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两代警察回顾雨伞运动

警队凭镇压雨伞运动而获颁“杰出领袖”,难免令人想起1969年,当时的警队因为镇压六七暴动有功,所以受“事头婆”赐封“皇家”头衔。笔者日前与几位友人聚会,席间一位是现任中层警务人员,一位是1960年代的警察,经历过雨伞运动和六七暴动两次政治事件的“小警察”和“老警察”,对目前警队的看法基本上一致。简言之便是:高层造孽,前线警员和抗争民众均是受害者。

人们最好奇的问题,自然是928当天的87枚催泪弹,到底是谁根据什么程序下令发射的。小警察解释,有权这么做的人有好几位,上至曾伟雄及其副手,下至前线警员都可以。但是,他强调所有占领区的画面都现场直播,在警队高层的办公室内可以看到。所以,假如前线警员认为事态严重需要发射催泪弹,而高层觉得不妥会第一时间叫停。发射了87枚之多,足见高层起码是默许的。

那么,警察为什么要发射催泪弹?老警察分享他们当年操练镇暴的经验。原来,香港警队长久以来的训练,都是以六七暴动作为模拟对象的。因此他们得出一套“成熟经验”,就是对付香港市民的骚乱,只要先发射催泪弹,人群就会作鸟兽散。然后,紧随催泪弹队的是盾牌警棍队,针对已有退意的市民发动适量攻击,警察再强行军便可收复占领区,以往屡试不爽。

然而,参与雨伞运动的市民却完全打乱了警队的计划,从一开始,人群就没有因为催泪弹而溃散。另外,雨伞运动的参与人数史无前例,和占领的人潮相比,警力严重不足。小警察形容,见到此情此景,警队一下子慌了阵脚,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所以,从第二天开始,警队忽然温和,他们的一个首要考虑是:不再驱赶,坚守防线,希望通过逐渐消磨占领者意志的方式,慢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为什么后来还是清场了呢?小警察觉得,雨伞运动最终结束是通过另外两条路径实现的。第一,是建制派通过法庭的禁制令及铺天盖地的“违法”宣传,以此来恫吓占领人士。香港人根深柢固的守法信念,令大家对留案底这件事还是非常敏感,于是心生怯意。第二,就是类似蓝丝带一类的“维稳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占领期间的警方行动,几乎都不是占领者造成的,而是“维稳部队”故意挑衅占领者,造成双方冲突,等于警方是处理治安案件。“维稳骑兵”成功破坏了占中的爱与和平。

老警察说,虽然现在的警察也有部份很恶,但和1960年代相比真是斯文多了。因为当时还没有成立廉政公署,他的柜桶每个月都会收到一个信封,信封里是来路不明的钱。那时候他们执行任务,可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收到命令见人就打,也常常肆意对嫌疑犯动私刑。他说,香港毕竟是文明了,现在的警察通常有较高学历,是读书人,不像他们当年都是小流氓,黑白通吃。

谁也不否认前线警察的辛苦,占领期间每天要当差12个小时,精神高度紧张,常常睡觉只能在警局就地解决。但是,这都不能替包括曾伟雄在内的警队高层辩解。通过阻止一场争取民主的运动,而被评为“杰出领袖”简直滑稽。

这些来自警队的分析,或许可以给我们参考,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雨伞运动。小警察说,以前警队以六七暴动作为演习参考,今后会以雨伞运动为坐标,总结更多的经验,希望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局面——这是典型的政府式思维,想要控制一切。但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这种控制的思维,注定是不会有效的。因为群众运动的灵活多变,导致政府根本控制不住。和民众相比,警察除了武力,其他方面都处于劣势。高层思维不改,只会造成更多的悲剧。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