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柳光源:身似微尘,一梦浮生

静下心来读佛经,感悟大千世界,无量恒河沙数诸劫,顿觉此身似微尘,不过一梦浮生。

翻开圣贤之书,总是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人先生们对此津津乐道,似乎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了。然而我自己生命的意义,又何须孔老夫子来代表?我自己的人生旅途,又何须圣贤大人们替我规划?泰山在传统文化的话语中尽管高大,然而我却未必步孔老夫子之后尘,临绝顶以小天下吧。我又为何不能流连于江南水乡,遍访朱雀桥边野草花,目送乌衣巷口夕阳斜呢?至于泰山,那是圣贤天子们的最爱,而我身似微尘,无非寄蜉蝣于天地,托微躯于尘埃,又何必把自己的人生弄得那么伟大?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就像它所推崇的泰山,以高为贵,以大为美。深受这种泰山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总是在有意无意间求高求大。就连红楼梦里的贾雨村这个穷酸,在最落魄的时候还不忘自我陶醉在“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白日梦里。难道不做官,不发迹做人就要死啊?老是把人生的意义局限在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上,把大好青春都浪费在寒窗苦读,科举功名间,这样做人累不累啊?

然而我也知道,强势的儒家文化所形成的那种固定的社会价值观就已经把一个人的价值狭隘地限定在科举功名、读书做官上了。那些寒窗苦读而得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寒门孝子们也在这种儒家文化形成的价值观里被树立为光辉的典型,众人的榜样。不管是流连青楼为苏三倾尽囊中金银也罢,还是西厢偷欢勾引崔莺莺也罢,只要主人公最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昔日再龌龊不堪之事,最后终究皆大欢喜,以大团圆收场。反之若命运不济,科场白板,再孝顺的儿子,再体贴的丈夫,在父母与妻子面前都抬不起头来。难怪以贾宝玉这般超脱凡尘的人物,明明已参透了红楼一梦,最后还不免进科场中个功名才能完事。不过贾宝玉中了功名不去做官,却反而出家当了和尚,浪迹江湖,这个结果也总算是不落俗套了。

不知何故,我从小就爱看红楼梦,也欣赏贾宝玉这个人物。别人寒窗苦读圣贤书,他整日在大观园里和美女们一起风花雪月,结果美貌贤惠的老婆也有了,日后光宗耀祖的儿子也有了,金榜题名的荣耀也有了,最后自己一蓑烟雨任平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于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劳什子,让那些对此营营以求,孜孜不倦的人去干吧,我走了。这多好?

中国人对于高大全形象的偏爱不仅仅是来自这六十多年的党文化,根子上恐怕还在于几千年来的儒家泰山文化。这种高大挺拔的传统文化固然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然而却也让中国人在这几千年中承负了非常沉重的精神重担,所谓任重道远是也。把泰山般的文化背负在肩上,不亦重乎?这一路走来就是五千年,不亦远乎?

原先我不太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何会有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风月戏剧,为何会出现杜牧、柳永这样的浪漫诗人。现在想来,多半是儒家正统的泰山文化对中国人造成的精神负担太重,需要才子佳人、云雨巫山这梦幻般的氛围来缓和调剂一番吧。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