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漫谈“市场预测”

人称“末日博士”的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因准确预测2008年次贷危机而上升为经济学界的一颗明星。最近,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他又预测:“每一个世界经济体都试图把他们的问题推向未来……开始是私人债务、公共债务、超级大国债务,我们把这些问题踢向一边,但最终会在2013年总爆发。”
这一次,鲁比尼预测2013年将爆发债务危机,是否会发生呢?
其实,专家的预测就好似用一个方程式在解方程,都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鲁比尼当年预测次贷危机会发生,是因为那个次贷模型的前提条件,是美国房价保持每年涨幅在6%到8%之间。也就是绝不能低于6%,但也不能高于8%!如果满足了这一条件,这个模型就不会破灭。但这一前提条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房价,都不可能长久持续每年涨幅在6%到8%之间。
而鲁比尼预测世界各国在2013年将爆发经济危机的前提,首先是因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的“财政悬崖”问题,可能会引发“短暂的经济衰退”。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依据现行法律与政策相结合,在2012年和2013年的财政年度,联邦预算必须减少6070亿美元(也就是美国4%的GDP);由此产生的经济转弱,将提高失业率,使税收收入减少,并增加失业保险等项目的支出。如此一来,2013年美国就需要提高债务上限。
在欧洲经济体中,希腊仍是欧元区的一部分,到了2013年就可能出现变数。因为银行和政府都没有制定计划,以应付和解决潜在的债务问题。希腊的困境将继续拖累欧洲大陆经济。而西班牙在欧元区是失业率(24.4%)最高的,鉴于德国总理默克尔为紧缩经济定下了基调,法国新总统奥朗德无法任意施行宽松政策,两国首脑都为目前欧洲经济增长的困境烦恼不已,关键在未来两个月。
然而,有一件事为欧洲经济添加了不确定性:德国将在2013年举行选举,无法保证默克尔继续连任。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刚刚发出警告,作为一个整体,2013年欧洲将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各地将承受其后果”。
随着欧洲陷入恐慌性衰退,大家指望中国能在2013年再度拉动世界走出衰退,这一可能性不大。因为欧元区的低迷消费,率先将使中国的出口出现疲软增长,而最重要的是中国工业生产低于分析师的预期,欲拉动内需又受高房价所牵制。
综上所述,鲁比尼因此下结论:2013年全球经济又将陷入新一轮的危机。但金融的真相是:市场可以预测,但没人能准确预测具体的走势,因为预测的过程就好似做函数题,变量不同,结果也就大不一样。例如,鲁比尼预测将会爆发次贷危机,而并没有测准具体何时发生。说白了,要是美国在2002年到2006年的房价涨幅不那么高,美国房价就不会在2006年7月下跌,那么次贷危机可能就不是在2008年发生了;
再比如,当年马克思预示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那也是有多个前提的。事实上,后来欧美运用了许多社会主义的基本元素,如工会的壮大、雇员的参股、阶级的调和、淡化,甚至避免了阶级矛盾的激烈冲突,使得欧美继续强大。其实现在欧美的资本主义和当年已大不相同,北欧实质上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主义。
再举个例子。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布莱克、舒尔茨这两位大师,他们的Black–Scholes函数模型,被华尔街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所应用,大家一致认定这个函数天衣无缝、无懈可击!而事实上,函数的变量不同,答案就可能天差地别。结果呢,一个“黑天鹅”事件,就使LTCM以巨亏40亿美元而宣告终结!
当我们翻开金融史便会发现,淹死的全是游泳高手!
而且,预测有时会对结果产生负面效果。比如历次美国大选,在大选之前各大媒体总有各种预测,进行民意调查。如果民调显示支持民主党的选民为53%,而共和党仅为45%的话,那么支持民主党的选民可能会觉得,反正胜券在握了,少我一票无所谓,就不去投票了。假如支持民主党的人都那么想,结果,民主党的候选人就反倒可能落选!
不过,有时候预测也可能会对结果产生正面效果。比如像巴菲特、索罗斯那样的投资大师或金融大鳄,只要他们在媒体发表一个预测,说金价将在年底突破1800美元一盎司,那么很多信奉他们的投资者就会相信这个预测,于是大家纷纷买入黄金,而原本持有黄金的人眼看价格要涨,肯定就不抛了,到了年底金价可能就真的突破每盎司1800美元!反之亦然。华尔街投行就看准了人性的弱点,经常利用他们的“光环”,借助媒体的宣传做多唱多,做空唱空,以形成“马太效应”,达到他们获利的目的。
归根到底,是人性(变量)不可测!尤其遇上利益冲突时,会变得极不理性;也正因为不理性,人为的扭曲市场,形成市场失效,从而导致未来的具体走势很难预测。
因此,我们能准确预测的最多只是市场的大趋势,而非具体走势。最后,请记住巴菲特的恩师格雷厄姆的名言:“如果说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成功地预测市场……”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