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有什么比DQ更可怕?

建制派对选举及选民的意愿果然毫不尊重。3.11补选才刚尘埃落定,选举主任才刚宣布结果,他们就玩起输打赢要的游戏来,即时入禀法院要求DQ在港岛区补选中胜出的区诺轩,希望推翻选举结果及几十万港岛区选民的意愿。我们认为这种不择手段意图推翻公平公正选举结果的做法非常可鄙,希望法院能在往后的聆讯中还区诺轩及港岛区选民一个公道。

投票率低反映市民感无力

在参选前,选举主任已对所有候选人包括区诺轩做了形同政治审查的查核,有参选人就因此被褫夺参选资格。建制派却还要再生事端,想透过司法程序剥夺区诺轩的参选资格及选举胜利,这不是输打赢要蔑视选民又是什么呢?

当然,建制派、亲中政团以小动作干扰甚至扭曲选举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只能见招拆招,寸土必争。今次补选最可虑的不只是选前选后的无理DQ行动,而是市民选民展现的冷漠、无力感,以及泛民政团及候选人未能重燃市民的投入感与热情。

先看投票率,今次补选比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大跌十五个百分点,几经拉锯到最后才勉强超过四成投票率。虽然补选投票率向来较正常大选低,今次候选人数目也较少,但大跌十五个百分点仍令人失望。而且,今次补选有鲜明的政治主题,包括反DQ及反对“习帝”威权,是选民体现自主自尊反抗威权的好机会。现在有这许多选民选择缺席,放弃表态机会,反映不少人不但充满无力感,对选举体制、政治体制更欠缺信心,认为政治行动例如投票已改变不了低压的政治现状,因而选择弃权。

过去几年民间反抗威权的行动遇到的挫折的确不少,雨伞运动无功而回已令不少人失望,后继的算账检控更令人疲于奔命。前年九月的立法会选举市民以实质行动打了一场漂亮选战,希望可改变现状,顶住威权政治的扩张。谁知北京肆意改变游戏规则,接连以DQ对付当选的泛民议员,粗暴推翻选民的选择,否定选票结果。对市民而言,这意味街头抗争以至议会抗争都无功而还,他们感到失落、无力以至失去投票的热情也不奇怪。

但是,立法会议席数目及它背后的民意支持仍是抗衡威权体制的有力武器,也是对抗建制派及政权倒行逆施的重要工具。DQ六位议员后民主派在议会处处捱打,难以有效捍卫市民的权利及诉求就可见每席必争的重要性。因此,民主派、民间团体必须努力扫除这种无力无助感,让一时气馁的选民重新了解到议会抗争的重要性,让选民意识到建制派全面控制议会的恶劣后果,促使选民从政治冷感中走出来,在未来的补选及选举积极参与。若不能打破“无力—冷漠”恶性循环,民主派选情固然不容乐观,长远而言对选举制度及民主发展都是坏事。

记取九西教训  多接触选民

大气候需要扭转,小气候包括具体选战操作也得好好检讨及反思。民主派在今次三个直选议席补选中输掉九西议席,只能勉强保住港岛及新东议席,而且得票率明显滑落。这除了整体投票率大跌有影响外,选战部署、策略的问题包括未能connect当区选民,未能令支持者感到那份在地感及passion肯定需要检讨。

以落败的九西为例,过去几天有大量检讨及批评声音,其中不少来自“落手落脚”协助姚松炎助选的义工及市民,他们都指候选人落区太迟太少,太倚赖社交媒体打选战,忽略了街坊需要的血肉接触。这些教训未来任何想参选的候选人及政团都必须记取。

事实上大选区补选是单议席单票角逐,需要的不仅是话题或网上社媒上的热议,还需要在地的联系,还需要组成最强的支持者联盟(包括不同世代、不同阶层)才有胜望。作为候选人连在选区“走透透”跟选民接触也做不到的话,网上再有光环也是不管用的。

英国名相邱吉尔曾言:“民主就是让普通市民走进不起眼的票站,再在选票上画上记号作出选择”。当前民主派以至香港面对的最大危机是如何让市民重新走进票站,抓住作选择的机会。这也是民主派政团、议员、支持民主发展的人当前最大的责任。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