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满清入关大屠杀之嘉定三屠

剃发易服

纵观中国文明的发展,其实是一部战争史:从炎黄之战到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中原;从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主力到蒙古铁骑践踏中原,再到英军坚船利炮打开旧中国的大门——这一切都离不开战争。这一路跌跌撞撞的走来,时代变换,物换星移,唯独战争的影子常在,这种促使人类走向文明和毁灭的野蛮手段,它一直都在。

在这个世上存在的亿万万种的事物,不见得就是合理的,但既然它已经出现,说明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着适合它生存的条件。这亿万万种不合理的事物当中,有一种,叫做“屠杀”。

“嘉定三屠”,是指一场屠杀,一场灭绝人性的全副武装士兵对手无寸铁平民进行的屠杀。这件事发生在公元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时清军攻破嘉定,清将李成栋下令屠城,屠城的命令,共下达了三次,屠城进行了三回,所以称“三屠”。

要说“嘉定三屠”,我们还要从清政府颁发的“剃发令”讲起。“剃发令”的结果大家应该是成竹在脑的,这从如今成泛滥之势的清宫剧当中就可以看出,不过这“剃发令”实施起来,还是颇有难度,这制度是让汉人从满制,汉人的反抗,清王朝掌权者也能预见,所以此制起初施行的时候,是相当谨慎的。明朝弘光帝投降于清,时任清廷豫亲王的多铎曾经在南京发布过如下公告:

“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

这意思,用一句话来讲,那就是不提倡。不过,此事之后不久,这项政策即被推翻。原因有二:清军基本控制了中原,江南只剩半壁,当局觉得之前安抚的政策已经不适合眼下大局的发展,此为其一;第二,即是已经顺清的汉族官员对此事进行推波助澜,他们或自行剃发,或上书建议,谋取赏识。

满清也有意推行满制,加上时机已经成熟,便全力推行,发下命令,江南人民在十日之内执行剃发之令,并威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但中国人民受了孔孟儒家思想两千年的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愿执行剃发令,这如镇压一般的命令终引来汉人的大规模反抗。而这些反抗的人当中,以书生候峒曾、黄淳耀为代表。

嘉定三屠“起自清军攻破南京,南明弘光帝于弘光元年(1645)五月初九南逃,五月三十日,时任县令的钱默弃城出逃。六月二十四日,清授县令张维熙到任。但被明嘉定总兵吴志葵率众伏东门外时家坟,意图捉拿张维熙,被张得到消息潜逃。六月二十七日,吴志葵率众出现在县城,受到百姓的夹道欢迎。”

闰六月初七,明降清将领李成栋率部经新泾桥,纵部奸淫妇女,死者7人。第二天,李成栋率兵船百艘,及其他兵士两千余人泊东关县,又纵兵为恶。第三天,李成栋离开,去了吴淞,偏裨将梁得胜率三百人留守兵船及所掠财物。

闰六月十二日,清当局下达“剃发令”惹来汉人的激烈反抗,李成栋船队被激怒之下的百姓围攻,三百船只悉数被焚毁,财物亦付之一炬,且清兵此战死者八十四人。

十五日,李成栋为各地“乡兵”威势所慑,慌忙往太仓求援,至罗店又遇乡兵埋伏,再次败逃。藉此,李成栋一面怕清廷责备,一面又怕被乡兵抓住难逃一死,数次败兵,不由怒极,纵兵对百姓进行疯狂的报复。

十八日黎明,李成栋率部攻打罗店,值早市击破,清军入镇,李成栋下令屠杀。此次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达1604人。

此事后,人们反抗热情不减,候峒曾、黄淳耀等人在嘉定(今上海嘉定)举事,合当地民众十余万人,称“乡军”。这十余万人,看起来虽然不少,既是民众,当然就毫无纪律可言,遑论战力。

二十六日,李成栋引兵欲回吴淞,途中经过新泾桥,纵火焚毁民舍。

七月初一,各路乡兵集结10万众,在砖桥欲与李成栋所率清兵进行决战。李成栋以不足五千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清兵,击而溃之。乡军只得退回守城,死者不计其数。

初三日,李成栋见急切难下,便日夜炮轰,不久即攻破娄塘,并鸣炮屠城。李成栋部入娄塘镇后屠杀千余人,纵兵奸淫,惨不忍睹,其惨状,史料多有记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每遇一人,大呼献宝,献若不多,连砍三刀,物尽则杀。全城刀声砉然,嚎叫之声,动地惊天……,浮尸满河,行舟无处下篙。血污浮于水面,高出数分。妇女若容貌不佳者必杀,有美色者生虏,于街坊当众奸淫。”

城破后,侯峒曾与其子侯演、侯洁殉节叶池,黄淳耀和其弟黄渊耀自缢于西林庵。黄淳耀殉国前索笔疾书:“呜呼!进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灭,此心而已!异日寇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世者,当知予心。”书罢,见弟渊耀已缢梁间,遂缢其侧。

大屠杀持续了一天,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率军离开嘉定城。是为嘉定第一屠。

李成栋军屠城后撤离嘉定。,嘉定人朱瑛聚集民众再次控制了嘉定。于是李成栋闻讯后派部将徐元吉进行镇压,城破后对乡兵进行了残酷屠杀,“数十里内,草木尽毁。时城中无主,积尸成丘……民间炊烟断绝。”,其中外冈、葛隆二镇的情况最为严重。是为嘉定第二屠。

李成栋大屠杀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开始溜回城里。他们回城后在一个叫做朱瑛的义士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共两千多人再次控制了嘉定城。幸存者们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反屠杀运动,处死了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七月二十四日,李成栋派部将徐元吉进行镇压,城破后对乡兵进行了残酷屠杀,“数十里内,草木尽毁。时城中无主,积尸成丘……民间炊烟断绝。”,其中外冈、葛隆二镇的情况最为严重。清军杀得兴起,嘉定又惨遭“二屠”。

嘉定屠城事件之后,各地百姓虽然震动,但反抗之意更浓,葛隆、外冈、马陆、杨行等镇又有乡兵冒出来,一意抗清,时而袭杀清兵。二十六日外冈镇民众遭屠杀,血流成河。二十七日,浦峤、浦嶂率兵再屠嘉定,见人就杀,男女老幼,无一幸免。

八月二十六日,原南明总兵绿营把总吴之藩反清投明,此人本是吴淞守军将领冯献猷部下。吴之藩率余部反攻嘉定城。城内清兵猝不及防,乃溃。城内民众纷纷奔至吴军前,“踊跃听命”。不久被镇压。结果嘉定再遭浩劫,城内外又有两万多人被杀,是为嘉定第三屠。

自闰六月初候峒曾、黄淳耀等人起兵反清以来,嘉定人民屡次自发起义,在之后的两个月里,凡十余战,起义直接死者达两万余,而此地百姓等死伤大约在五万到二十万之间,史称“嘉定三屠”。朱子素《嘉定乙酉纪事》里的记述:“以予目击冤酷,不忍无记,事非灼见,不敢增饰一语,间涉风闻,亦必寻访故旧,众口相符,然后笔之于简。后有吊古之士,哭冤魂于凄风惨月之下者,庶几得以考信也夫。”

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戮,虽然有着战争的影子在里面,但几乎完全出于统军者的报复心理,发起者李成栋心性之残忍,可谓骇人听闻。

“扬州十日”的指挥者是满酋豫亲王多铎,与那场的大屠杀不同的是,嘉定三屠的首恶元凶是汉人李成栋。

史载李成栋为山西(或陕西)人,他是明末清初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一生反复,比吴三桂有过之而无不及。李成栋早年参加闯贼李自成军,后随闯军的一个重要将领高杰降明,累官至总兵,守徐州。顺治二年(1645年),率部降清,曾参加过扬州十日大屠杀,指挥过嘉定三屠;从清军攻江南、福建、广东,射死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又生擒绍武帝朱聿鐭。以此赫赫灭明之功,清廷仅授以提督之职,使李成栋大为失望。顺治五年(永历二年,1648年)四月,李成栋在广州发动兵变反正,归附南明永历政权。李成栋反正后,颇能尊重南明朝廷,出兵攻丰、南安、赣州。1649年,清军进围信丰,战败溺死。李成栋死前曾曰:“吾千里效忠迎主,天子且筑坛欲以大将拜我,今出师无功,且朒缩返,何面目见天子耶!”

明末清初社稷鼎革之际,既有史可法、张煌言、陈子壮、何腾蛟、李定国等等这些明王朝的忠臣赤子,也有阮大铖、马吉翔、孙可望、刘承胤等等奸臣佞贼,更有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样一直食明朝俸禄最终而又因个人私利反复多端的“贰臣”。而李成栋的一生却难以用“好、坏、忠、奸”来简单概括和形容,他反复无常,背叛李闯而降明,再叛明而降清,甘为鹰犬效力于满酋马前。扬州十日有他为满清卖力杀戮的身影,嘉定三屠更是他一手制造的人间惨剧,杀我汉人同胞无数。射死隆武帝,又生擒绍武帝,以此赫赫灭明之功而邀功与满清。而然,到了他人生最后一程的时候,他又成了南明永历帝的不贰忠臣。

无论如何,李成栋做为嘉定三屠的首恶元凶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人们总是对史可法、黄淳耀这样的民族英雄心怀敬意,唾弃吴三桂、李成栋这样的佞贼、屠夫。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