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民研: 53%指香港传媒没充份发挥言论自由 杨健兴预料23条立法外媒或撤离

香港国安法实施超过3年,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53%的受访者认为,香港传媒没有充份发挥言论自由;另有74%以及63%受访者认为,香港传媒批评北京中央政府以及香港政府有顾忌;3项数字都创1997年有纪录以来的新高。

记协前主席杨健兴分析,国安法对香港传媒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自我审查可能已经变成一种“风土”,他认为市民对新闻自由的不满会持续。至于《基本法》23条立法,杨健兴预料有部分外媒会评估风险是否撤离香港。

前身是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的香港民意研究所(简称民研),由1997年9月主权移交后开始,一直定期调查香港市民对新闻传媒的评价。

53%指香港传媒没有充份发挥言论自由

民研上星期四(10月26日)召开记者会,公布最新的“香港市民对新闻传媒评价”调查结果,这次调查在10月3至16日,以电话随机抽样访问500名18岁或以上讲广东话的香港居民。

结果显示,53%的受访者认为,香港传媒没有充份发挥言论自由,较去年的调查上升4个百分点,39%受访者认为传媒有充份发挥言论自由,较去年的调查减少5个百分点,满意净值为负13个百分点,较去年的调查大幅下跌9个百分点。另有46%受访者表示,不满香港新闻自由程度,满意的有38%,满意率为负8个百分点,同样创1997年有纪录以来新低。

74%指香港传媒批评北京中央政府有顾忌

至于传媒监察方面,74%的受访者认为,香港新闻传媒批评北京中央政府时有顾忌,净值为正58个百分点;认为批评香港特区政府时有顾忌的受访者则有63%,净值为正32个百分点,两者净值同样继一年前再创1997年有纪录以来新高。另外,有57%受访者认为,香港新闻传媒有自我审查,25%受访认为没有,净值为正32个百分点,较上次调查上升3个百分点。

杨健兴指国安法下传媒采访顾忌多

香港记者协会前主席杨健兴在记者会上分析,在国安法以及刑事罪行条例里面的发布煽动刊物等罪名之下,对香港的新闻自由已经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很多传媒机构以及新闻工作者在安排采访工作,以及发表评论时有很多顾忌,有些新闻题材尤其是中国大陆的敏感议题,包括去年的白纸运动等已经不敢触及。

杨健兴说:“实际上我们都会见到反映在一些媒体的日常采访,敢报些什么、不敢报些什么,敢找些什么人讲、找些什么人写,不敢碰某些什么题目,过去可能是某些(中国)内地的一些比较敏感的议题,但是香港其实都可以报(道),过往香港都报(道)很多(中国)内地的敏感议题,(去年)疫情期间那些白纸抗议,其实很多香港媒体都不敢报(道),是到了官方有些回应了,就将那些回应加上一些背景,叫做是有一点点报道,这些情况其实都已经相当普遍。”

杨健兴形容香港传媒的自我审查可能已经变成一种“风土”,有些议题主流传媒已经不会报道,市民可能要看网媒的报道,他认为市民对新闻自由的不满会持续。

杨健兴说:“新闻自由同自我审查这个其实看看一些趋势,其实都已经变成香港新闻传媒的可能一种‘风土’,或者长期会一种这样的状况,就是说好清楚会觉得媒体其实是对(北京)中央政府、对香港政府那个批评其实都会多了很多顾忌。(市民)相当一贯、相当稳定地是对新闻自由以及对自我审查那个不满,其实就可以说已经是相当稳定地会持续下去,亦都看不到有些什么因素会改变到。”

有外媒忧虑23条立法或考虑撤离

记者问及,特首李家超在上星期三(10月25日)公布的《施政报告》表明,2024年内要完成有关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法》23条立法,对传媒及新闻自由将会带来什么影响﹖

杨健兴回应美国之音提问表示,《基本法》23条立法的部份罪行已经在国安法及刑事罪行条例,包括煽动等罪行,而23条触及的其他罪行包括间谍以及国家机密等,他认为情况会更加复杂,他接触的一些外媒都感到忧虑,预料会评估风险是否撤离香港。

杨健兴说:“国家机密以及同外国组织联系,我所理解一些外媒都相当担心的,一些外媒相当担心,因为它本身都已经是一些外国的媒体机构,怎样界定一些官方对一些机构,可能会觉得它已经是一种‘政治机构’,它可能都是一个媒体、它自己觉得是一个媒体,但是可能从官方的角度来讲,它是推动一些价值的、它是对一些问题有立场的、是很政治鲜明的等等,又会当作一个政治机构的话,可能就会跌进《基本法》23条里面将来的立法。国家机密更加之会是阔,即是可能任何没有公开的官方的一些资料、或者是一些讨论,或者内部谈过一些东西,都不要讲是什么‘红头文件’等等,这个其实总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很难估计。”

陈家洛忧23条立法寒蝉效应更明显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家洛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国安法实施超过3年之后,已经引起相当明显的寒蝉效应,他预料涉及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法》23条立法,对学术、言论、新闻及出版自由等,环环相扣的层面都会造成更大的影响,甚至民意研究的范畴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陈家洛说:“民意研究做完之后想发表的一些数据,都可以有不同的压力、声音认为,喂、你这样可能会触犯到某一些的条例啊,这些条例可能不只是国安的,可能是以往殖民地时代留下来的一些法规的,你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大家那个情绪,你可不可以承担这么多的责任呢﹖你可不可以担当得起,万一有人因为看完这些数据之后触发到他某一些的情绪,采取某一些的行为,可能最后我们就会‘搵(找)到上门’了。这样开始就会有些数据不发表了,开始有些研究会觉得想过才做吧,又或者会避开一些叫做敏感的范畴,如果你说有没有人够胆说,今时今日去研究一下香港在国安条例底下的,所谓的‘非民主化’的进程,或者是怎样去理解现在这个的制度下面,怎样‘分饼分猪肉’(利益分配)、‘分庄’的政治呢﹖可能这些问题已经变得相当敏感了。”

杜耀明指香港传媒批评中国或“失声”

对于民调显示74%的受访者认为,香港新闻传媒批评北京中央政府时有顾忌,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新闻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结果反映绝大部份的香港市民都认为,中国的言论审查已经严重影响到香港的传媒,也令到香港的传媒进一步失色,他预料将来在香港的公共领域上,更难表达对中国大陆的批评意见。

杜耀明说:“就是香港来讲她最重要的地方在于,能够对中国作出批评,现在大家是去到74%(认为香港新闻传媒批评北京中央政府时有顾忌),即是变成这个空间是自我审查的力度将会是愈来愈高,所以变成是很难再期望香港里面可以公开,特别是能够认出你的身份的情况底下,你讲出一些是批评大陆政府的意见,所以变成未来的走势香港会是'失声',你只能够期望在海外发声了。”

报章信任度跌至历来最低点

调查结果亦颢示,分别有75%及71%的受访者表示,主要透过互联网和电视得悉新闻。另外,分别有24%及22%的访者主要透过报纸和电台得悉新闻,当中报纸的受众较半年前显著下跌。

传媒的信任程度方面,分别有39%和28%的受访者认为,电视和互联网是最值得信任的新闻来源。值得关注的是只有7%的受访者表示,报章最值得信任,较半年前的调查显著减少,并创1993年有纪录以来最低。

对于香港市民对报章的信任度大幅下跌,杨健兴分析,可能与香港《明报》今年5月取消政治漫画家尊子的专栏有关。

杨健兴说:“因为电子媒体的监管比较严一些,所以一些言论、评论文章,基本上是报章那个影响大一些,但是这里会见到尊子(漫画专栏被取消),基本上就是反映了言论、表达那个空间,然后整体很多人都会看到其实苹果(日报)那个停办的影响是陆陆续续会见到,即是一些言论的空间,有的还有一些报纸但是它们其实都会见到一些压力。”

评论指报章几乎全面亲建制难取信于民

时事评论员谭美德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国安法实施之后《苹果日报》以及《立场新闻》被迫停运,剩下的报章自我审查的情况相当严重,或者只是唱好政府的政策,他认为不足取信于民。

谭美德说:“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报章都是亲建制的报章,我都看不到有些什么报章不是亲建制,我直接引用(中国)内地网民讲的一句话,就是‘睇(看)大公(报)的人就不一般、一般人不睇(看)大公(报’,即是我不是要诋毁这份报纸,而是说它做到根本上现在的报章是不足以取信于民,这个才是最大问题。你见到过去自从一些愿意披露真相的媒体,包括《立场新闻》都已经全部没有了,这么中性都不可以存在,而你每日的新闻报道里面,都仍然只是全面唱好政府施政,而市民不是没感觉、自己没看法的嘛。”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