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谈网记者郑皓然编译)据《CNN》2月23日报道,农历新年是中国的农民工大军一年中唯一的一次回家的日子。
被称为“春运”的年度旅游高峰是世界上人口最大规模的迁徙。
农民工们在农历新年回家探亲的历程是摄影师詹友兵(音)扑捉的农民工生活的一个方面。詹友兵以前也在工厂打过工。
有十多年的时间,詹友兵也是中国2.5亿农民工“流动大军”的一份子。
他来自内陆省份湖北的农村,在离家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广州周边的工厂里做过保安。
熟悉的环境
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专业摄影师的他,把镜头对准了他曾经经历过的。
他说:“我也过过那样的生活。因此我非常了解他们的处境。”

流水线上小休的工人
在过去的十年间,他拍摄过东莞8座工厂的工人,记录下了他们在流水线上和线下的生活。
詹友兵扑捉到的场景从离奇到亲密都有。
在一个电子工厂,工人们就像是宇航员一样,他们的防护服仅仅露出了眼睛,在短暂的午睡。但是他也在一个宿舍的晚餐聚会上呈现了人们凝成的深厚的友谊。
他拍摄了40多万张照片,在全国各地展出。但是他没有去过任何一个展览。
他说:“我没有路费。”
在11月,他出版了一本名叫“我是一个农民工”的书,是一本汇编的书,里面有150多张照片。

宿舍中的聚餐
没有安全感的生活
詹友兵从2002年开始为一个工厂的内部出版物拍摄照片。他后来上了职业课程。
当他回家乡庆祝农历新年的时候,发现照片比文字能更好的对母亲和岳母描绘他在工厂的生活。
然而,却是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驱使他不停地记录下农民工的生活,这是一种他们自己几乎无法控制的动荡生活。

初中学历的工人钟建霞(音)
詹友兵说:“有时候,你刚刚开始新工作,就想要为了更好的待遇跳槽到另一个工厂。”
“然而,也有时候,当你想留在现有工厂想要安定的时候,却被解雇了或工厂被收购了。”
悲哀的循环
如果说在早期摄影对詹友兵意味着自我实现,那么现在更多的是一种使命。他说,他拍的照片越多,他越能深刻的了解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
詹友兵说他尤其关注那些留守儿童的处境。
由于住房,教育和医疗保健的限制,农民工们很难将孩子带在身边,孩子们通常都是由祖父母,亲戚或是邻居们来抚养。
“父母们献身于制造业,但是他们几乎毫无所得。现在他们的孩子们也开始进入这个悲哀的循环。”
尽管自己获得了成功,但是詹友兵认为自己与农民工没有区别,并说农民工的经历带来的不安全感永远都挥之不去。
“我感觉自己就像是陌生土地上的无根浮萍。”
原文链接:Photographer captures bizarre, intimate scenes of Chinese factor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