墨镜闪亮!

Wir sind allergisch auf Sonnenlicht.(我们太阳过敏。)

宅,宅,宅。

Wir verstehen keinen Spaß(啥是快乐?我们不懂!)

校长和教授拿着这牌子的镜头,含义是老师从严治校,不敢松懈。可是递牌子给校长们的估计是学生吧,其实是吐槽被学业逼的没有快乐可言了。

Unsere Eltern waren natürlich auch schon(我们父母也是在这呆过的。)

父母辈都是慕尼黑工大毕业的。德国人都是就近入学,慕尼黑工大的德国学生多是拜仁州内的。所以爸爸念过,儿子念过,孙子念过,倒也不奇怪。

Vererbung kennen wir natürlich nur von C++(我们继承的东西只有从C++里面来。)

生命不息,编码不止。

(注:继承(英语:Inheritance 德语Vererbung)是面向对象软件技术当中的一个概念。鸣谢xx.指点)

Im Urlaub lesen wir meistens nur was von Gauss (度假的时候我们一般读的是高斯)

高斯,德国数学家。度假的时候读高斯歇歇脑子,这事也就德国人能干吧。

Mia san mia oder kommen aus China (我们是拜仁土鳖,或者来自中国)

Mia san Mia,拜仁土语,意思说‌‌“我们就是我们‌‌”。意思说学校基本上除了我们拜仁土著,就是众多的中国留学生了。

Wir sprechen fließend klingonisch(我们会说很流利的克林贡语)

克林贡语,星际旅行里杜撰的外星语。理解为我们会说外星语,啥意思,一群神经病!

Wir tragen Socken in Sandalen oder Segelschuhe (我们在凉鞋或者帆布鞋里穿袜子。)

一个字:土!

两个字:土瘪!

三个字:土掉渣!

Wir stehen ziemlich auf Hochglanz(我们几乎站在高光下。)

意为我们也同样的引人瞩目。名校嘛,平台就在那里,引人瞩目也是正常。

Wir sind wirklich täglich unter Männern (我们真的每天都在男人之中,)

一个结构性的小调侃。和第一个画面相呼应。牌子的内容几乎一样,只不过换成了一个具有男性第二性征的人举牌子。内涵么。。。自己想。

Wir leiden ein bisschen unter Größenwahn (我们略受到妄自尊大的折磨。)

一个小女生站在两个高大的教授之间,明显是血淋淋的控诉!

Wir schreiben lieber Paper als Liebesbriefe(我们写论文比情书拿手。)

但是论文终归不能当情书用吧,所以只会写论文的单身狗注定孤独死。


Wir sind oft mehr als du denkst(我们经常比你想的更多。)

Typisch TUM (这就是我们,典型的慕尼黑工业大学。)

完了。

就是这么简单。不到两分钟,也就十几帧的画面。

和东京大学那种恢弘叙事相比,这种也就算个轻量级的宣传片,估计是出自学生的手笔。慕尼黑工大不可能出一笔钱更别说是一大笔钱去拍一个像电影那样的宣传片去做广告,毕竟德国学校的钱都是学生交的学费,政府收的纳税人或者校友捐赠的钱,有钱也要省着花,没必要挥金如土。

大学宣传片作为一个宣传的手段,也讲究‌‌“意在笔先‌‌”,而且这个意比形式重要的多。这里‌‌“意‌‌”就是通过一个小的宣传片,传递和展现出来的,一个大学的精神,一个国之重器的风骨。

很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富有的是精神》,很感动我。结尾这么说的:‌‌“号称全国最高学府的北大,物质条件很差,有的方面如学生宿舍则是超乎寻常的差。物质的贫乏并不等于精神的贫乏。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是强者,北大的这种富有,足以抵抗那物质的贫乏而引以自豪。走在我们前面的,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一介布衣、终生清贫,但却是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的强者。‌‌”

这篇文章放在现在看,可能有点过时,因为国内现在的学校物质条件已经大大改善,学校建设,设备资源,可能已经不比欧美的名校要差,甚至有的还要好。但是大家诟病的,恰恰是着落在了精神二字。大学之大,只有大楼,却无大师。

其实抄袭这件事,无处不在。什么抄袭大学,复印大学。大家失望的,骂的,绝不是仅仅复旦这一家。复旦大学这次处在风头浪尖,千夫所指,其实是为整个中国的大学背了骂名。

为什么大家都在怀念民国,那时候已经有了一批如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国际上有声望有地位的名牌学校。那时的中国大学,还是一个‌‌“教授治校、学术独立、言论自由‌‌”的大学;那时的复旦,校名还是于右任写的。

1952年高校改革,终结了中国大学的黄金年代。一夜之间革了教会大学,私立大学的命,所有的大学都丧失自主权,在国家计划里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直到今天。有识之士天天都在呼吁教育去行政化,政治化,可是实施起来却又举步维艰,慢之又慢。而越来越甚嚣尘上的,却是抄袭,造价,学术腐败等等不绝于耳的争议之声。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大学尚且如此,跟大学宣传片较劲,有什么意思。这个环境就这样,又有什么办法。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