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1月17日)发布,2024年全国GDP增长5%,实现官方设定目标。法新社指,这是除新冠疫情时期外中国三十年来GDP的最低增长,主要受累于国内消费疲软,而特朗普即将再次就任美国总统也引发中美贸易战再起的担忧。
在房地产危机持续、内需疲软及与美欧贸易紧张背景下,北京此前确立的GDP增长目标为“约5%”,低于2023年的5.2%。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发布的官方估算,去年中国GDP达到了134.908万亿人民币。
法新社报道,尽管中国官方GDP数据有高度政治性且常受外界质疑,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主要经济指标的公布备受关注。法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希米茨向法新社表示,最终数据“往往会根据内部目标进行战略性调整”。
法新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增长率略低,为4.9%。
本周一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出口成为去年中国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实现创纪录的约3.4万亿欧元,同比增长7.1%,此外,进口增长也带动工业生产加速,去年工业生产增长5.8%,高于2023年的4.6%。
但另一方面,零售销售显著放缓,仅增长3.5%,而2023年增幅超过7%。这一急剧下降现实消费需求仍持续承压,家庭消费因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而延后。
保银投资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这些数据释放出“复杂的信号”。他说,“政策转向在去年9月使经济在第四季度得以稳定,GDP在最后三个月增长了5.4%。然而,失业率已超过5%。”他指出,劳动力市场的低迷可能进一步抑制消费。
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外贸面临不确定性,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使中国对外贸前景蒙上阴影。
中国统计局周五表示,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剧,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遇到困难,经济仍面临障碍和挑战。”。
北京自去年以来实施一系列经济支持措施,鼓励消费。当局承诺2025年将进一步放宽财政政策,持续实施促进消费措施,比如最近扩大了家电产品置换补贴的覆盖范围。中国央行表示,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但分析认为,中国仍需加大刺激消费,特别是考虑到外贸前景的不确定性。
穆迪分析公司的哈里·墨菲·克鲁斯指出,“单靠货币政策支持可能不足以提振经济。”他表示“中国的问题是信任危机而非信贷危机。即便借贷成本很低,家庭和企业仍对经济缺乏信心,不愿借贷。”
目前为止,中国消费仍未实现反弹。去年12月,中国刚刚勉强避开通货紧缩,价格仅微幅上涨,显示需求依然低迷。
面对这些挑战,法新社调查的专家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将在2025年进一步放缓至4.4%,并可能在2026年跌破4%的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