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未来中国国债可能超过美国

这些年金融领域的改革都是为了中国能像美国那样发行天量级别的国债,规模可能超过15万亿美元,也就是超过90万亿人民币。金融领域的核心都是为了国债,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放开资本账户管制。中国目前的金融危机预期和地方政府潜在的金融危机,只能用大规模发行国债来解决。

第一步就是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将存款赶进国债市场。在中国,银行的存款是有国家信用做隐形担保的,无论遭遇多大的风险,存款的本金都是没有风险的。这就是中外金融差别最大的地方,这即是为什么2008年至今,美国、德国国债都出现过真实的负利率的原因,资金是以出让利息的代价,换取本金的安全。即便可能面临债务货币化的风险,但至少国债到期之后财政该可以兑付。

在大风险面前,美国的银行随时可能破产,破产之后其存款人并不能得到无限责任保护。按照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只有单个账户10万美元(2008年危机之后提高到25万美元)以下才可以完全兑付。

这样,对于美国的大资金来说,存款是一项有本金风险的“风险资产”。这和中国银行体系以及中国存款人传统理解的存款无本金风险,完全不同。这种不同,决定了危机状态下银行是存款流出,而中国在危机状态或资产价格向下时,银行体系是出现存款回流;在正常状态下,大资金为了规避银行的破产风险,也不会将资金放在银行,而是大量投入债券市场。这是欧美发达市场债券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发达的重要根源。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大额存款的储户主要是企业和机构,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必须大量购买国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存款要变成国债。

第二步是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激活国债市场,让国债市场活跃。利率市场化之后,国债期货将成为投资者对冲利率变化的最佳工具之一,即便是散户投资者也能够做到。尤其是对房贷一族最为有用,中国95%房贷都是浮动利率的,也就是说如果利率上升,你的月供就要增加而非一成不变。自2010年10月以来,央行连续五次加息,普通购房者的境遇更是雪上加霜。以30年期贷款100万元为例,经过此轮的5次加息后,购房者的月供负担已经增加729.66元,其中仅2011年的3次加息就增加了432.58元。这时候,作为利率期货的主要品种,国债期货的交易实质便是市场利率。因此有了国债期货,那么购房者的加息负担就没有那么重了。如果投资者在利率5%时按揭100万元买房,并对长期预期利率趋势持向上的判断,那么便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在国债期货市场上进行反向操作来对冲风险。

利率上涨,则债券价格下跌,国债期货价格也下跌;利率下跌,则债券价格上涨,国债期货价格也上涨。假设投资者持有100万元30年期的房贷,可通过长期做空1手国债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如果央行提高利率,虽然要多支付房贷利息,但也能通过国债期货弥补损失;如果央行降低利率水平,虽然国债期货出现亏损,但却可以少支付房贷利息。

定期存款也可以这样玩,如果投资者的100万元一年期定期存款已经存了一段时间,随后央行加息,无论是否进行转存,都会出现一定的损失。但如果加入国债期货的配置,那么存款时再卖空相当数量的国债期货,加息后存款收益的增加便可以从国债期货上赚回来,免去了频频转存的损失和麻烦。

国债期货则保证了国债的相对稳定性和相对低的风险。这才让国债规模可以扩大很多,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买家,特别是国外买家。

第三步,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吸引国外投资者购买中国国债,大量地买。

国债大量发行和国债市场的激活,将解决几乎中国金融领域和地方财政的所有问题。

首先是解决货币超发与金融机构过度放贷危机,也解决了通货膨胀预期问题。目前货币超发和金融机构过度放贷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存款数量太庞大了,2013年3月底,我国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00.7万亿人民币。即便当前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货币乘数依然在4以上。超百万亿存款将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推高到超过110万亿元的高位,并推高中国M2/GDP比例高达210%。如果按照这种增长继续下降,到2020年中国将拥有一个300万亿元人民币的M2,拥有一个350%的M2/GDP比率,这对通胀的压力将是灾难性的。即便是房地产吸收了大约50%的货币超发,政府投资基础设施与贷款黑洞吸收了30%的货币超发,即使10%的货币超发涌进流通领域,那么2020年中午的工作餐可能是1000元一份,照这个通货膨胀速度下去,即便是很牛的公务员,你那点可怜的养老金将来估计坐个地铁都坐不起,别说吃饭了。

其次,解决了财政入不敷出的问题。因为经济下滑已经导致政府入不敷出。2012年基本保持了收支平衡,中央公共财政收支总量相抵,赤字5500亿元。根据2013年1-4月中央财政收入情况测算,要实现年初预算确定的中央财政收入目标,今年后几个月收入平均增幅需达到11.3%。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放缓,房地产的火热程度下降,财政收入增幅能维持在5%就算不错,预计2013年财政赤字可能逼近2万亿。现在经济下滑已经导致不少地方政府入不敷出,赤字迅速攀升,前5个月全国不少地区财政收入增长未达到年度预期,其中内蒙古、陕西、河南、辽宁等地均表现明显。

虽然财政收入下滑,但政府的支出仍然在快速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增速都在17%左右,中央的财政支出增速大约12%以上,从来都降不下来,节约永远不可能。随着财政赤字的日益加大,又不能加税,还必须减税,中国需要发行越来越多的国债。

国债也可以解决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危机,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严重,这也就无法阻止地价持续走高,地价走高也就导致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解决之道很简单,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或者代发债券。随着国债市场的扩大和激活,未来地方政府的债券规模可以轻松超过20万亿。

国债也可以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大量贷款投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地方政府的财务成本越来越高。即便是目前的利率水平地方政府卖地都还不起利息,原因很简单,政府的投资效率低下,基本上产生的现金流都是负值。地方政府做的事情像极了凯恩斯主义,让10万工人白天挖沟,晚上再找10万工人把沟填上,如此反复。实际上地方政府是直接给自己发钱。未来利率市场化,利率暴增,地方政府全部破产。为避免破产,就要大力发行国债,不能再用贷款这种高成本融资方式。

国债市场扩大后,另一个好处是你可以搞量化宽松了,印钞票购买国债,这比直接对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或者加印钞票填补赤字要好的多。

然而最妙的最大的作用都不是以上这些,最妙的是,理论上国债把政府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风险从政府领域转移到了国债持有人领域。虽然最终政府还得为债务危机买单,但是最直接的受害人是国债持有人,政府还有一定的腾挪空间。

国债持有人最多的毫无疑问是银行,目前大约65%的国债是银行持有,当政府施展量化宽松的时候,并不会立刻造成通货膨胀,而倒霉的是银行。量化宽松必然导致国债收益率上涨,这是日美施展量化宽松初期时的情形,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2012年就曾指出,10年期国债收益率每上涨1个百分点,日本大型银行就将遭受总计3.5万亿日元的损失。在量化宽松退出之时,同样会引发国债收益率大涨,因为投资者都预期退出量化宽松后,国债价格会大幅度下降因此国债收益率大涨目前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已经到达2011年2月以来的新高,达2.69%,如果银行没有抛债券的话,就亏大了。

国债是国家信用的表现,一旦资本账户完全开放,中国投资者是乐意买美国国债还是中国国债?再有就是中国的银行与企业之间大约60%都是存贷挂钩的,国企和大型企业比例更高。企业不会未来降低风险而选择低收益的国债,个人也是如此,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存款的风险微乎其微,而存款利率在利率市场化之后肯定是远高于国债收益的,个人也没用多少去买国债的。中国人一向只要利润不在乎风险。

国债分流存款,可能只是政府的一厢情愿。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