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一扫六合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韩、魏、赵、卫、楚五国联军攻下了秦国的寿陵,但很快就被秦军援兵击败。这是山东诸侯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历史从此进入了秦灭六国的单行道。

早在秦昭王时代,秦国就有压倒性军事优势。随着都江堰、郑国渠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秦国经济实力飞跃到了新的高度。吕不韦新政期间推广的手工业标准化生产,更是让秦国获得了科技上的领先地位。尽管秦王政即位以来,秦国出现过大饥荒、大蝗灾、王子成蛟叛乱、嫪毐叛乱等不利局面,但年轻的秦王政率领群臣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财资雄厚,民心振奋,秦国已经做好了灭六国的全部准备。

除了国力军力基础外,人才与战略是秦统一天下的最大本钱。

大秦庙堂文武群英荟萃。丞相王绾、廷尉李斯、国尉尉缭子、策士顿弱、客卿姚贾都智谋过人,王翦、蒙武、王贲、蒙恬、李信、杨端和、任嚣、赵佗等将军皆能征善战。秦国人才板凳厚度冠绝天下,战略布局也颇为高明。秦王政一方面派将军们攻城略地,打开东出函谷关的通道;另一方面按照尉缭子、顿弱、李斯的计谋,派出使者重金收买六国将相,以彻底分化瓦解山东阵营。

公元前233年,著名法家学者、韩国特使韩非,死在秦国云阳牢狱之中。韩王安本想借韩非说服秦王不要攻韩,结果盘算完全落空。惊恐不已的他,立即向秦国俯首称臣。但这种抱大腿的谄媚已经于事无补。在接下来两年中,秦国完成了对韩国的战略包围。奉命集结部队的内史腾,终于在公元前230年接到了总攻命令。秦灭六国的序幕由此开始。是年,秦王政才29岁,在位17年。

韩国离秦国最近,实力排七雄最末,又占据了天下咽喉的地位。自然而然成为秦国的首个目标。

在战国大争史中,韩国是列强包围下的倒霉蛋,反复无常的墙头草。山东诸侯合纵攻秦时,韩国屡充先锋。然而合纵一旦失败,韩国又会倒向秦国,企图从昔日盟友那里补回损失。

为了避开秦国兵锋,韩国君臣可谓机关算尽。

把上党郡献给赵国,挑起了秦赵长平之战。结果强赵被秦国打残,韩国继续当受气包。把水利专家郑国派到秦国修水渠,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谁知郑国渠建成后,关中粮食亩产量创造了当时的新纪录。秦国再也不用担心灭六国的后勤问题了。

灭韩之战毫无悬念。据《史记•秦本纪》载:“(秦王政)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韩王安沦为阶下囚。秦在韩地设颍川郡,以此为一统天下的新跳板。秦王政的下一个目标,是百年来最强悍的对手——赵国。

历史从来不缺虐心的苦情大戏,比如秦赵同宗却相杀最狠。秦人骁勇,赵人刚烈。两大战斗民族的较量,堪称战国最华丽的史诗。宋儒苏洵说:“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秦赵对决结果呈一边倒趋势。秦占了绝对优势。秦将多次攻赵,屡屡破军夺城。但名将李牧也数次痛击秦军,战绩不俗。

其实早在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秦灭赵之战就拉开了序幕。当时赵军主力正在攻打燕国。王翦、桓齮、杨端和分两路攻赵,拿下九座城,赵国岌岌可危。惜乎秦国内部生变,只得收兵。两年后,秦军再次攻赵,先获得斩首10万的大胜,后被增援的李牧边军胖揍。双方互有胜负,但秦没伤筋动骨。局势对元气大伤的赵国很不利。

番吾之战的胜利只是回光返照。在接下来两年中,赵国不幸遭遇了罕见的地震和饥荒。朝野流传着一则恐怖的民谣:“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史记•赵世家》)

公元前229年,秦军大举攻赵。王翦率北路军从上郡出发,由井陉进逼邯郸之北;杨端和、羌廆率南路军从河内进逼邯郸之南。赵王迁派李牧与司马尚率军抵抗。双方展开了长达一年的相持。直到此时,王翦与李牧才正式对上。

王翦是武安君白起之后秦军最杰出的统帅。他和他的儿子王贲,很快将成为六国君臣的噩梦。而李牧则是六国最卓越的将才,匈奴人对他畏若鬼神。但两位战国名将的巅峰对决,就跟不少世界杯决赛一样沉闷。

李牧防守严密,王翦找不到破绽下嘴。但大局完全被王翦控制,李牧也无从破围。就在双大名将僵持之际,收受秦使贿赂的赵国奸臣郭开,诬告李牧与司马尚要谋反。昏庸的赵王迁立即改派赵葱、颜聚为将。赵国军魂李牧惨遭杀害,司马尚被免职。次年,王翦趁着赵军易帅的时机发动猛攻。赵军速败,邯郸沦陷,赵王迁被虏,赵国,灭!只有公子嘉带着少部人马逃入代郡,自立为代王。

最弱的韩与最强的赵都灭亡了。王翦把大军驻扎中山,那里紧挨着燕国边境。但他迟迟没有接到攻燕命令。因为秦国庙堂还在犹豫该把兵锋指向何处呢?

燕国最老,实力仅胜过韩。楚国最大,实力仅次于赵。魏国自从不做霸主好多年,几乎年年被欺负得想好好哭一回。齐国自从光复之后,成为战国绝无仅有的真正的和平主义者(说穿了,就是绥靖主义小清新)。经过秦国外交部门多年努力,这四个沉睡不醒的国家完全没有联手抗秦的意思。各个击破是没问题,问题是拿谁开刀最有效率!

一个刺客的乱入,治好了秦国君臣的“选择强迫症”。

他叫荆轲,是秦国大功臣商鞅和吕不韦的卫国老乡。燕太子丹企图以刺杀秦王政的计划来挽救燕国。燕使荆轲带着秦军叛将樊于期的人头与督亢地图来到咸阳。秦王政本以为可以开创和平兼并诸侯的先例。谁知荆轲图穷匕见,险些要了他的命。荆轲没想到身高1米98的秦王政竟然身手如此灵活,反而被秒败了。刺秦失败是否千古憾事另说,反正燕国不作死也会死。秦国君臣决定马上灭燕!

世人仰慕慷慨悲歌的燕赵之风。殊不知,燕赵两国的关系如同春秋时的吴国和越国。除了几次合纵,彼此都是坚定的一生黑。但此刻两国已是吴越同舟,顾不得计较私怨。燕太子丹与代王嘉联兵抗秦,易水西岸蔓延着浓浓的悲壮气息。

除了蒙恬被派往上郡防备匈奴外,秦军诸将精锐尽出。王翦、辛胜分别担任主将副将。李信与王贲两位新锐也崭露头角。

其实太子丹的师傅鞠武曾提议:“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媾匈奴以图秦。”这是典型的合纵战略,但按照当时各国疲软的情况,可行性还不如搞暗杀。所以太子丹为求速胜,选择了刺秦方案。现在荆轲壮烈了,韩赵灭了,鞠武老师的计谋更加没有执行条件。于是太子丹只好赌上燕赵之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困兽斗。

事实证明,假如燕国君臣远遁辽东,秦军还真没把握全歼对手。但燕代联军正面迎击,王翦求之不得。秦军凭实力直接碾碎了燕代联军,并于次年十月攻克了燕都蓟城。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代王嘉也逃回上谷。王翦派出李信率数千精兵穷追猛打,逼得燕王喜拿儿子的人头来求和。燕赵之风因燕王喜而蒙羞。

至此,燕代已残,形同灭亡,暂时丢着不管也没事。秦国把注意力转向了南边的魏楚两国。这一年是公元前226年,秦王政33岁,在位21年。王翦以请病假的名义回家养老,实际原因后面再提。故韩都城新政发生了叛乱,很快被秦军镇压。秦国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着灭楚战役进行,包括在次年分兵攻灭魏国。

魏国是战国第一个变法并第一个称霸的国家,在魏惠王时被新崛起的齐秦两强打落神坛。此前魏国把秦国欺负得厉害。不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秦变法之后,两国关系颠倒。魏国再也没有振作起来。信陵君几次指挥合纵联军败秦,是魏国最后的辉煌。信陵君死后,魏国的存在感直线下滑。

灭魏主将是王翦的儿子王贲。在破燕之前,王贲奉命阻截楚国援燕,一举拿下楚国淮北10余城池。面对这个狠角色,魏王假干脆全军退守都城大梁。

大梁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军民众多。王贲手头兵力有限,很难硬吃大梁。他采用了一个事半功倍的办法——水攻!

信陵君生前就预言过秦军会水淹大梁。魏军龟缩大梁城,让秦军能从容地掘开当时还不黄的黄河,引水灌城。洪水淹了整整三个月,把大梁的城墙都毁掉了。魏王假全无斗志,宣布无条件投降。魏国灭得如此波澜不惊。你都想象不到这是那个把四方诸侯打得满地找牙的战国改革先行者。

连战连捷,易生骄心,骄兵必败。纵然秦国有着震古烁今的死理性派作风,也未能免俗。战争法则冷酷无情,不会饶恕你任何一次麻痹大意。

前面说到王翦在灭燕后谢病归老。其实他是对最高军事会议的决定有意见。在会议上,追杀太子丹的青年将领李信认为灭楚只要20万兵马即可。老帅王翦则坚持认为:灭楚必须集中60万精兵。分歧实在太大。

北赵南楚是秦灭六国的最强阻碍。楚国地盘很大,雄踞南中国。灭楚可得天下一半。楚国世族相互掣肘,各怀鬼胎,令地广人众的楚国沦为虚胖子。楚军不如赵军骁勇善战。王贲能以少数兵马横扫淮北十城就是明证。由此看来,灭楚不会比灭赵难。秦国庙堂大多数人都这样想。秦王政素来尊王翦以师礼,但也赞同李信的意见。王翦见劝说无果,干脆申请病休。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任命李信为主将,与王翦同代的老将蒙武为副将(《史记•秦始皇本纪》误作蒙恬),发兵20万灭楚。刚灭掉燕、魏就立刻攻楚,秦军未免有些托大。事实证明,大家果然轻敌了!

秦军兵分两路,李信攻平舆,蒙武攻寝城,一路下来顺风顺水。殊不知,一切都在楚将项燕的计算之中。

项燕看破了秦军兵力较少的弱点,充分发挥楚军主场作战家底充实的优势。他先是派兵扰袭秦国南郡,迫使李信与蒙武调整原计划,改在城父会师。而项燕亲率楚军主力跟踪三天三夜,抓住最佳战机猛攻。秦军两个壁垒被攻破,七名都尉战死,保守估计折损了八九万兵马。第一次灭楚战役,雄秦惨败!

秦王政不愧是一代雄主,立刻亲赴王翦老家频阳,登门谢罪。王翦见秦王政真的睡醒了,于是开出了自己的价码——1.集结60万兵力,否则老臣不出山;2.请赐老臣美田宅园池以为子孙业,因为在秦国封侯好难。

第一个要求,秦王政果断答应了。第二个要求,秦王政听后大笑,似乎没批准。王翦带兵出函谷关时,又屡次递交关于提前支付工资、良田、美宅的申请。通常认为,这是他假装胸无大志,好让多疑的秦王放心交兵权。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写《白起王翦列传》的司马迁是信了。

第二次秦灭楚之战,王翦为主将,蒙武继续做副将。老姜配老蒜,老辣到天顶。此战刷新了人们对战争的认识。比如,劳师远袭是兵家大忌。又如,弱势一方才会主动避敌锋芒。

项燕老谋深算,又想来个诱敌深入。谁知王翦这次进军特别重视巩固后方,不给楚军任何扰袭的机会。秦军稳步推进到陈城至平舆一线,然后就扎营不走了。楚军主将项燕、副将景骐集结全国数十万大军与之相持。秦军深沟高垒,每天洗澡,改善伙食。仿佛是来楚地旅游而不是打仗。楚军无处下嘴,只好先对峙着再说。

都说劳师远袭是兵家大忌,宜速战速决,不能被拖入持久战的节奏。因为后勤补给线漫长,粮草和财政都耗不起。但项燕很清楚,持久战对楚军反而不利。秦国的国力强得没边,每回持久对峙都能拖垮对方。楚军虽是主场作战,但后勤保障还不如秦军家底厚实。

为了打破僵局,项燕三番五次派兵挑战。奈何王翦不动如山,悠哉悠哉,还在军营里组织各项军事体育运动。别提多气人了。

时间过了大半年,楚军没脾气了。项燕知道相持不利,只好引兵东去,再作打算。项燕的意图没能瞒过王翦。以逸待劳的秦军趁着敌军阵脚松动的时机,全军发动总攻。楚军兵败如山倒,热血不起来了。

楚王负刍被秦军俘虏。项燕立昌平君为新楚王,在淮南继续领导抗秦运动。次年,王翦和蒙武包围了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秦军仔细清剿各城邑的残余抵抗势力,花了近一年时间彻底平定楚地。王翦趁热打铁,南征百越,在江南设置了会稽郡。

热血+文艺的楚国完了。天下再也没谁能挽救齐国小清新即将灭亡的噩运。

战国时代有许多不可思议。齐国对此贡献颇大。燕国策划五国合纵攻齐,把齐国打得只剩下即墨、莒城(两个陪都级军事重镇)。谁知齐将田单硬是用反间计与火牛阵,把燕国占领军赶回了老家。齐国人真特么顽强啊!围观的诸侯们都忍不住点赞。

五国遗老遗少们纷纷流亡齐国,期盼着齐王建能做救世主。谁知英雄的齐国军民早已沦为奇葩。要怪就怪小清新治国害死人。

自从田单复国以后,齐人参与的战斗用一只手就能数完。齐王建在位共计44年。期间没有动过一次兵,没有变过一次法。除了少数抗秦派外,朝野上下高举和(绥)平(靖)主义的大旗。一不与邻居发生纠纷,二不跟远方的盟友秦国结怨。齐国人民提前享受太平盛世,堪称乱世中的小清新圣地。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38岁,在位26年。去年发生的大事有:王翦招降越君,设会稽郡;王贲领兵横扫燕代,把苟延残喘的燕王喜和代王嘉押解入咸阳。经朝会讨论决定,扫六合最后一击,就交给王贲与祖籍齐国的秦将蒙恬。

齐王建凌乱了,赶紧发兵守其西界,以阻挡蒙恬军的脚步。谁知王贲从燕南迂回袭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进齐都临淄。连秦军都想不到,曾经以技击闻名天下的齐人,全变成了草食动物。齐王建听从丞相后胜的建议,向秦军投降。堂堂大国不战而降,节操和血性丢光了。齐国人再次让全天下的围观群众大跌眼镜。

从秦王政十六年发动灭韩战役,到秦王政二十六年迫降齐国,秦灭六国历时整整十年。分裂数百年的华夏文明圈,重新获得统一。秦王政高兴地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史记•秦始皇本纪》)很快,他将得到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号——秦始皇!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