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贾府吃西瓜

《红楼梦》里的贾府有钱有势,吃次西瓜也多半要结合重大节日安排。比如第七十五回宁国府操持欢度中秋,贾母和贾珍聊天时说“西瓜往年都还可以,不知今年怎么就不好了”,那么多瓜果梨桃不提,单单把西瓜和月饼并驾齐驱地点了名,可见西瓜地位之高。此外,像呆霸王薛蟠这般任性人物,过生日时得到大西瓜贺礼开心得不得了,嚷嚷着要拿去孝敬母亲,也是西瓜身价不凡的证明。

相比文学,民间传说要豪迈得多。水泊梁山众好汉吃西瓜的传说,就把西瓜当成了供应充足按需分配的水果。《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关于梁山民间故事的记载,就有吃西瓜场景:李逵偷摸儿地把西瓜皮放在吴用身后,调侃“大家都瞧瞧,军师哥哥多没出息头,跟八辈子没吃过西瓜似的,你们看这一堆瓜皮。”不想被吴用反讥,“你比我还没出息,你把西瓜皮都吞下去了”,惹得众人拍手大笑。

可是北宋的时候哪有这么多西瓜。虽说流传至今的《清明上河图》对西瓜有所展示,在小摊子上有切好的块状西瓜售卖,也只能表明西瓜进入了市场交易,而且从季节上来说,这瓜大概率不是本地自产,而应属外地贩运而来。

南宋时关于西瓜的记载多了起来,种植面积也扩大许多。南宋洪皓被金人扣押,在《松漠纪闻》中记载,“西瓜……今禁圃、乡圃皆有”。南宋《事物纪原》也说,“中国初无西瓜,洪忠宣使金,贬递阴山,得食之。”诗人范成大有《西瓜园》,“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洛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文天祥也有《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到了元明时期,西瓜更加普及。诗人方回《秋熟》写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方夔《食西瓜》说“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掏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好似现如今吃了从冰箱取出的冰镇西瓜。正是因为西瓜多了起来,不少科学家开始考证西瓜传入中国的来源。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西瓜,种出西域,故名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其实西瓜引进的过程非常曲折,胡峤在《陷虏记》中说,他被俘后,一路北行,到了内蒙古地区“始食西瓜”,是“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从中可见,契丹人获得西瓜种子之后,因为气候寒冷,在自己的地盘上种不出来。好在有聪明人想到了大棚温室,又在瓜田中覆盖牛粪,利用牛粪发酵提高温度,保证了西瓜的生长。

到了清朝,西瓜的种植技术还是有很大的提高,有诗人写下了“西瓜斗大藕如船”的句子,虽有艺术夸张,但也足以证明西瓜越种越好了。

公元1713年,康熙皇帝给福建巡抚满保送了一盒西瓜种子,给他布置了推广西瓜种植的工作。满保“将瓜子留大半,派可靠之人带往台湾播种”。成熟后,满保第一时间派人把西瓜送到紫禁城,并汇报称播种的时候赶上雨水少,十月份的时候遭遇虫灾,导致瓜皮表面有疤痕,同时请示,希望再御赐一些宫廷西瓜种子,“叩请圣主施恩,复赐大内西瓜籽,六月带往台湾谨种”,以便来年继续播种。转年,气候条件依然不佳,满保奏报“大者只得四十余,继之生长者皆小,已不能再长大”,挑选了一些还不错的派人送呈康熙,康熙帝胸怀乾坤,安慰道,“西瓜事小,有何关系!”

如果这么看,清代的西瓜种植应该更加普遍。但是,贾府吃个西瓜却当个大事来热议,太不像大宅门做派。难道是曹雪芹老师在用西瓜做暗示,贾家已经走向破败?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