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两宋:精忠报国的岳飞(上)

古往今来多少男儿为了保家卫国抛别家人、血洒疆场、丹心照千古。然而因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他们的忠君泪,报国心、凌云志不一定能够实现。但他们那种精神,却被一代代的承传与记录下来,化作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伫立于历史的史册之上。
岳飞作为精忠报国的代表,一直为后世所传诵。从南宋起一直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和记载。以至人们一提到“精忠报国”,就让人们自然的想起了岳飞。
去年我和几位朋友一起从山西长治出发,经花园口黄河大桥到河南汤阴县城的岳飞庙、然后又到岳飞故里看看。在途中我就告诫自己别哭。可是当我踏入岳飞故里的门槛的时候,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哭得简直是稀里哗啦的。现存的建筑是明代时期建的。原来的建筑早已在几经兵火中成为断瓦残垣。那日看到的是明朝时一个人觉得不应该让精忠报国的岳飞的故里成为废墟,而跟乡邻商议一起出钱建造的。
在正门处有一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的题词。转过题词是正殿,岳王像端坐当中。殿前有一个大香炉。我们分别买来一把香,恭恭敬敬的敬献给岳王。为了他那种为国为民的精神。
我们一起走在配殿,看到了很多的塑像,又跟在哪里玩耍的小孩子们聊了一会儿。我就自己躺在回廊的长座上休息。他们去继续拍片。身边有几位健谈的老者,用当地话聊着他们关系的话题。我呢干脆闭目养神,在闭目见似乎回到了从前,回到了跟岳王一起奔走于大江南北的日子,回到了岳王在临安时期的时光…..
岁月悠悠,转眼八百多年过去,中华大地早已换了容颜,原本熟识的人们早已两下相忘。再回首,写下那段岳王兵戈铁马精忠报国的日子,献给那段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岁月,和绵延八百多年而且无容置疑的会延续下去的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谥武穆。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中国南宋名将,中华民族英雄。终年39岁。

岳飞生于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岳飞神力惊人,能开三百斤(今96公斤)之弓,八石(今237公斤)之弩,拜师于弓术名家周同,能左右开弓。宣和四年(1122年)冬,岳飞从军,随即因其父岳和病故,回到家乡守孝三年。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第三次投军。

岳飞投军后,因作战勇敢被升为秉义郎。岳飞随副帅宗泽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同年开封被破,徽、钦二帝被金军俘虏。北宋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因超越职位上书高宗,请求收复失地,被驳回且被革职。

此期间岳飞在太行山一代抗击金军,屡次打败金军。宗泽死后,后来岳飞随着继任的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在又一次金军大举入侵之后无奈之下随杜充南下。当年的秋天,兀术继续南侵,在杜充不战而降,金军渡过长江天险,很快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后来多次北伐,击破金军、傀儡伪齐军。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未完待续)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