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唐宋太子党

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听乐”段

江湖故老传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江湖故老又传言: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笨蛋。

以上两句话多少都有些遗传决定论的倾向,似乎出身就能决定命运,这当然是不对的。不过古今中外的很多事实会告诉我们,出身虽然不能决定命运,却可以影响命运。

刚才提了“古今中外”,咱们先说这“外”。

众所周知,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的爸爸老布什也是总统,日本现任首相鸠山由纪夫的祖父鸠山一郎也是首相。有人会说,小布什和鸠山由纪夫都是选民选出来的,说明人家确实够格,未必因为其父亲或祖父曾经做过一把手所以他们才做得上一把手。那么我想请问,当年刚满26岁的小姑娘小渊优子凭什么刚从学校出来就能顺利当上日本众议员,究竟是她能力特别优秀呢,还是更多的受惠于她那个曾经做过首相的老爸小渊惠三?还有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现任副总裁伊万诺夫,一个才27岁的年轻人,这么年轻就坐上这么高的职位,是不是跟他父亲正做国防部长有点儿关系?所以有时候您得承认,一个出身政治世家的人去从政总是占据很多优势,因为他(她)一出生就有发达的人脉资源甚至强硬的权力资源来撑腰。当然,他(她)自己也必须有点儿本事,不然也不会得到选民的青睐,毕竟世袭制占主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再说这“中”。唐朝初年卫国公李靖能征善战,但凭什么他在二十几岁就能取得指挥军队的机会?如果他老爸李诠不是赵郡太守,如果李诠不替他四处举荐,李靖即使再有天分恐怕也得先去最底层做几年炮灰吧?历史教科书上常讲唐朝初年几个宰相如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如何如何了不起,您可知道魏征的父亲魏长贤和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都做过县令?您可知道杜如晦的父亲杜诧做过长史?

唐朝大书法家褚遂良做到中书令,是皇帝顾问团的团长,级别相当于宰相,他老爸褚亮却是中书省散骑常侍,皇帝顾问团的副团长,级别相当于副宰相。武则天时期名臣狄仁杰的父亲狄知逊做过夔州长史,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副市长。唐玄宗时名相姚崇的父亲姚善意做过巂州都督,相当于一个大军区的司令。杨国忠的父亲倒不怎么了不起,但他舅舅张易之是武则天的男朋友,堂妹杨玉环是唐玄宗的小老婆。安史之乱时两个最有名的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也都是太子党: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是泗州刺史,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是朔方节度副使,一个相当于市委书记,另一个相当于省委副书记。刘禹锡的父亲刘溆是县令佐官,相当于副县长。柳宗元的父亲柳镇是侍御史,相当于检察院副院长或者纪委副书记。白居易的老爸不怎么样,但他的叔叔白季康在安徽宣城做县长,白居易之所以能够顺利考中举人,就是因为这个做县令的叔叔把他从户口所在地陕西偷偷拉到了安徽考场,并找主考官打通关节,才让他违规考试并一路绿灯。

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也是宰相,宋神宗时大学士司马光的爸爸司马池也是大学士,这跟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的爸爸布什也是总统是不是很像?传说中的大清官包拯据说出身小地主家庭,老爸是个文盲,但事实上其父包令仪是“行尚书虞部员外郎”,掌管全国山林湖泊的开发工作,相当于现在国土资源部的副部长。主持变法的大名人王安石做到宰相级别,很少有人知道他爸爸王益曾经是“尚书刑部都官员外郎”,掌管天下罪犯劳改和流放的最后复审,相当于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的庭长。

宋朝一些大文豪兼大政治家出身平民的多一些,譬如欧阳修就是出身平民,他老爸死得早,决非太子党,但是您别忘了,欧阳修的两个儿子欧阳发和欧阳棐却是十分正宗的太子党——这俩人考进士考不上,只因为父亲做的官大,皇帝直接赐他们进士出身,然后一个做了殿中丞,负责操办国家级的大型仪式,另一个做了陈州判官,可以直接监督州官,比现在地级市的副市长权力还大。范仲淹也是出身平民,不过他的四个儿子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因为他是大官的缘故,都很轻松地做了官,其中除了范存仁和范纯祐有些能力之外,剩下哥俩都是远近闻名的草包。

翻翻二十四史,读读那些历史名人的年谱或传记,太子党实在是俯拾皆是,决不止唐宋两朝,也决不止我们提到的这些。但这并不证明整个古代中国都是世袭政治,事实上自从南北朝起世袭官职就走上了末路,小到县官,大到宰相,都是“有能者”或者“有力者”居之,太子党们之所以充斥历史,主要是因为他们借父辈的权力或荣誉占据竞争优势,比其他人更容易脱颖而出罢了。

太子党更容易脱颖而出,对竞争者而言自然也是一种不公平,不过对我们老百姓来讲其实倒无所谓,因为不是太子党的未必就好,是太子党的未必就不好,像北宋高俅平民出身,却是大贪官;司马光是太子党,官声之好在当时恐怕无人能比。所以我觉得不管在任何时代以及任何国度,真正理性的选民都没必要去八卦官员的出身,而应该琢磨琢磨怎样才能保证那些上台的家伙都是自己选出来的,以及这些家伙上台之后倘若不像话,怎样才能把他们赶下去。您说呢?

2010-05-08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