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崇祯的公共采购

大概就是现在这个时令,春节假期刚刚过完,油烟酒气还没飘散,崇祯皇帝在后宫吃腻了大鱼大肉和烹炸食品,想来点儿清淡的,他让小太监传来御厨房的厨子,问都有什么甜点,厨子掰着指头说了一大堆。崇祯说:“朕想吃果馅儿的小甜饼。”厨子回道:“小甜饼倒不难做,只是咱们宫里缺少原料,像松籽儿啊、桂花啊、榛子啊、糖稀啊,都没有,微臣做不了馅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崇祯又传来专管采买的太监,让他去买原料。

那采买太监效率很高,一溜烟跑出紫禁城,不到半个时辰就把东西买回来了。崇祯问他花了多少钱,他从袖子里摸出一张账单,上面写道:松籽儿一包,纹银三百两;干桂花一包,纹银二百两;榛果二斤,纹银四百两;糖稀一大盏,纹银六百两。总计用银一千五百两整。

崇祯看完,笑了笑说:“我没做皇帝的时候,也到集市上买过东西,这些东西要是我去买,加一块儿也用不了半两银子,你这奴才竟能砍价砍到一千五百两,可真有本事!”采买太监登时汗流浃背,磕头如捣蒜,承认了自己的欺君之罪。

这个故事原载于《万历野获编补遗》第一卷,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人,名叫沈振。沈振分析说,采买太监都有开虚账、多报销的毛病,不过他们一般不会受到查处,这倒不是因为皇帝仁慈,而是因为皇帝大多高居深宫,不懂行情,太监说是什么价,他们就以为是什么价,从不生疑。而崇祯就不同了,他做皇帝做得晚,早年除了身份高贵,也就一普通市民,所以比较内行,一下子就戳穿了采买太监的把戏。

我对沈振的分析深表赞同。事实上,不光太监,所有不是自己掏腰包的采购者都有多开多报的不良倾向,出资人要想少吃亏,要么亲自砍价,要么就得了解市价行情。问题在于,崇祯是皇帝,不可能亲自砍价,也不可能对所有物价都了如指掌,再说他每天还要处理政务,也没有那个精力去查每一笔账。所以我觉得崇祯最好是改革采购制度,把采购清单张贴出去,让京城里的摊贩都来竞争,谁的报价最低,供货质量最好,就向谁采购。这其实就是我们现代政府的公共采购方式:竞标。

现代政府通过竞标来采购,并不能杜绝贪污,因为那些有采购权的公仆完全可以把价格竞标变成回扣竞标,也就是说,谁给他们的回扣最多,他们就让谁中标。这样买到的东西会更贵,去年四川某地竞标采购,楞把市价七十万的越野车砍到了一百万,就是例证之一。

不过崇祯完全不用担心这种事情,因为他是真正的主人,而太监是真正的公仆(太监是公公,又是仆人,故简称公仆),他发现哪个公仆搞回扣竞标,就可以罢免哪个公仆。不像我们,明知道某些公仆在搞回扣竞标,也只能嘴上发发牢骚,而不能动用主人的权力罢免其中任何一位。

2010-02-22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