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从美、欧产业结构的差异看央行利率决策的变化

美国劳工部在本月12日公布,美国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与4月相比持平,年增率则为3.3%,分别低于经济学家预估的月增率0.1%和年增率3.4%。剔除能源与食物的核心CPI月增率为0.2%、年增率则为3.4%,也分别低于经济学家预估的月增率0.3%和年增率3.5%。美国CPI年增率自2022年6月创下9.1%的高点后,CPI年增率即逐渐缩小,2023年6月美国CPI年增率为3%。自2023年6月到今年5月为止,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年增率都维持在3%以上。

由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年增率仍维持在3%以上,距离美国联准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2%仍有差距,因此,美国联准会(Fed)在本月12日仍宣布利率维持在5.25%~5.50%不变,连续第七次不变。

高利率环境对美国产业的影响并不相同

从2022年至今,美国消费者物价的涨幅虽然逐渐减少,但物价上涨累计的涨幅对消费者影响仍是相当巨大的。在今年4月时,美国总统拜登甚至呼吁零售商降低售价,以帮助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美国的经济数据仍显示,美国就业市场并未因为高利率的货币政策而导致失业率快速上涨。但是,高物价会减少消费者在必需品外的其他消费支出,较高的利率也会会使得企业与消费者的贷款支出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换句话说,美国生产者的经营成本与消费者的生活成本都是持续增加的。因此,即使美国劳动市场的就业数据并未显示美国就业环境变差,但是,美国产业间的成长变化仍会是观察高利率环境是否持续的重要指标。

以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为例,根据财政部2024年5月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我国对美国出口8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月增22.1亿美元(涨幅为+36.4%),其中,资通与视听产品增20.5亿美元(+82.1%)、电子零组件增2.3亿美元(+58.8%),运输工具减0.9亿美元(-23.1%),美国对台湾需求较大的产品主要是因为受人工智慧应用需求增加所致。反观美国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钢铁等产业,则是受到中国厂商低价倾销的冲击。尽管中国低价倾销看似有助于物价降低,但是,美国企业将因为中国倾销而减产或倒闭。由此显见,美国产业间的成长动能与面对的市场竞争差异是非常大的,高利率环境对这些产业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产业发展差异愈大 利率决策愈不容易

在美国产业间的发展或不同产业的就业市场差异扩大的情况下,美国联准会的利率决策将远比欧元区和加拿大等七大工业国组织的成员国更为复杂。以欧洲央行为例,欧洲央行在本月6日决议,调降位于历史高档的基准利率,降幅1码,这是2019年来首次降息。相较于美国,欧洲央行宣布降息的利率决策并不令人意外,这是因为欧元区的经济与美国经济的表现仍有一定的差距。

事实上,欧盟会员国最终财制造业的主要出口市场仍为中国,在中国经济呈现衰退的当下,这些汽车与精密机械的出口量自然会逐渐减少,这对欧盟的经济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更重要的是,对欧盟经济影响显著的汽车产业也受到中国电动车低价倾销的冲击。因此,在美国宣布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后,欧盟也在本月12日宣布在原有的10%关税费率之上,另行对中国产制的电动车加征17.4%至38.1%不等的关税。在通膨问题获得控制与经济不确定仍高的情况下,欧洲央行宣布降息是有道理的。

最后,由上述讨论可以知道,当一国的产业成长愈具多元性,央行在观察是否改变货币政策所需观察指标更为复杂。当产业的发展差异愈大时,若货币政策仍仅看总体指标时,则可能因为具有前景的产业发展胜过前景不佳的产业发展,而错估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实质影响。换言之,在讨论美国联准会或其他国家央行是否改变利率决策时,除了CPI年增率外,尚未复苏的产业占整体就业市场的比重,也是判断Fed是否会改变利率决策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