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得知自己被“调剂”之后的宋仁宗,都干了些什么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十四日,赵祯出生在开封皇宫里。他的父亲是宋真宗,他的母亲是李宸妃。

赵祯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他的五个哥哥全部夭折。仁宗出生的时候,真宗虽然只有42岁,但是经历过五次丧子之痛以后,对这个儿子还是非常重视的。

当然,更重视这个儿子的人,是真宗最宠爱的女人刘娥,当时还不是皇后,而是修仪。

刘娥和真宗的关系好得蜜里调油,但是她没有为真宗生下儿子,这对于皇家的女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于是刘娥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李宸妃生的这个儿子调剂给自己,然后交给自己最信任的好闺蜜杨淑妃专职抚养。

这件事情有一个好玩儿的小细节。

按照规矩,皇子出生,在皇帝本纪里是有相应记载的,宋徽宗生了那么多儿子,每一个儿子都在《徽宗本纪》里有准确记载,但是《真宗本纪》里,大中祥符三年四月,没有皇子出生的记录。

为什么呢?极大的可能就是刘娥后来授意删除了这段记录,以掩盖自己调剂儿子的真相,而后世的史官在编实录的时候又忘了加上去。

刘娥之所以敢于这么嚣张地把李宸妃生的儿子调剂到自己的名下,除了真宗宠爱她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李宸妃好欺负。

正如刘娥那时候还不是皇后一样,李宸妃生赵祯的时候也不是宸妃,而是刘娥的侍女,没有任何品级,地位极其低下。

她是因为替皇家生下儿子以后,才被封为“崇阳县君”的,随着赵祯一天天长大(也就是夭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才慢慢地进才人、进婉仪。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真宗驾崩仁宗即位以后,刘娥作为太后垂帘听政,担心自己调剂孩子的事情败露,于是想了个花招,把小李升为顺容,发配到巩义去给真宗守墓,一守就是十年,直到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她重病的时候,刘娥才给她进封为宸妃。

小李从生下儿子到进封宸妃,一共花了22年,而她享受“宸妃”这个待遇的时间,只有一天,获封的当天她就去世了,享年四十六岁(实岁可能只有四十四岁)。

整件事情,只有仁宗一个人被蒙在鼓里,所有人都忌惮刘娥的权势守口如瓶,而仁宗则在顺理成章地跟刘娥(以及专职负责带他的杨淑妃)表演母慈子孝,简直是其乐融融。

但是事情总有瞒不住的一天。

一年之后的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刘娥病逝,为了继续掩盖这个事实,立下遗嘱要求将自己的闺蜜杨淑妃尊为太后,继续垂帘听政。

但是这个计划对于已经二十三岁的仁宗来说,已经非常不现实了,官员们开始上书要求杨太后交权,正好杨太后本人也不是一个有权力欲的人,于是仁宗终于可以独自理政,成为帝国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眼看着仁宗已经有实权了,此前对刘娥把持朝政几十年一直不满的大宋宗室们开始发起反攻,准备清除刘娥的残余势力。

他们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告诉仁宗,他被调剂的真相。

负责来捅破这个窗户纸的人,就是太宗的八子、仁宗的八叔赵元俨。

仁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惊失色,但是说这话的人是自己的八叔,却又让他不得不信。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自己生母李宸妃的棺椁,看看她下葬时候的规格。

非常幸运的是,刘娥当初给李宸妃定葬礼规格的时候,本想按照一个普通妃子的待遇给她下葬,但是老谋深算的吕夷简对刘娥说:“你要是想让你们刘家人以后不被灭族,你就听我一句劝。”

这句话深深震慑了刘娥,她随后改变了主意,以太后的礼仪为李宸妃下葬。所以,当仁宗打开李宸妃棺椁看到水银浸泡的遗体和太后服饰的时候,才稍微消了一点气。

随后,仁宗开始了三方面的行动。

一方面是针对生母李宸妃的。

他先是将生母追封为太后,然后为她改葬,陪葬到真宗的永定陵,然后将自己的亲舅舅李用和封为使相(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无实权),还遭到了梅挚等人的强力反对。

不仅如此,仁宗还将自己最宠爱的长女福康公主嫁给了李用和的儿子李玮(两口子差了一辈),搞出了一段极不幸福的婚姻。

一方面是针对养母刘娥的。

仁宗虽然心里怨恨刘娥,但是苦于她既是太后又是养母的身份,不太好发作,在面子上还是得维持皇家尊严。所以,他只能用一些不太明显但是很有效的方式来慢慢清除刘娥的影响。

明道二年五月,他下令禁止后世的皇太后到太庙祭天,也就是告诉大家刘娥当年的行为不合规矩;八月,他下令解除刘娥父亲刘通的名字避讳,将因此将名字从“通州”改成“崇州”的今江苏南通又改了回来;十二月,不顾群臣反对,将刘娥给他指派的郭皇后废除。

还有一方面是针对大臣的。

刘娥垂帘听政后期,随着仁宗渐渐长大,不少官员开始上书请求刘娥还政。仁宗亲政以后,将这些官员统统褒奖提拔,以至于不少官员看到了这个机会,持续上书汇报自己曾经在什么时候请求刘娥还政过,搞得仁宗不厌其烦,专门在明道二年五月下了一道诏书,称这件事情的讨论到此为止,也不会再嘉奖了。

当然,对于曾经巴结刘娥大臣们,仁宗心里还是有一本账的,虽然明面上不好处理,但是“不再重用”这个原则,仁宗是执行得不错,甚至在11年以后的庆历四年,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因此受到了处分。

这人就是当时的宰相晏殊。

晏殊被孙甫和蔡襄下了烂药,说李宸妃当年病逝的时候,就是晏殊亲自撰写的墓志铭,所有事情他都清楚得很,但是他在文章里什么都不说,就这样瞒着仁宗。

余怒未消的仁宗看到这里,也不顾当时刘娥权倾朝野的事实,愣是把晏殊给罢相了,可见他的怨念之深。

史书上只说了仁宗得知自己被调剂之后的愤怒和哀痛,并没有说过李宸妃的感受。

不过我想,从1010年生下仁宗之后即被调剂走,到1022年真宗驾崩的这十二年里,她在宫中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天天长大,叫刘娥和杨淑妃为母亲,而自己却不敢相认,这种悲痛和无奈,恐怕是很多人都难以承受的。

从1022年她被刘娥发配去守墓,到1032年病逝这十年,可能是李宸妃最心如死灰的十年。以前还能时常远远地看看儿子,现在只能趁着仁宗来拜祭的时候看一眼,还要忍受刘娥趾高气扬的太后威严。

这种痛苦,皇家是不会在乎的,他们只会在乎自己的皇位有没有顺利传下去。

本文史料来源《宋史·真宗本纪》《宋史·仁宗本纪》《宋史·后妃·章宪太后传》《宋史·后妃·李宸妃传》《宋史·外戚·李用和传》《宋史·梅挚传》《宋史·晏殊传》

2022-07-06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