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香港的言论自由,过去和现在

(博谈网记者周洁编译)自1997年这块前英国殖民地回归中国统治以来,我经常到香港。最近几周,在报道香港的亲民主抗议活动时,香港人的一个变化令我惊讶。当谈及政治和当前的抗议活动时,许多人不再愿意给出他们的全名。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正在一座人行天桥上采访一名穿着细条纹西服的房地产经纪人。在远处,警方正朝示威者喷胡椒喷雾。

这名27岁的男子不是抗议者,但他支持这场亲民主运动,并解释了原因。当我问他名字时,他只给了他的姓——吴。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给出全名。“现在越来越没有言论自由了”,他说。“十年前,我对香港非常有信心,但事情变化的很快。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差,在这个时候我必须保护自己。”

然后我问,如果我在10年前采访他关于政治的问题,那时他会给我他的全名吗?

“也许吧”,他说。“也许,是的。”

在下面的抗议帐篷营地,我碰到了一名叫Abe的男子,他正在帮着用废木料做成书桌。这个主要的抗议营地在香港金钟,绵延夏悫道。示威者们用高速公路的混凝土护栏建立了一条露天自习走廊,这样学生们能做功课。

“我没有木工的经验”,Abe说。他是加拿大籍香港人。“这里很多都是志愿服务,我看到有人在捡垃圾,我只是志愿者。”

当我问Abe要他的全名时,他也拒绝了。他从事市场营销工作,要到中国出差,与那里的厂家合作。

“我想去中国,他们会把我放到观察名单里”,他说。“一些民主党或其他政党比较有名的领袖,因为敢言直率,他们不被允许回中国。”

Abe或许过于谨慎,但他说很多人都有同感。“我认为,随着香港与中国(大陆)有更多的经济联系,很多人都在进行自我审查”,Abe说。

人权观察组织亚洲部的研究人员Maya Wang说,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香港人往往畅所欲言。“我想,过去在香港,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住在香港的Wang说。“这是生活的一部分。”

当香港移交回中国后,北京承诺香港可以保持其生活方式50年不变,但Wang说,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正受到威胁。她列举了《苹果日报》的老板、亿万富翁黎智英,他是亲民主运动的巨大支持者。

去年,一辆(私家)车撞坏了黎智英的家,有人在他的前门外面留下了一把切肉刀和一把斧头。本周,《苹果日报》的办公室不时被人群包围,试图阻止运送该报。《华尔街日报》指出,那些人是乘坐包租大巴来的,在现场,他们搭设的帐篷都是新的,一模一样,看来应是被雇来的暴徒。

新闻记者刘进图的案例更加可怕。今年,他差点被一名受雇的行凶者用切肉刀砍死。刘进图是备受尊重的前《明报》总编,他是批评北京的人士。《明报》对香港这场亲民主运动做了大量报道。刘坚称自己遇袭是因为他的新闻报道。

“对于香港人……针对黎智英和刘进图的这两起事件令人不寒而栗”,人权观察组织研究人员Maya Wang说。“如果你很多钱,你讲民主,你可能会成为这类攻击的目标。对于既没有钱、又没有名气作为保护的普通小人物,又会如何呢?”

答案就是:他们会更加小心自己说的话,更不愿意给出他们的全名,就像在边境那边的中国大陆人一样。

(本文译自Frank Langfitt于10月17日发表在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上的文章,题为“香港的言论自由,过去和现在”。)

原文Free Speech In Hong Kong,Then And Now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