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几年,许多河南山西的古玩商,再把国内市场做烂了后,万里漂泊来到伦敦,经过多年实践和磨合,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出口转内销”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三类:
一是杀内地游客。一般情况是,旅游旺季的晚上,将满载游客的大巴悄然停在古玩店前,然后赶鸭式地进来……
为什么选择在晚上?因为欧洲人做生意如同公务员上班,下班时间一到就打烊,这个时间对于中国游客,除了古玩店好红灯区,其它没处逛。
另外,精心设置灯光的颜色、角度、投影等等,能最大限度显示赝品的妙处却掩饰破绽,加之时间仓促,游客一时半会儿分辨不出来。
店主一般会高价雇佣个群众演员:白发苍苍、坐在轮椅上且得了轻微老年痴呆症的英国老头,他的故事导游早在大巴上就绘声绘色讲过,什么家族参与过八国联军,如何费尽心机把圆明园宝贝带回国等。
古玩定位也非常符合游客的购买心理,几乎都是小件,价格也很亲民:明珠格格用过的耳坠、李莲英给慈禧搔痒的金如意、令妃的胸花,韦爵爷御书房里的文房四宝、年羹尧的犀角杯、李卫的紫砂壶……通常在8000到15万之间,属于乍一听掂掂有点重,咬咬牙也能接受的区间。
话说大老远跑到欧洲不就是来花钱的吗?

何况从旅游团上车伊始,导游就一直给大家洗脑:欧洲、英国、伦敦绝对没有假货,这里是法制国家,卖假冒伪劣产品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英国确实是法制国家,卖假货也确实会被罚得倾家荡产,但为何这些古玩店都安然无恙?除了给有关部门利益输送,还有个奥妙:这些商店注册登记的经营类别叫做:ArtGallery,即艺术画廊,跟古玩店没半毛钱关系。
源源不断的国内“羊牯”们有如过江之鲫,不,如过洋之鲸!买走的“皇室珍宝”别说八国联军,八十国联军抢八十回都不止……
更高一级的是杀熟,价格定位也就提高到了百万到几千万级别,主要通过国内庞大商业网络搜集的信息,有意识参加一些商会活动、酒会结识内地过来的“羊牯”,其标准是有钱、好摆谱、喜欢用古玩附庸风雅却对古玩常识一窍不通;这类人买回去就是为了炫耀,少数是不知道如何经营企业的二代,干脆赌一把收藏古董……话说,那些真正企业经营有道的老板根本没心思玩这些和不需要玩这些,你会因为任正非或者马云家里没有大件田黄玉或者雍正的鼻烟壶而觉他们low吗?
至于那些正能量企业家和明星花几千万到几亿,从海外回来捐赠的古玩,那些一个比一个好听的“文物回家”故事,基本就是比上面二者的更加升级版:更高档的酒会、更高档的托,更高超的工艺水平,还有更高级别的炒作:从英国媒体的酸溜溜的评论,到中国媒体的正能量报道,还有各个正能量大V的煽情宣传……
到了这个时候,是不是真的已不重要,反正大多数百姓都知道是真的,有关部门出于政治正确也不会较真,正如当年李代伪总统回国捐了一笔古董,经故宫专家鉴定,大多都是假的,但媒体和官员依然按照真品给予表演和奖励……
所以圈内有两句话:有钱不买英归文物,好男不娶留英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