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古人修炼传说系列之廿一:一行(下)

科学大家一行

一行和尚从小就出家作僧人,用他自己的聪慧与才智,为当代人所看重。唐玄宗将他召入光大殿改写历书,后来又移住在丽正殿,跟翰林学士们一起检验校核。于是一行和尚撰写成了《开元大衍历》一卷,《历议》十卷、《历成》十二卷、《历书》二十四卷、《七政长历》三卷,一共五部五十卷,未来得及上报给玄宗皇帝他就病逝了。宰相张说将一行和尚的遗著上报给玄宗皇帝后,玄宗下诏书命令使用一行撰写的新历。

当初,一行的从祖东台舍人张太素,著有《后魏书》一百卷,其中《天文志》没有完成,一行续写而完成了它。玄宗为一行撰写碑文,亲自书写在碑石上,拿出内库钱五十万,在铜人之原上为他建塔。第二年,玄宗驾幸温泉,经过他的塔前,又停马徘徊,命令有品级的官员到塔前告诉一行天子秋日巡游的本意,又赐绢五十匹,用来栽植塔前的松柏。

道士邢和璞曾对愔说:‌‌“一行大概是圣人吧?汉朝的洛下闳编制历法,说:‌‌‘八百年后会误差一天,一定有圣人修正它。’今年期限已到期了,而一行编制《大衍历》来修正洛下闳的误差,这样洛下闳的话就是确实的了,不是圣人又是什么呢?‌‌”

初时,一行和尚制造了一部黄道游仪进献皇上。玄宗皇帝亲自在上面撰写了《游仪铭》后,交付给太史监,将它放置在观测天象的灵台上,用来测量时辰,玄宗召见他,并让他在武成殿向百官介绍它的用途。此仪机巧精妙被认为是神功。

开元十二年(724年),一行倡议在全国二十四个地方测量北极高度和冬夏至日和春秋分日的日影长度,并设计一种叫做复矩图的仪器,用来测量北极高度。(这种实测子午线的工作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玄宗分别派遣太史官大相、元太等人,乘驿车赶往安南、朗、衮等州,去测量日影。同时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天的午时,测量日影,都测量好几年才定下来。安南州极高二十一度六分,冬至那天日影长七尺九寸二分,春分、秋分长二尺九寸三分,夏至这天日影在表南长三寸一分。蔚州横野军北极高四十度,冬至日影长一丈五尺八分,春分、秋分长六尺六寸二分,夏至日影在表北长二尺二寸九分。这两个地方是中华国土的南极与北极。朗、衮、太原等州,差的各不相同,用勾股法计算,说:‌‌“大约南北极,相距才八万多里。修历书的人陈玄景也精通算学,感叹地说:‌‌”古人说,用管来观察天象,用瓢来测量海水,认为是办不到的事情。现在一行僧人用丈、尺为单位来测量天地的大小,怎么可以测量出来呢?若按一行僧的说话,天与地又怎么能称得上大呢?‌‌“后来,陈玄景参加检查校核一行僧人撰写的《历经》,使它更加精密,直到现在使用的还是这部《历经》。他在开元十五年去世,享年四十五岁,赐给谧号大慧惮师。

一行在数学上也很有成就。他在《大衍历》中提出了自变数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吸收印度传入的正弦函数,并用于编制天文数表;提出了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自变数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比刘焯发明的等问距二次内插法更具优越性,这证明一行具有很高的数学造诣。一行在数学上的成就,很多中国古代数学史著作都多有介绍,且评价甚高。

同年,一行和梁令瓒等人在继承张衡‌‌”水运浑象‌‌“理论的基础上又设计制造了‌‌”水运浑天仪‌‌“。水运浑天仪上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轮,每天一周,恰恰与天体周日视运动一致。水运浑天仪一半在水柜里,柜的上框,有如地则自然撞钟‌‌”。整个水运浑天仪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视运动,又能自动报时。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比外国自鸣钟的出现早了六百多年。一行等人的成就又超过了张衡。

到了开元末年,裴宽为河南府尹,他笃信佛教,以师父之礼对待普寂禅师,白天晚上都去拜访他。有一天,裴宽又到了普寂处,普寂说:‌‌“我正有件小事,无暇与你漫谈,暂请在此休息一下。‌‌”裴宽悄悄地来到一间空房子,见普寂清洗完正面殿堂,焚香,端坐在那里。没坐多久,突然听到敲门声,连声说道‌‌“天师一行和尚到了‌‌”。一行走了进来,到普寂跟前行礼,礼毕,他贴近普寂的耳朵悄悄说话,样子极其恭敬。普寂只是接受,毫无不可的表示。密语完了又行礼,行礼完了又密语,如此反复三次,普寂只说‌‌“是、是‌‌”。没有不应允的。一行说完后,走下台阶,进了南屋,自己把门关好。普寂便徐徐吩咐弟子道:‌‌“放钟!一行和尚灭度(死)了!‌‌”身边的人急忙跑过去查看,果然象普寂法师说的一样。一行死后,裴宽披麻带孝,徒步送葬出城。

一行曾上表劝谏唐明皇:‌‌“陛下,日后万万不可以宗子担任宰相,也不能用蕃臣担任武将。‌‌”一行指的是宗室子李林甫日后会独揽朝廷大权,安禄山则会在朝庭外发动兵变,(预言安史之乱)东都将被逆贼攻破。但是唐玄宗不明其意。

唐玄宗曾问一行禅师,大唐国祚如何。一行说:‌‌“銮舆有万里之行。社稷终吉。‌‌”玄宗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后因安史之乱,唐玄宗避祸蜀地,御驾行至万里桥时,玄宗忽然想起一行说的话。果真是万里之行。唐昭宗曾被封为吉王,一行所说‌‌“社稷终于吉‌‌”,意思是大唐国运至昭宗时,就完结了。日后果然应验。

一行临终就已预言安史之乱,唐玄宗避难蜀地之事。他在袋中装下一物,令他的弟子献给唐玄宗。唐玄宗打开一看,是蜀地的当归。唐玄宗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避难四川。当他从四川回驾时,方才明白蜀地当归的意思。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