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不是每个月都派出两位副助理国务卿(DAS)层级的官员,联袂访问台湾。更罕见的是,这些国务院高阶政策官员一抵达台北,就和“志同道合”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美澳纽防卫公约(ANZUS),以及日本政府的外交官聚在一起,协调他们的多边对台政策。六月廿二日,美国国务院发布新闻稿,承认两位美方“代表”与“台湾外交部”的官员,“在台北进行磋商”。这些磋商被低调地称为“美台国际组织议题工作阶层会议”。
国务院梅健华、蓝墨客 熟稔台湾议题
美国国务院没有透露详情。台北的报纸报导,这些美国官员位居次内阁层级(sub-cabinet),毫无疑问他们确实是。我不会去猜那两位副助理国务卿是谁。不过,顺便提一下,真正透彻了解台湾和国际组织议题的人,事实上是国务院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局(EAP)的两位首席副助理国务卿。他们是前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长梅健华(Kin Wah Moy),和中国/台湾事务协调主任蓝墨客(Mark Lambert)。蓝墨客在“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The China House,又称中国所)里,负责国务院所有对中事务。他在梅健华大使和EAP助理国务卿、前美国驻越南大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的领导下工作。而在国务院支持台湾参与国际事务的倡议中,国际组织事务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ffairs)也是一个关键的政策参与者,因此或许某位国际组织事务局的高阶官员也参与其中。
尽管如此,国务院在六月廿二日周六发布的新闻稿,还是对此讳莫如深。新闻稿并未提及派往台北的美国“代表”的身份,也没有提到他们的副助卿官衔。新闻稿也没有涉及台湾“有意义参与”联合国机构的法律依据;甚至不承认在台北的第三国外交官(包括“官方”或其他身份的外交使节),也加入美国和台湾外交官的磋商。
在官方层面,我们对于这次美台工作阶层会议的了解,仅限于国务院那篇简短的新闻稿。但根据非官方消息,美国在台协会似乎以不署名方式,为台北新闻媒体提供背景说明,因为根据几家新闻媒体(包括《自由时报》及其英文姊妹报《台北时报》)报导,来自华盛顿的外交官向驻节台北的第三国同行强调,联合国大会(UNGA)第二七五八号决议与台湾无关。他们指出,决议中根本没有提到“台湾”;因此,第二七五八号决议在逻辑上不能被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引用,来支持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主张;联合国秘书处更不能引用联大二七五八号决议,做为指称台湾为“中国的一省”的理由。
蓝墨客曾批2758号决议“错误诠释”
值得注意的是,蓝墨客副助卿四月卅日在华盛顿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发表的谈话,是布林肯担任国务卿以来,国务院首次公开抨击中国对联大二七五八号决议的“错误诠释”(mischaracterization)。如果蓝墨客十天前的确在台北,他可能也会向驻台北“志同道合”伙伴的非官方—官方使节,阐述完全相同的观点。在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研讨会上,蓝墨客提出四个明确的要点:
“第一,第二七五八号决议并未支持、不等于,也没有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所谓‘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他提醒听众,“一中原则”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对台湾的立场”,而且根本没有纳入决议之中。
“第二”,蓝墨客继续说道,“第二七五八号决议对于各国与台湾关系的主权选择,没有任何影响”。他解释说,该决议并不构成联合国能够以各种方式,要求会员国参与中国孤立台湾的运动。
“第三”,蓝墨客继续说道,“第二七五八号决议并不构成联合国对台湾最终政治地位的机构立场”。可惜的是,这位副助卿没有在这方面进一步探究。或许,华盛顿基于政策上的考量,希望在这一点上保留弹性运用的空间。最近,国务院愈来愈频繁地说,“我们在(台湾的)主权问题上并未采取任何立场”。确实如此。不过,从这一点出发,只要向前迈出一小步,宣布“自始至终,美国从未承认过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这项声明将产生真正的附加价值。
“第四”,蓝墨客做出总结,没有任何事物,尤其是第二七五八号决议,可以“排除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多边论坛。”
为了避免与北京发生争执,华盛顿在关于台湾主权议题的政策声明中,始终含糊其辞。美国国务院一贯坚称,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基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和“美中三个联合公报”。
谈台湾主权 应引用台关法、六保证
然而,国务院从来没有公开引用《台湾关系法》或雷根总统“对台六项保证”的具体条文,来澄清其对台湾“主权”的立场。如果国务院曾经这么做,我们就会发现,台湾(就像俗话所说的“表里如一”)就是一个“外国”(foreign country)、一个“国族”(nation)、一个“政权”(state)、一个“政府”(government)—参见《美国法典》(United States Code)第廿二编第四十八章第三三〇三节(b)(1)条规定。之前的好几篇《星期专论》文章,都在反复阐述这个事实,但我怀疑国务院并未意识到,华盛顿在必要时翻开《美国法典》并指出这一点,可以对北京发挥多大的影响力,这不仅是针对中国,也是教育美国人民,以及似乎对此一无所知的国务院外交记者团的资深成员。
危机感氛围下 两副助卿飞台北磋商
随着中国对台湾海峡的海空入侵加剧,美国国务院将不得不对台湾的政治地位议题做出厘清,哪怕只是为了启发国会和美国人民,因为他们很快就会想要知道,为什么战争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令人遗憾的是,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国务院五十年来对“一个中国”的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这种暧昧回避了台湾主权问题—从未向美国人民解释清楚。让美国不敢大声说出其真正的政策,以免激怒北京,这是中国在外交层面上的一大胜利。一九七二年,为了讨好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美国总统尼克森承诺,“只要我能控制官僚机构”,台湾“主权”问题就不会浮上台面。而在尼克森“控制官僚机构”化为泡影的半个世纪之后,美国外交官却仍然对台湾三缄其口,令人费解地将发言权拱手让给中国。
五月廿四日,在蓝墨客于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驳斥联大二七五八号决议与台湾有关的一个月后,八个国家—都是双边条约的盟友,都在台北设有“非官方”经贸办事处,都有大使级外交官驻台,所有外交人员名片上的电子邮件地址域名都是“.gov”—罕见地发表了一份“联合新闻稿”,呼吁让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并在各自国家的官方网站上发布。毫无疑问,就是这些“非官方”的官员,以及台北的其他一些官员,在一种带有危机感的氛围下,在六月廿日与两位美国副助卿进行磋商。
台湾主权议题 美与盟国建立共识
两位美国副助卿十天前的台北之行表明,志同道合国家之间的战略模糊已经宣告结束。我想,在台北与他们进行磋商的大约廿名盟国外交官,已经接到各自国家外交部门的指令,要在台湾参与国际事务的议题上,形成一个对抗中国的共同阵线。这个阵线的关键组成部分当然包括:揭露联合国大会第二七五八号决议在其字面以外的意义;在中国挑起危机之际,支持台湾的国际合法性;针对台湾主权议题建立共识。签署一九五一年《旧金山和平条约》的大多数主要国家—澳洲、加拿大、英国、美国和日本—都知道,这个已有七十三年历史的条约,明确地让台湾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地位处于“未定”。
台湾早就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了自己的地位问题。李登辉总统曾经引用孙中山的话:台湾已经实现“主权在民”的政治体系。要确保台湾的未来能够在台湾人民的同意下,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需要台湾的国际伙伴给予深思熟虑、有计划和协调一致的支持。十天前两位美国副助卿的台北之行,就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的迹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