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一个不起眼的岗位,竟让人如此下作

故事还得从一次扶乩说起。

乾隆三十五年,某翰林院编修偶见朋友扶乩,好奇心大发,顺便问了下自己的仕途。

清代的翰林院编修,正牌御用文人,七品,帮皇帝起草文书或讲话稿,记录皇帝起居,有时也为皇家上课等。虽为举国文人所艳羡,毕竟不是实职,权小钱不多,不如到地方上当个小官。

结果,乩仙如是说:

春风一笑手扶筇
桃李花开泼眼浓
好是寻香双蛱蝶
粉墙才过巧相逢

筇音qióng,竹杖之意。一夜春风来,万树桃李开,拄着竹杖赏花,但见春意满眼,两只蝴蝶寻香而来,各自飞过墙头,在花树下邂逅了。

就一首很普通的赏春诗,没有一字提到官运或仕途什么的。毕竟只是随口一问,翰林也没把这判诗当回事。

没多久,朝廷对在任翰林进行考核,该翰林获外派某县知县。此事传开,那些一起扶乩的朋友都说,乩诗第二句“桃李花开泼眼浓”应验了——西晋才子、美男潘安,到河阳当县令时,在全县大栽花,使得河阳成了一个“花县”,广受好评,后世就用“河阳一县花”来比喻环境之美,也比喻地方官治理有方。所以,“桃李花开泼眼浓”,正应了当知县一事。

如果觉得牵强,请接着往下看。

翰林外放当知县,虽然品级不变,毕竟是好事,同僚纷纷上门相贺。翰林家的守门人,拄着竹杖,一瘸一拐来为大家开门——原来,这位守门人一听说主人成为某地知县,高兴得从台阶上高高跳起,说:“主人升仙,我也跟着得道了!”得意忘形,落地时崴了脚,只能拄着竹杖走路。

这事真的好好笑,所以,乩诗首句“春风一笑手扶筇”也应验了。

过了几天,还没去赴任,圈子里都在传说,翰林突然开除了两个仆人。至于为什么开除,他却没对外说,好像很难启齿的样子。

喜欢八卦的人,哪朝哪代都一样,很快就有人传出消息来,说被翰林开除的那两个仆人,都很眼红守门人的岗位,平时,那守门人很尽职,他们没有机会,现在他瘸了腿,主人应该会换人,机会来了,这两人一咬牙,不约而同想出一招:把妻子献给主人。

那天晚上,两仆人都把自己妻子的美颜开满,一个准备了精美的点心,一个准备好一壶香茗,前去勾引主人。黑暗中,两人蹑手蹑脚走到书斋外面,撞车了,点心和茶撒了一地。这下子,献身未遂先曝光,两女人恼羞成怒,当场揪头发开撕,互骂对方为骚货贱货。

此事毕竟是家丑,翰林也不想多追究,悄咪咪把两家仆人都赶走了。

果然,乩诗后两句“好是寻香双蛱蝶,粉墙才过巧相逢”也应验了。

如果说,一句“桃李花开泼眼浓”应验在当知县上毕竟太牵强,但两句、三句、四句,那就不是巧合,而是神验了。故事作者纪晓岚也忍不住说:“此乩可谓灵鬼矣。然何以能前知此等事,终无理可推也。”太灵异了,实在没有道理可讲。

事还没完。又有一个曾经在翰林家负责针线活的女人出来八卦说,那两个被赶走的仆人,确实想争守门人之位,但献妻之计不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他们分别和另一个颇有心计的仆人商量,那心机仆给了他们同样一个建议:“舍不得妻子套不着郎,只能让你妻子出马才有戏,而且事不宜迟,今晚翰林爷独自在书斋,机不可失。”

结果,大型车祸现场就出现了。

而那两个仆人被赶走后,这个心机仆又去给那个瘸了腿的守门人下套,请他去逛青楼。瘸腿守门人看穿了他的阴谋,假装同意,并让他先进去等,自己却悄悄去向翰林告密。结果,心机仆在青楼被抓了个现行,也被赶走了。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四·滦阳续录六

数皆前定,故鬼神可以前知,然有其事尚未发萌,其人尚未举念,又非吉凶祸福之所关,因果报应之所系,游戏琐屑,至不足道,断非冥籍所能预注者,而亦往往能前知。

乾隆庚寅,有翰林偶遇乩仙,因问宦途,乩判一诗,曰:“春风一笑手扶筇,桃李花开泼眼浓,好是寻香双蛱蝶,粉墙才过巧相逢。”茫不省为何语。俄御试翰林,以编修改知县,众谓次句,隐用河阳一县花事,可云有验。然其余究不能明,比同年往慰,司阍者扶杖蹩躄出,盖朝官仆隶,视外吏如天上人,司阍者得主人外转信,方立磗上,喜而跃曰:“吾今日登仙矣。”不虞失足,遂损其胫,故杖而行也。

数日后微闻一日遣二仆,而罪状不明,旋有泄其事者曰:“二仆皆谋为司阍,而无如先已有跛者,乃各因饰其妇,俟主人燕息,诱而蛊之。至夕,一妇私具饼饵,一妇私煎茶,皆暗中摸索至书斋廊下,猝然相触,所赍俱倾,愧不自容,转怒而相诟,主人不欲深究,故善遣去。”于是诗首句三四句并验,此乩可谓灵鬼矣。然何以能前知此等事,终无理可推也。

马夫人雇一针线人,曾在是家,云二仆谋夺司阍则有之,初无自献其妇意,乃私谋于一黠仆,黠仆为画此策,均与约是日有暇,可乘隙以进,而不使相知,故致两败,二仆逐后,黠仆又党附于跛者,邀游妓馆,跛者知其有伏机,阳使先往待,而阴告主人往捕,故黠仆亦败。

嗟乎!一州县官司阍耳,而此四人者,互相倾轧,至辗转多方而不已,黄雀螳螂之喻,兹其明验矣。附记之以著世情之险。

故事讲完,纪晓岚感慨道:“一州县官司阍耳,而此四人者,互相倾轧,至辗转多方而不已……”

一个小小的守门岗位,竟然导致四个仆人各出奇招,互相倾轧,情节反转反转再反转,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不得不说,身为朝廷高官,纪大烟袋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难道不知道,在大清,小门官却有大门包?

门包,清代官场陋规之一。

所谓陋规,就是官员在正常俸禄之外的收入,是“贪”和“廉”之间的灰色地带,半合法半公开的。比如下级拜见上级,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炭敬”,这不算贿赂,而是表示对领导嘘寒问暖。此外,每逢传统佳节或者官员生日,也都得表示“敬”意。

可守门的又不是官员,也得“敬”吗?

虽然不是官员,但你想拜见上级,给不给通报,通报时说不说好话,还不是守门人一句话的事?知县虽然只是七品,但他掌握一县之生杀大权,在全县百姓眼里代表着朝廷,所以,求他办事的当然不少,而要进县太爷的门,没给守门的门包,那也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门包就是通行证。

当然,“门包”的叫法不雅,《清稗类钞》里说:“凡致送门包于阍人,其缄封之红签,辄书‘门敬’二字,或曰‘门礼’。”

不管如何,比“意思意思”还是有意思多了。

那么,门包一般包多少?

根据你想见的官员级别以及你想办的事大小成正比。雍正三年起任湖南巡抚的布兰泰,上任的第二年曾上过一个奏折,专门讲门包的,说他到任半个月,来参见的官员共有18位,所收的门礼共216两,平均每人12两。

巡抚约等于省长级,比知县要高几级,给巡抚守门人的门包平均12两的话,给知县的,应该在三四两左右。从雍正到乾隆,门包均价肯定只涨不跌,四五两最少。

四五两银子是什么概念?

普通百姓之家,半年生活够了。

一个月来十个,守门的就能收到四五十两银子。你看,沾点权力的边,就能有这么大的既得利益,别说献妻,要是翰林爷另有雅趣,献菊都完全没问题。

《清稗类钞》里专门提到门包,还有一说法,“门包之陋规,与二百六十八年之国祚相始终”,门包这种陋规,竟然跟大清268年的国运始终有关,因为它是从吴三桂开始的:

吴三桂之出关乞师,欲求见摄政王多尔衮而不可得,乃以重资赂其左右,始开门接见,其后遂成为陋规,牢不可破。

多尔衮的下人给吴三桂开了门,吴三桂也就给大清开了门。也就是说,如果当时吴三桂不给门包,很可能就没有大清朝。所以说,大清的国运,始于门包。

当然这只是野史。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阍人》中引《后汉书·梁冀传》说:

“冀寿共乘辇车,游观第内。鸣钟吹管,或连继日夜。客到门不得通,皆请谢门者,门者累千金。今日所谓门包,殆昉于此。”

东汉,梁冀专权时,想拜见他的人太多,他的门人几天之内收到的钱已“累千金”。今天所谓的门包,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一下,门包的历史又上推一千多年。

不仅大清之始跟门包有关,大清之终,也有门包的功劳:

及宣统辛亥八月十九日之前,武汉起事,时杨洪胜等谋变,为武昌府某所诇知,谒鄂督瑞莘儒制军澄,将密告之。时值深夜,阍人索特别门包,某谓此何时,此何事,尚可循曩例乎?阍人不得已,始通报。事为瑞所闻,大斥之。及杨等破获,阍人犹向索赏犒。

辛亥革命爆发之前,为革命党运送军火的湖北新军列兵杨洪胜等人密谋起事时,被武昌府某官吏侦知,半夜跑去向湖广总督瑞莘儒告密,瑞的守门人竟向他索要特别门包,告密者怒了,说都什么时候了,还要行这惯例?守门人不得已才向瑞通报,也被他大训了一顿。等到杨洪胜等革命党被抓获,那守门人还向那告密者索要赏钱。

这情节,像极了西游最后阿傩、迦叶两次向唐僧索要“人事”之事。《清稗类钞》讲到这里,撂了一句挺狠的话:“或谓本朝之得国以门包,其失国亦以门包,可谓奇矣。”

所以,别为康乾盛世有这么多人争一个不起眼的岗位而惊诧。作为一颗螺丝钉,他们既是在竞岗,也是在加速大清王朝的运转。

2023-11-14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