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第三条路不是想走就能走

距离立法会表决普选方案剩下不到一周时间,温和泛民议员汤家骅宣布成立智库,寻找“放弃真普选”和“全面对抗”之间的第三条路。汤家骅的想法很好,但恐怕在强权面前,第三条路不是想走就能走的。中国近代史上早就有人尝试走第三条路,佼佼者比如著名政治家张东荪。

1945年抗战结束后,凡是心智正常的人,都不希望国共继续内战。但是,在当时那样二元对立、一触即发的情况下,似乎战争无可避免。于是,和今天冷静的香港精英一样,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也试图构想国民党与共产党、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外的所谓第三条路。1946年5月,张东荪发表他著名的文章《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提出“中间性的政治路线”的主张。

按照张东荪的构想:“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来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这样一套设计,即便在今天来看,仍不得不说是很好的。但是,后来的历史所有人都看到了,中国并没有按照“最优”的路线前行。共产党毫不留情地让中国走上了苏联式道路。

为什么好像在多数情况下,历史的答案总是不尽人意?原因很简单,因为虽然第三条路温和又理性,往往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但在没有民主制度保障的社会中,选择第三条路的并不是掌握话事权的人。真正的掌权者只会按照对它最有利的路径去思考问题,第三条路自然会被抛弃。

应追求和平民主化

世界上从来只有鸡蛋的抗争,没有墙的抗争;只有墙放低身段,没有鸡蛋放低身段。这,就是我们要争取民主的理由之一。而所有社会在民主化的过程中,都必须对掌权者“宣判死刑”。然后,整个社会才能浴火重生,步入正轨。当然,这并不是说社会必须进入剧烈的动荡,像法国大革命那样血流成河。作为文明社会,香港应该追求的是现代民主制发源地英国“光荣革命式”的和平过渡。

可是在中共的国谈第三条路,后果是显而易见的。1949年,张东荪因为反对蒋介石,留在大陆。刚开始,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民盟常务委员等职。但是才不到两年,张东荪就被卷入一宗所谓“特务”案件,被说成是美国特务,撤销一切职务。

文革爆发后,张东荪全家遭到严厉批斗。1968年,时年82岁的张东荪被逮捕。其后5年,他的家人一直不知道他的去向。直到1973年,才有通知来,说张东荪已经死在秦城监狱。而张东荪不知道的是,和他同时被关押在秦城监狱的,还有他的大儿子、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张宗炳。张宗炳是中国昆虫毒理学奠基人之一,在秦城被关押了7年,于狱中精神错乱。

而张东荪被捕前,他的三儿子张宗颍和其妻吕乃朴就不堪批斗之辱一起自杀。张东荪被捕后,他的二儿子张宗燧也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宿舍自杀。提出温和第三条路的张东荪,最终家破人亡。最为讽刺的事情在于,张宗炳的儿子,张东荪之孙张鹤慈,文革期间同样遭到共产党的迫害,被劳教长达10年。出狱之后,原本也是对共产党多有微词。可是,社交网络出现之后,虽然他生活在海外,但他对共产党的态度却突然发生了180度大转变。在微博上,他“五毛”十足,常常发表支持中共的言论,去年还公开反对雨伞运动——一个被共产党整得如此下场的家族,竟然还会为共产党说话,简直不可理喻。

走第三条路者,虽然温和,但没有温和的结局。因为温和的力量看上去如此柔弱,一群羊想要和狼对峙,唯一的可能是团结一致。但问题是,香港人足够团结吗?几个拳拳之心的社会精英,想要走第三条路,一则为他们的赤诚动容,一则还真是为他们的前路感到担忧……。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