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有佛缘的皇帝之二: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出生于齐皇室家族,自幼博读经书,“洞达儒玄”(《梁书》卷三)。齐竟陵王萧子良在鸡笼山西邸集会名僧居士,讲经说法,当时年轻的萧衍就常游其门下,为子良门下“八友”之一。萧衍后来废齐建梁后,极力提倡佛教,且身体力行,使南朝佛教在梁武帝时达到了鼎盛。

一、笃信佛教四次出家

梁武帝到了老年,决定舍弃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以显示自己对佛法的虔诚。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谁说了算?大臣们急得团团转,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们就把他接了回来,要他继续主持朝政。

梁武帝回宫后,想想不对:“普通百姓出家后,要还俗还得拿一笔钱向寺院赎身;我是堂堂一国之君,还俗怎么能不出钱呢!”

于是,梁武帝再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这次大臣们又来请他回宫,他说什么也不答应了。有个大臣忽然灵机一动,说道:“皇上既然‘舍身’为僧,我们就要为他‘赎身’,才能请他回宫啊!”

大臣们觉得这话有道理,就化了一万万钱,去同泰寺为梁武帝“赎身”。寺院住持随即爽快地同意皇帝和尚还俗。

过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他为了表示自己虔诚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还把宫内的人以及全国的土地都“舍”了。梁武帝“舍”得多,为他“赎身”的钱也要化得更多。大臣们花了一个月,凑足了二万万钱,又把他赎了回来。

过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又到同泰寺出家。大臣们只得又用一万万钱为他“赎身”。梁武帝前后四次出家当和尚,大臣们共花了四万万“赎身”钱。

信佛之后,萧衍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二、梁武帝见达摩

梁武帝一见到达摩,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我一生致力于建寺、造塔、写经、度僧、造像等佛门的基本建设,做了这么多好事,有多少功德?”

达摩不紧不慢地回答:“没有功德。”梁武帝不解地问:“为什么没有功德?”达摩诚恳地说道:“因为这些都是表面文章,不是实在的功德。”

梁武帝听了很失望,这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沉默了一会儿,他又换了个话题:“什么是佛学的真谛?”

达摩回答:“没有绝对的真理。佛在心里,心即是佛。”又是这种不着边际的话、不冷不热的态度!梁武帝有些不愉快,甚至没有了提问的热情。达摩见话不投机,便起身告辞了。

送走达摩后,梁武帝吐了一口气,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想,自己虽然贵为天子,但不知道为什么,在达摩面前,总觉得有些压抑。

梁武帝把自己与达摩谈话的内容,告诉了师父志公禅师。志公急切地问道:“现在达摩大师在哪里?”梁武帝轻描淡写地说:“他走了。”志公顿足道:“怎么能让他走呢!”“为什么?”“因为他的话说得妙极了,不是常人能说、敢说的。这位达摩大师能为我们解说佛教的真谛,皇上怎么能怠慢他呢!”

听志公禅师这么一说,梁武帝懊悔莫及,派人去追赶达摩。但已经迟了一步,达摩已去了北魏,成为中国禅宗的开山祖师。

三、梁武帝萧衍的前世今生

A,听经三年蚯蚓投胎为人

东晋末年,济南泰安的兴国寺里,大通禅师修身房间的墙角边上,有一条有灵性的白颈蚯蚓。禅师每日诵《法华经》,诵了三年,这只蚯蚓也听了三年。终于有一天禅师闭关期满出来,忽然看到房间前面杂草丛生,就叫唤小和尚锄草。小和尚在锄草时无意间把墙角的这只蚯蚓砍成两段死了。小和尚连声说:“罪过!罪过!今天伤了一命,无故去杀生。蝼蚁虽小,也是生命。”投胎作人,在佛家的六道轮回是非常难得,这只蚯蚓因为听了三年佛经,与佛有缘,所以能以转生为人。

他转生于徂徕山(在今江苏)附近一个姓范的穷苦人家,叫作范道,他刚长大时,就父母就双亡。于是他出家到徂徕山西南光化寺中做伙夫,与空谷法师修行,取法名普能,他老实肯吃苦。

普能虽不识字,却把一部《法华经》背得滚瓜烂熟,一有空便诵经修行,30余年不断。一天听说兴国寺有个叫大通的禅师将坐化往生去了,自己也动了转生的念头,在师父空谷禅师面前磕头说:“普能在寺多年,一直吃斋念佛,不敢有一点贪欲,也不敢大吃大喝。今天来敬拜师父,请师父大慈大悲,指点我往后投胎的地方。”师父说:“你起来,我与你说。你虽也跟着修行,但还没摸到门路。”于是给普能指导。师父道:“你要内心纯净,不要有一丝邪念,去投个好去处。将来在轮回转世,你就有机会当上大官,甚至于皇帝,若继续不断修行,就可来到西方的极乐世界。”于是普能便坐化投胎去了。

B、再次考验

贫苦、无知识的考验过去了,范道这次转生到一个富贵人家。转生到几十里外盱眙县(江苏省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的一个叫黄岐的大员外家里。这个员外夫妇一生积德行善,在40多岁得了这么一个容貌挺拔的儿子,自然如珍宝一样爱惜。可是这孩子一生下来就一直的哭,连奶都不吃,俩口子心急如焚。有人告诉他们说:“20里外光化寺的空谷法师能知过去未来,你去拜求一下,看这孩子这是怎么回事。”

见到空谷法师说明情况后,法师知道,是徒弟范道今生想求得师父指点迷津。于是法师赶到黄员外家里把手摸着小儿的头,在小儿的耳朵边轻轻说了几句,小家伙就再也不哭了。看到这种情况,众人都很惊异,那黄员外恭敬地对法师说:“等到满一岁时,就送到贵寺寄名出家。”小孩满一岁的时候,就抱到空谷法师那里,取了法名叫“黄复仁”。到了6岁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是光化寺里范道转生来的,日后必然富贵。可是偏偏这个黄复仁却是一心修行。

这个县里,有个童太尉,他有一个女儿与黄复仁同年,两家自幼便许下媒约,将来长大要成为夫妻。而这聪明过人的姑娘也是很喜欢读佛经,一心出家。到了十五、六岁,两人皆一心只要出家修行,不愿嫁娶。双方家长一看这样不行,于是就把两人的婚事给办了。这两人结婚后,只是名义的夫妻,实际上却不履行夫妻之道,他们一起把家当作佛堂,每日念经打坐修行。

三年后,一日两人在静坐。黄复仁忽然看见一个美女诱惑他,他刚开始有些动心,但马上定下心,可是就在犹豫的瞬间中,突然听见声响,并出现火光,他马上惊醒过来。于是就对妻子说自己几乎着魔的事。童小姐一听就说道:“最好我们一起去见空谷法师。”见到法师后,法师说:“一直抓住情欲不放,就会被缠住。你应该再转生,从另外一个地方解脱,最后才能达到圆满,你们俩都去转生吧!”

俩人拜辞师父回到家里,对乳娘和两个婢女说:“我们要跟你们告别了,要去转生了。”乳娘就着急地说:“我跟你们俩这么多年,也一起修行,怎么就不带我一起走呢?”黄复仁说:“恐怕你的缘份还没到?”于是两人就一起坐化了。而那养娘回到屋子里,自己也坐化了。

C、故人相聚心意合

贫而不移,富而不骄,那就有更大的福德在等着。五月初五,黄复仁坐化的时候,正好是世胄之家,兰陵萧顺之的妻子张氏分娩的时候。萧顺之与齐高帝是同宗族,辈份较小。他的妻子张氏夜里梦见一个身长丈余穿着龙礼服,带着帝王帽的金人。一群红衣人,车从簇拥,来到萧家堂上。这个金身人,独自进到张氏房里,望着张氏下拜。张氏惊慌之下正要问,迷迷糊糊之间,就醒来,就生下一个儿子。

这个孩子自生来便会发出高亢宏大的声响,体行高大雄伟,老虎的眼睛,龙的面貌,颈项有一道圆光,右手有一个武的纹印。将他取名为萧衍。八、九岁时,身上有奇特的香味不散。非常聪明,思考敏捷,写的文章,人们都比不上他。也善长用兵,推算敌人的动态,打败敌人。萧衍稍微长大时,博学多通,好谋略,有文武才干,大家都对他十分推崇。他的房间上方常有云气,见到他的人都不由地肃然起敬,连长辈都不敢随意和他开玩笑。

当时他与沈约、谢朏、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七个好友被称为“八友”,其中萧衍最有胆识。黄复仁化生之时,原来奶娘转世为范云,二侍女一个转世为沈约,另一个转世为任昉,与萧衍同在竟陵王西府为官,既然有这么大的缘份,自然义气相合。后来范云在萧衍手下任咨议,任昉为参谋,沈约为侍中。萧衍称帝后沈约写了《宋书》、《齐纪》等书,而谢朏则是当时有名的诗人。

轮回转生中,恩也好怨也好,大家所遇到的其实都是故人。

D、师父看护避大祸

公元493年,齐武帝病重时,当时的大臣王融想在武帝去世后立自己喜欢的皇帝,以便控制,掌握政权。后来事情败露,王融被入狱赐死。对于王融的如意算盘和悲惨结局,萧衍原来就已经推算出来了,他的好友范云因此对他异常敬佩。齐武帝去世后,新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理政务,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掌权的大臣萧鸾很生气,打算把他废掉,另立皇帝。

在和萧衍几个人商议时,萧衍表示反对,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轻率从事,现在废立难免会遭到众王爷的反对。”萧鸾则说:“现在的众王爷没什么才能,只有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而且占据荆州。如果把他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萧衍说:“这个随王其实徒有虚名,并无甚么真才干。他的属下也没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赖武陵太守卞白龙和另外一个,这两个也是无能之辈,贪图金钱富贵,到时候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就可以把他们轻易地召回来。没有了左膀右臂,那个随王到时候也会跟着回来的。”

萧鸾对萧衍的分析很赞同,于是照他们商议的执行。先是废立了皇帝,自己掌握朝政大权。三个月之后,这个萧鸾又干脆自己做了皇帝,这就是齐明帝。萧鸾做皇帝之后,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把他提拔为中书侍郎,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萧衍的地位开始显赫起来。

齐明帝萧鸾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无能的儿子宝卷即位,只知道吃喝玩乐、荒淫无度。宝卷治国无术,却很残忍,做皇帝后杀掉了很多大臣,对一些功臣也大加杀戮。当时担任雍州(在今湖北襄阳)刺史的萧衍逐渐和他对立起来,暗地里招兵买马、屯粮积草,砍伐竹木,以备造船之用。宝卷听说萧衍的举动,便派郑植到雍州要刺杀萧衍。

此事惊动了光化寺空谷法师,就托梦给萧衍。梦中,法师拿着一卷天书,书里夹着一把利刃,递与萧衍。萧衍醒来,思忖一个僧人拿夹刀的书卷给自己,莫非有人要来杀我?

次日有人来报,朝廷使郑植奉诏书要加爵。萧衍心里全明白了。先不与郑植相见,使人安排酒席。宴会上萧衍对这名刺客说:“朝廷派你来杀我,今天的酒席上可正是下手的好机会啊!”参加宴会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把郑植弄得十分尴尬。萧衍又说道:“朝廷使卿来杀我,必有诏书。”郑植赖道:“没有此事。”萧衍喝一声道:“与我搜看。”立刻就把郑植拿下,搜出一把快刀来,又有杀萧衍的密诏。萧衍道:“我不负朝廷,如何要杀我?”宴会以后萧衍陪着这位刺客参观所有的府库和军备,看得他郑植心灰意冷,失望回去了。

E、因果报应从未错

萧衍于是策画起兵。这时一些大臣已听到萧衍起义的风声,他们带兵夜入皇宫,杀死在醉生梦死、歌舞不断的宝卷皇帝,然后将他的头颅送出,献给萧衍。宝卷死的那一天,一个叫侯景的人出生了。

天监二年,有一天,梁武帝萧衍问宝志法师说:“国有难否?”宝志法师用手指指喉和颈(暗示侯景)。后来侯景在梁作乱,攻占建业,梁武帝萧衍被囚禁饿死。梁武帝的宗族子弟几乎全部被侯景所杀。当时的人都说侯景是东昏侯(宝卷皇帝)的后身。武帝杀东昏侯是天意,可是不该枉杀其它无辜族人;结果侯景不杀武帝,却几乎杀尽其族人。天网恢恢,因果报应看来是真的。

萧衍登得帝位之后,改国号为梁。他一心修佛,并且受了戒。他很喜欢寻找那些得道高人。当时有个叫榼头的僧人,梁武帝非常敬佩他。一天派人下诏书请榼头晋见,当榼头来时,武帝正和沈约下棋,这里使臣连禀3次,他完全没有听到,口里说:“杀掉。”使臣以为要杀榼头,马上就把榼头推出去杀了。武帝下完棋就说:“叫榼头师进来。”使臣回答:“已奉旨杀了。”武帝大惊,才明白是杀棋时,无心说出的,问:“他临死前说甚么没有?”使臣说:“他说:‘我没有罪,前世做小沙弥的时候,用铁锹锄草,错送了一条蚯蚓的命,梁武帝当时是那只蚯蚓,现在是还他的命。’”武帝听了流泪悔恨,不过也没用了。虽然那僧人欠他一命,可是榼头此生已经是一个修行的人了,杀修行的人罪大恶极。

F、寂静的同泰寺,荷荷声中往极乐世界

因为榼头的事情,武帝一连好几天都闷闷不乐。沈约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派人四处探访高僧。听到京都10里外就有一个法号叫“支道林”的高僧在结庐修行,于是赶紧报告给了梁武帝。武帝听了很高兴,就坐上皇帝的轿子,盛大旗队和鼓吹浩浩荡荡出城到去那茅草的佛堂去迎他。支道林已事先知道了,佛堂里面都收拾干净准备跟着皇上进京。武帝与沈约到佛堂里,武帝屈尊下拜,尊敬支道林为师父。行礼完已毕,支道林就说:“陛下请坐,受小僧的拜。”武帝说道:“哪有看过老师拜徒弟?”支道林答说:“也不曾看过妻子凌驾在丈夫上面。”听到这句话,武帝好像一桶冷水,泼到身上,全身冷飕飕,但马上豁然开朗,悟到前世黄复仁、童小姐之事。原来那童小姐投生在支家,又出家修行。二人一起会心的笑。武帝就请支道林一同回朝庭,支道林住在便殿斋阁里。武帝每日退朝便到阁中与支道林切磋。支道林对武帝说:“我在此终是不便,与陛下别了,仍到我的佛堂去住吧。”武帝道:“离此间30里,有个白鹤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您到那里去住。”支道林应允了。武帝差官资费百万督造这个山寺,极土木之美,殿刹禅房数千百间,僧人千百余。取名为同泰寺,同泰寺的意思是夫妇同登佛地之意。

东魏的叛将侯景因为东魏的追杀,投奔梁朝,可是不久之后又举兵反梁。这时江陵地方有一居士叫陆法和,在侯景遣将进攻江陵的时候,陆法和与他的弟子800多人,把侯景击败了;欲协助武帝讨伐侯景,武帝恐怕他作乱,不听他的意见,陆法和便对武帝说:“我是一个修佛的人,怎么会垂涎你的王位?只不过与你有缘,知道你正在遭宿报,所以才打算救你。既然你不相信我,那你和侯景之间的因果报应,是不会改变的。”

侯景杀进了南京时,侯景自称丞相。梁武帝那时已经86岁,他被困于台城。一日武帝梦见榼头笑眯眯地向他走来,醒来后懊恼地说:“唉,真是报应啊!我如果不是误杀了榼头大师的话,佛祖将让我活到百岁以上的,区区侯景又有什么可怕?我既已经修佛,就不应该沉迷在围棋,这是对佛最大的不敬!”

一日武帝觉得嘴里极苦,极想喝蜜,可是四周都是侯景的部属,他们不愿意把蜜给他,武帝口中已经不能说话,于是在“荷荷”声中死于文德殿。同时那道林支法师也在同泰寺中坐化而去了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萧衍饿死于台城皇宫净居殿,享年八十六岁。同年十一月,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谥号武帝,庙号高祖。

注:萧衍小名来历

萧衍小名“练儿”。萧衍笃信佛教,练儿出自佛经,是梵语音译,全称“阿练若”或“阿兰若”,译成汉语,就是树林、寂静处、无诤地,指能远离喧噪,安心修习的禅定之所。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