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曹植与洛神

洛神,相传名为宓妃,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远古洛阳附近洛水两岸的美丽景色而降临人间,来到洛阳,成为洛水之神。民间有洛神的各种传说,但洛神宓妃真正演绎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则是缘于三国时期曹植(曹子建)的名作《洛神赋》,以及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传世名画《洛神赋图》。而顾恺之的名画也是依据《洛神赋》而作,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

《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为曹植于魏文帝曹丕黄初四年(223年)所作。该赋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其序称曹植由京城返回封地时,途经洛水,忽然有感而作此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皇后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甄氏乃河北中山无极人,东汉上蔡令甄逸之女。汉献帝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击败病死,袁熙逃亡,甄氏遂成曹军俘虏,后被曹操许配曹丕为妻。其时,曹操的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其中曹植天赋卓异,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一统天下的霸业,曹丕也援有五官中郎将的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立为后,却于次年郁郁而死。

甄后去世的那年,曹植从封地入朝觐见哥哥。已被立为太子的甄后所生的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不由得想起甄后之死,心中万般感伤。离朝时,曹丕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痛彻心脾。在返回封地时,途经洛水,恍惚之间,忽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封地鄄城,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在曹植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于是文思激荡,写下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因有所忌讳,遂改为《洛神赋》。

但对于上述说法,学界似乎并不认同,而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认为该赋系假托洛神寄寓对君主的思慕,反映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然而学界的说法并不为国人接受,人们宁愿相信曹植与甄妃的爱情悲剧说。这也正是文化与学术的差异所致。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同情并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所以后来人们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而洛神,也就成为美的化身,成为中国人心中的最具魅力的女神。

洛神宓妃的动人传说

原文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节选自《洛神赋》)

译文

我告诉他说:“她的体态轻盈柔美,就像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材优雅婉约,就像空中嬉戏的游龙;她的容颜光彩照人,就像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蓬勃,就像春天茂盛的青松。她的行止若有若无,就像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就像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远远望去,明亮皎洁,就像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光鲜耀眼,就像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双肩下垂,像是削成一样自然,腰部苗条,如同轻束的白绢一般细软。脖颈细长,白嫩的肌肤微微显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天然的美丽无须装扮。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丹红的双唇丹红明艳,牙齿洁白鲜亮。晶亮动人的双眸,顾盼生辉;两个美丽的酒窝儿,若隐若现。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服饰奇艳绝世,体貌美如画图。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玉佩。头戴金银翡翠首饰,周身缀以闪亮的明珠。她脚著饰有花纹的鞋子,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

忽然又飘然飞举,一边漫步一边嬉戏,左面有彩旗飘动,右面有桂枝荫庇。她卷起衣袖伸出洁白细腻的手臂,在湍急的洛水中采摘黑色的灵芝。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