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大跃进中是如何放粮食亩产“卫星”的?

中国人一向有吹牛皮的嗜好。封建社会里,历史学家常爱把“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吹成是某某“盛世”,以致成了让后代华夏儿女无限神往的时代。历史的车轮进步到了1949年以后,中国人民终于扬眉吐气,“从此站起来了”。按理说,社会主义中国有先进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理论指导,是断然不会犯这种吹牛皮的低级错误了,可是在大跃进的1958年,中国人民集体吹了一次豪迈的牛皮,一时间,虚报浮夸之风刮遍了神州大地,其中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大放各种“卫星”,尤其以粮食产量显得极为突出。每每看到这样的历史,我就怀疑是在看黑色幽默剧,可是当时的中国人民却是在一本正经牛气冲天地从事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还是让我们回首一下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看看这些粮食亩产“卫星”是如何放出来的吧。将虚假的粮食高产典型命名为“卫星”,并且予以公开报道加以表扬,始作俑者是1958年6月8日的《人民日报》。

这天的《人民日报》报道说,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105斤。6月12日,又报道该社放出的第二颗“卫星”,2亩9分地小麦试验田,亩产达到了3530斤。随后,各地陆续放出了小麦亩产“卫星”。6月16日,新华社报道,湖北省谷城县星光社王明进试验田的小麦亩产4353斤。6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谷城县先锋农业社小麦试验田亩产4689斤。7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城关镇和平农业社2亩小麦创亩产7320斤的记录。

最神奇的是早稻亩产“卫星”,更是此起彼伏,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7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福建省闽侯县连坂农业社2.6亩早稻试验田亩产5806斤。7月25日,新华社报道,江西省波阳县桂湖农业社干部试验田早稻亩产9195斤。7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湖北省应城县春光农业社生产队长甘银发种的早稻平均亩产10597斤。8月13日,新华社报道,湖北省麻城县溪建园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00斤。9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省连县1.73亩中稻亩产60437斤。

截止9月25日的公开报道,小麦亩产最高的是青海柴达木盆地赛什克农场第一生产队的8586斤,稻谷亩产最高的为广西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130435斤。

想想当时那种场景,确实让人激动万分。中华大地的上空各种粮食亩产“卫星”漫天飞舞,交相辉映,真是五千年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奇伟瑰怪雄浑壮观的一幕啊!

当然了,现在我们知道那些“卫星”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可是,现在的中国人特别是没有经历过那个荒唐年代的青年人,有谁知道这些“卫星”是如何发射升空的呢?在这儿,我们不妨看看当时河南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亩产7320斤这颗“卫星”的产生经过,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了。

关于这颗“卫星”的发射情况,1958年7月12日的《人民日报》是这样报道的:

据新华社郑州11日电河南省西平县城关镇和平农业社第四队二亩小麦丰产试验田,总产14640斤,平均亩产7320斤。这是河南省今年麦收中放出的小麦亩产3000斤以上的第29颗“卫星”。……

这二亩小麦长的特别好,穗大且长,籽粒饱满,稠密均匀,每亩平均1486200株,密得老鼠也钻不进地。最大的麦穗有130粒,一般的麦穗有七、八十粒,最小的麦穗也有50粒左右。这二亩小麦是6月18日收割的。全队12人从上午5时到夜12时才割完,实割19个小时,每人平均只割1分6厘6毫。6月21日起,这二亩麦开始打场。头遍是单打的,共打了五天、五场。6月26日起开始扬场、晒麦。7月1日过秤入仓。总计头遍共打了14040斤。第二遍场是和一般麦混打的,根据推算共打了600斤。

参加这次收割、打场、扬场、过秤的还有中共城关镇委、西平县党政负责同志。为了进一步核实产量,中共河南省委又指示西平县委和城关镇委复查。最后证明高额丰产完全属实。

《人民日报》是当代中国最具权威最善于弘扬主旋律的官方媒体,当时煞有介事做的这套冠冕堂皇的报道,不知蒙蔽了多少善良的中国人,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无比热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原因还有其它,本人将单独撰文分析)。可是,谁又能想到,这颗大“卫星”实际上是这样制造出来的:当地各级党委贯彻上级指示,进而实行与时俱进的英明领导,劳动人民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集思广益之下,一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卫星”就这样冉冉升空了。

1958年6月18日,与西平邻近的遂平县嵖岈山卫星农业社放出了小麦亩产3520斤的“卫星”。这时,信阳地委书记(西平时属信阳地区,今属驻马店市)对西平县委书记说,西平的条件比遂平好,亩产一定要超过遂平。根据地委领导的指示,1958年7月初,西平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中心议题是解决小麦高产数字的问题。会上,县委领导要各农业社自报产量。该县的和平农业社属于高产区,开始报了亩产200斤,县委领导对此很不满意。于是,又相继报出了400斤、600斤、800斤,但仍离遂平的3520斤相差太大,一直没有得到县委领导的认可。最后,和平社大着胆子报出了亩产1100斤,这才勉强过关。随后,西平县委召开庆丰收大会,对和平农业社进行表彰奖励。

尽管和平社当时使了一个大胆,报出了小麦亩产1100斤,但这个数字还不到遂平小麦“卫星”产量的三分之一,还是无法完成上级交给的光荣的革命任务。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是无往而不胜的,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为了放出超过遂平的“卫星”,西平县又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会议的内容还是报小麦产量。会上,县委书记反复介绍了遂平小麦亩产3520斤的高产“经验”,并大讲“思想有多高,产量就有多高”的道理。尽管如此,在大会上各农业社仍然不敢再往高报。于是,县委领导就采取个别鼓动的办法,召开以往产量较高的和平、猛进两个农业社的负责人开座谈会,动员这两个社报产量。开始时,猛进社只报了300斤,县委领导坐在一旁不吭声。两个农业社的负责人一看气氛不对,就不断地将产量往高报,猛进社一下报出了亩产7201斤。这时,和平社所在的城关镇党委书记立即鼓动和平社再报高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和平社社长报出了7320斤。这样,座谈会就在胜利的气氛中结束了。

当年的共产党人是最讲究“认真”二字的,在会议上落实了要办的事情,他们下来就雷厉风行地干开了。首先,和平农业社开始找亩产7320斤的“依据”,用的办法让我叹服不止:按小麦的颗数、穗数、粒数进行推算,先算出1斤小麦有多少粒,再算出一穗有多少粒,一颗有多少穗,最后算出一亩地有1486200穗,每穗平均75粒,可收7560多斤;然后,和平社组织整、壮劳力从全社12个生产队的麦地拉来了14640斤麦子(平均每亩7320斤),全部堆放那块所谓的“试验田”里,最后,向县委报喜,县委再组织所谓“验收”。紧随其后的就是各级党报闻风而动,《河南日报》、《人民日报》等报纸相继报道了和平社小麦亩产7320斤的消息,并由此吸引了全国24个省市的参观者,前后达3个月之久。

这下子河南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出大名了,可以说是“和平大名垂宇宙”。傻帽的老外怎么也想不到中国的粮食产量竟然这么高,一时间引来不少虚心讨教经验的外国友人。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就曾专门来信,要求中国有关方面介绍西平县小麦“丰产”的经验。哈哈!因为没有看到相关史料,我不知道官方当时是如何应对的,想来是非常有趣好笑的。“卫星”放到了外国的天空,吹牛皮吹出了国门,吹向了世界,这可能是执政者当时始料未及的吧!

现在,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了,和外面的世界同呼吸共命运,自然不会吹粮食亩产“卫星”的牛皮了,但大跃进的浮夸风是否就真的随风而逝一去不复返了呢?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