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谁来养活中国

9连增!
2012年中国夏粮总产量为12995万吨,比上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连续9年保持高速增长,粮食总产量从2002年的4.57亿吨增长到2011年的5.71亿吨,10年的时间增加了1亿多吨的粮食产量。

一连串的数字确实值得庆祝,但看看粮食进口数据可能就不是很乐观了。粮食进口总量从2002年的0.14亿吨增长到2011年的0.64亿吨,中国在这10年中已经从粮食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更直接的体现则是粮食对外依存度由2002年为负0.21%变成2011年的11.02%。

一边是粮食产量快速增加,一边是进口量的急转直上,18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发出的《谁来养活中国》的警告能否重现呢?

实际上,即便是9连增,也难掩中国粮食安全面临内忧外虑的尴尬境地。

就内部来说,除去其他因素,我们只考虑粮食种植最重要的3个要素:土地、水和人力。

首先就土地来说,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仅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中国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200万亩的速度减少,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不仅如此,仅大豆和油料的进口量如果按耕地面积计算,按照大豆亩产254斤计算,5500万吨的大豆缺口至少需要4.4亿亩土地;按照菜籽油亩产85斤计算,720万吨的植物油缺口至少需要1.6亿亩。仅此两项就需要增加至少6亿亩土地,而中国土地的现状是可增加的耕地有限,且面临大量的荒漠化和沙化。

水资源是中国最稀缺的资源。人均用水仅世界1/4,水资源80%在南方,90%地下水江河污染,年缺水总量超过400亿立方米。水资源再分布上还面临分布高度不均、在季节分布上不均,经常大范围连涝连旱,总体上,约4/5的水资源分布在南方,而2/3的耕地却在北方,北方每公顷耕地水的占有量仅为南方的1/8,每年因为缺水造成粮食减产300亿公斤,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将发生变化,对肉类的需要会明显上升。一方面,生产11公斤肉类需消耗6-15立方米水,另一方面,中国农田灌溉水

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只有达到0.7时才能满足灌溉需要。

这些因素还没有考虑到很多外部因素,比如石油国际价格的不断推高、恶劣气候的不断增多、贸易战等太多的因素。就当前全球每年粮食正常贸易量为2.2亿吨至2.3亿吨(注:不包括大豆,世界大豆贸易量8000-9500万吨,未来五年可能增长到1.1亿吨),纵使中国将这些粮食全部购买下来只能满足我国粮食需求的45%,而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市场。

遥想18年前布朗谁来养活中国的预言,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就是技术的进步。多亏了李振声院士和袁隆平院士相继解决了中国小麦、水稻单产增加的难题,使得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粮食大丰收。而未来,科技依然将是中国解决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依靠。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