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从“选择性收听”谈起

新年刚过,国务院针对楼市的新“国五条”实施细则便出台了,立刻搅乱了一池春水。对于新“国五条”,人们有各种解读:有的说楼价会大涨,有的说楼价要下跌了,也有人说股市都会因此受影响……显然,大家都在选择性地接受包括政策在内的信息,从而做出偏向于自己心理诉求的判断。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选择性收听”。

我们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经常听见周围有人抱怨说:“我就是听了某某人的话,前几年没有买房子,结果——不然的话……”事实上,好些人在考虑是否做一件事时,他自己已经做好了决定(比如是否买楼),只是在最后一刻想用相同的声音来给自己背书,以证明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而将不同的声音过滤掉;或者干脆把接受的信息,揣测成为符合自己决定的证据。

比如,曾几何时,中国股市热火朝天,但那时告诫股市已然出现泡沫、“慎入股市”的声音也很多,但绝大多数投资者根本就听不进去!而诸如“A股一万点”的声音却被“选择性收听”。

再比如,在2005年底美国房市最热时,也有不少声音告诫泡沫已现,“慎入房市”,但当时听者寥寥,义无反顾投入房市也大有人在!

再举个最有意思的例子吧:做过红娘的都知道,被你介绍成功的那些夫妇,凡是幸福美满的,多半儿并不怎么感谢你,最多口头上“谢谢”,心底里一定认为是他们自己看对了人;但要是他们一旦离婚,那你就“完蛋”了!好像一切责任全在你,见你一次骂你一次!其实,这和投资选择的道理差不多,赚钱时是自己英明;亏了、或者“错过”了,则怪“专家”!

如今信息发达了,特别是微博,往往非常“神奇”,颇像“传话游戏”。比如前几天我那条“一辈子租房又何妨”的围脖上传后,被几百网友传播点评,到最后竟然意思全变了!我的本意很简单:现在北京、上海的楼价太高了,已超过纽约,如果实在无力购买,可以退而求其次,租房也无妨。可好些网友后面的点评简直南辕北辙,有的说我在鼓励大家都租房,有的甚至说我鼓励移民……这也就是“选择性收听”。

在投资市场上,人性的两大弱点贪婪(追高)和恐惧(杀低),会随着市场的变化交替出现,正如巴菲特说的,“我是靠价值投资成功的,大家都说要向我学习。但迄今为止,绝少人真正价值投资,都是跟风随大流。要么贪婪占上风,再涨再昂贵也跟着买进;要么恐惧占上风,再跌再便宜也跟着抛售,结果永远都不知道是怎么亏钱的!”

再举中国楼市为例。目前中国楼市“回暖”,许多大城市又出现了排队抢房的现象。依据经济学的供求关系,价格自然将会走高。有人说这就是刚需,更有人再次埋怨“之所以早些时候没买楼,都怪之前听了XXX经济学家的话!”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刚性需求。如果说在中国,只是将房子当作商品,买了就该使用(即居住),那房价就是“有效”的,与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一样,“有效”的合理价位由供求关系来决定。而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达到一定的高度,人们没有能力购买时,需求就会下降。房子本来应该也不例外。

但中国楼市的所谓“刚性需求强大”,是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房子之后,不是居住,而是囤积起来,像“房姐”、“房哥”那样,出现了不少所谓“鬼城”——天量的“空置房”,这其实已经将房子的商品属性逐渐演变成了另外的功能——一种低买高卖的资产——最佳的投机炒作工具,其实,这和我们最早定义的“刚性需求”根本是背道而驰!

有人会问何以见得?

因为,商品是用来消费和使用的,人们不会购买100台电视机囤在家里,除非电视机能低买高卖来盈利;而且必须强调一点,商品不存在泡沫,只有当商品转化为资产之后,比如房子、黄金等,才会因炒作而产生泡沫。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房价大幅飙升,北京上海的房价涨了五到十倍。如果在10年前的最低点进入楼市,在现在的最高点抛掉,那么所谓的“投资回报率”令巴菲特都望其项背,也难怪大家会为之疯狂排队抢房子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哪位经济学家指出中国楼市有泡沫,早晚会回调的,也没人愿意相信!因为大家坚信并预期,楼市还有无限的上涨空间,只要买入就可从中获利。这也是“选择性收听”在起作用。而这种“选择性收听”的结果正好似“狗追尾”现象一样,“恶性”循环,将楼价越抬越高!

因此,我从来不预测市场(包括房市)的具体涨跌走势,更不会对网友提出任何具体的操作建议。而对于中国楼市,我所反复指出的是,有史以来,全球无数案例已经反复证明:但凡房市过热之地,金融危机必然如影随形。因为房地产其实是金融衍生业,如房贷的乘数效应,一方面将引发通胀,另一方面占用了实体经济所需的资金,因此,金融危机是房产过热的必然结果!

其实,现在无力购房的百姓,非常希望专家能预测出中国房价何时会跌,并降到他们买得起的价位。不过很遗憾,坦白的说,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市场的涨跌,因为人性无法预测!

而作为普通投资者,要想避免重大的投资失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战胜感性的选择性收听,在一场巨大泡沫的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才能不成为那个最后接棒的傻瓜!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