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人为何自甘做太监?

宫里的阉人,最初的时候,都是用的刑犯,犯了死刑,如果自愿被阉,就可以免死,像司马迁这样。更多的是,是征伐过程中掳掠的幼童,古代王朝征伐少数民族部落,或者反叛的地方,杀人如麻,成年人一般都被杀掉,但幼童男性则被掠走送进宫里,女孩则卖掉。

但是,到了明清时节,宦官有了太监的名号,做太监的人,主要则不是刑徒和掠来的幼童了。北京周边地区,成为太监的供应地。像直隶的青县、静海、沧州、昌平、平谷、任丘、河间、南皮、涿县(州)、枣强、交河、大城、霸县、文安、庆云、东光(这些地方大体属于今天的河北、天津和北京),以及山东的乐陵,都是出太监的地方。这些地方,原本就不富裕,穷人比较多。只要哪儿出了太监,而且因此而发迹了,就会带动一大片。其实,进宫做太监,真正能熬上去,做了总管太监之类,发了财的,一千个里面,摊不上一个。更多的人,不是一辈子窝囊在里面,老了被赶出来,就是被整,打死。但是,人都是这样,只看见光鲜那点事儿,哪怕那点事儿只是万分之一,就会被传得满世界都知道。你看,那谁家的小子,原来家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进宫之后,家里盖起来大瓦房,买房子置地,还娶了媳妇(太监发迹,一定会娶媳妇的)。光辉事迹一出来,就成了榜样。哪个地方出了这样的人,哪个地方就会有成批的阉人。

像明英宗宠信的太监王振那样,自愿入宫的人,当然也不少。但更多的,其实是父母送去阉割的。由于阉割要出一笔费用,甚至有狠心的父亲,为了省这笔钱,打听点阉割的门道,自己把孩子割了再想法送进宫的。当然,自宫死亡率比较高,送孩子进宫,是一把期货交易,轻易不会冒险的。无论自宫进宫,还是被父母送去的,都知道进宫是伺候人,而且从此不能做男人,但是,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就乐意做奴才,或者让自己的孩子做奴才,很低贱的奴才。

当年北京阉割这点事,由几家人家包办,比如小刀刘,小刀华,还有毕五。手术利索,死亡率很低。即便是成人,大体也能成活。当年的阉割,是把睾丸连同男根,一并割掉,是个很大的手术,但没有消毒,没有麻药,更没有消炎针,就是在所谓的蚕室,一间烧得很热,很干燥的房间里做手术,而且做完了,要在里面生活一段时间。

由于送来的人太多,所以,在阉割之前,这几家人家得进行审查体检,看看人的相貌是不是清秀,言谈是否利索,人是否伶俐,还要摸裆,看验一下这人是否合适做手术。都合格了,人家才给你做。多数的人,都被挡在外面。逼得有些人自宫,然后托人找已经进宫的老乡,花了银子走后门进。进不了宫,还可以进王府。一直到民国,太监制造,依旧在偷偷摸摸地进行。直到王府都败落了,清废帝也被赶出了宫才算告一段落。

那年月,进铺子学生意,是个苦差事,可当年进宫做太监,可比做学徒苦多了。刚进宫,得从最底层的小徒弟做起。太监体系是个金字塔,一层一层的,师傅上面还有师傅。进了宫,就得起早贪黑,伺候完了师傅起居,还要伺候主子,一天到头,睡不了几个小时,从早忙到晚。宫里的规矩特别的大,而且极其繁琐,稍一不留神,犯了哪条,就得挨揍。在西太后当家的年月,每天慎刑司都得惩罚几百人,有的人,当场就被打死。太监死了,拖出去埋了,连个声响都没有。最后能熬出来的,一千个里面,可能会有一个。大批的人,最后累死老死,被拖到城外,坟上连个名字都没有。今天黄庄中关村一带,就是退休太监和他们的坟场所在。

当然,太监的这个苦,他们的父母不知道,就算知道,他们也不会说,原本是指望把孩子送进去,一朝翻身做富人。翻不了身,也就算了。那年月,穷人家的孩子,也是父母的财产,做期货交易,损失了,也就损失了。没人追问他们,为何这样狠心,没有人性。

而进了宫的太监,虽然吃尽了苦中苦,也未必能熬成人上人,但在宫里待久了,也都习惯了,所以,废帝溥仪因为建福宫大火,而裁撤太监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是不乐意的,哭天抢地。做惯了太监,体制化了,干别的,都干不了了。

穷人,哪儿都有,那自轻自贱到这个份上,还是不多见。做奴才,也是有瘾的。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