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陇西逃荒人王兰芳访谈

受访人:王兰芳,女,76岁,陕西省户县涝店乡里贤庄人。逃荒前为甘肃省陇西县玉峰乡前进大队人。
时间:2013年9月8日。
录音长度:26分钟。
采访地点:陕西省户县涝店乡里贤庄。

大饥荒饿亡者:杨老四,男,30多岁,甘肃省陇西县玉峰乡前进大队人,饿亡。王兰芳,杨妻,女,30多岁,甘肃省陇西县玉峰乡前进大队人。王兰芳的二伯、二娘、三娘、三娘的一个男娃娃等,甘肃省陇西县玉峰乡人,饿亡。死亡人数、姓名、年纪不详。

依:姨,你多大了?

王:七十六了,我属虎的,我名字叫个王兰芳。我来了好多年了,我以前在陇西县,陇西县大得很,以后又把我们分成小县,旧社会是一个县。解放了,人家说太大了,就分出去了个漳县。

依:你在陇西哪个乡?

王:陇西玉峰乡前进大队,名字还好听得很。

依:你在家的时候生活怎么样?

王:爷!五八年还可以,到了五九年是翻箱倒柜,那是国家的政策下来了。本来咱那个山区地方地里粮食就打得少,那些干部表现积极哩,书记说一亩地打一千斤。咱那山区地,能打上三四百斤都是好的。我看见人家做了一个大船,把那个麦糠往里面放,上面铺上些麦子,就说是麦,都是假的,哄人哩,说空话哩。以后粮食就拿完了,拿完了就把人饿着。到了五九年的快过阳历年的时候,来人就翻箱倒柜把粮食都拿完了。到了阳历的二月,没有见到一星星面!地里的野菜,都挖得干干净净的,一下都吃了。一下子把人饿的。

依:没有吃的了,你们吃什么度日子?

王:没吃的了,人凑合着能动弹了,咱那里有那个苦曲菜,都挖的吃光了。给猪晒干的苦曲菜都吃上了,把那个榆树皮一刮,剁成块块,到磨子里一磨就吃那个面。柳树叶子做的糊糊,苦得吃不下去,但是你肚子饥,不吃也得吃。只有砖头、石头吃不下去,再啥都能吃下去,只要肚子里装上好受一点。把玉米芯磨成面,和榆树皮面和在一起,熬成糊糊喝。唉——!咱把可怜受多了。

依:你敢偷队里的苞谷、谷子、穗子吗?

王:哪里有嘛?统一都是没有吃的。人家书记、会计、村长,人家还生娃哩,就可怜了个咱农民。我到街道上,捡到一个小狗娃,我妈说:“你把那个弄回来弄啥?”我说:“猫儿也吃哩,狗儿也吃哩,人家把狗踩在脚低下多受罪。”我妈说:“你不要给我说这个话,扔出去。”人都没有吃的嘛。

依:你村里有饿死的人吗?

王:爷!五九年,五九年,五九年快过年的时候,没有见过个面。到六零年饿死的人多得很。我看见一个小伙子,就坐在墙边,就那么溜倒死了。前面死的人还有人给埋,后面死的人就没有人给埋了。娃娃、大人都没有人埋,就叫狗吃了。

依:你看见了吗?

王:当然看见了。看见残忍得很。有一家子人,和我们有些亲戚关系,早晨,队长说:“你去看一看,那家子门还没有开,看看咋了?”我嘴上没有说,心里说:“唉——!怕是都死了,不死他早晨起来就开门了。”我去把门一开,两口子这头睡着哩,一个娃还爬在她妈身上吃奶哩,还有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女子在另外一头睡着。我不敢看,不敢看,可怜得害怕。我出来,我说:“人完了。”队长说:“啥完了?”我说:“这两口子都死了,小娃子还爬在她妈的奶头上吃奶哩。那个小女子还睡觉着哩。”这是我姑婆的兄弟家,队长说:“你去,把那个娃抱出来。”我说:“把娃抱出来?我也没有吃的,把那个娃抱出来弄啥?”两口子饿死了,娃娃还在他妈奶头上吃奶哩。

依:两个娃娃多大了?

王:娃才一岁,女娃三岁,啥都不懂。书记说:“你没有办法,我也没有办法,给国家送。”办了个孤儿院,叫娃先吃些,就把两个娃娃送到孤儿院……我那一年回去,那两个娃娃把我叫姐。我说:“你是谁?我都不认识,你大是谁?你说说名字,我就知道了。”

依:他爸叫什么?

王:他爸叫个杨老四,他妈叫个啥?不记得了。现在这两个娃都五十多了。

依:你自己家呢?

王:我娘家二十几口人,死了几个人。我三爸的一个娃,我兄弟死了。还有我一个妹子,我二伯,我二娘,我三娘,还有两个娃,也死了。都饿死了,我都不敢提,一提我心里就难受得很。自己的亲人嘛。我家就留下我兄弟、我妹子,还有我。

依:你是哪年来的?

王:唉——!我是六二年过来的。

依:你来的时候已结婚了吗?你都二十四五岁了?过去的事情了,不怕。

王:说起来是结婚了,没有在一起。还没有娃哩,我不爱去他家里。以后受了饿了,他家里也有老人。我对老人说:“我出门吃肚子去,过个一两年我就回来了。”我来陕西了,又不想回去了。我就让人写了个信回去给他说:“咱们各走各的路。”就算清白了。

依:你是自己来的?还是有人领来的?

王:我自己跑来的,独个跑过来的。

依:你身上有钱买火车票吗?

王:有些钱,那些年从陇西搭火车来陕西才八块钱,西安到户县的汽车票才四毛钱。那个时候路上没有人挡,没有人管。

依:你怎么知道往陕西跑的?

王:我是胡走哩,走到哪里算哪里,那一年我二十五六了。我就胡走,过去了就忘记了。

依:你路上吃啥?

王:路上,一夜就到这里了。没有吃啥,就饿着

。依:有没有个包袱、行李?

王:就穿一身衣裳,就是一个人,没有个包包、包袱,啥都没有。没有手巾、没有梳头的梳子,就是带了一个人,还有鼻子、眼睛都带上。我搭车哪里来的钱?那个可怜,西边有那个核桃,我们那里核桃树多得很,还要做贼哩,嘿,嘿嘿。咱自己家也有核桃树,人家也有核桃树,到这家摘些到那家摘些,把那个核桃卖了,一斤核桃才两毛钱。就可怜的当路费,有个十多块钱就好得很。

依:你到哪里下的车?

王:我到西安下的车,西安到户县还是搭汽车。

依:那你到这个家有人领吗?

王:到这里还是有人领,走到哪里算哪里,在各个村子里转。

依:要着吃,你要了吗?

王:要哩!要上啥吃啥,不要吃啥?我没有要多长时间,东边有个小羊河,在那里住了四五天,这里的人给我说了说,我就到这里来了。那是九月份,人家把我拦住,就到这里了。这个家里人不多,就一个老人,一个老婆婆。

依:你掌柜的(土语:丈夫)多大?

王:人家叫个王志茂,比我大了五岁。人家还精神。

依:有了几个娃?

王:娃娃不少哩,两个男娃,两个女娃。说起来就是老话了,咱自己三个娃,那一年到公路上又拾到一个娃,那些年扔掉的娃娃多得很。那一年,他大到公路上,看到一个娃,前一天生下来,我们第二天拾回来,就是我这个小女子。娃乖得很,放在炕上,肚子饿了,也不哭,就看人哩,乖得很。我就拉扯大了,就是我的娃了。

依:你那女子多大了?

王:现在都三十几了。娃抱回来,大些了,这个也要,那个也要。我说:“这是我的娃!我舍不得给人。”没有给远,就嫁在一个村子里,能经常见个面。我娃有心得很,自己生的都没有那么好,那么有心。

依:人家娃知道你把她养活大了?

王:自己养活大的就是自己的娃,这个女子回来总是拿好多东西给我,卷起袖子就进厨房给我做饭下灶。叫“妈”叫得亲得很。

依:那年国家让甘肃来的人回甘肃去,有没有让你回去?

王:让人回去的时候,要送人我就没有回去。我没有回去,没有回去。我回过几次家,回娘家看一看。家里也没有啥亲人了。

依:你们这个村子甘肃来的女人多吗?

王:唉——!这一个村子就有六个,都是甘肃那几年来的女人,有的来的早些,有的来的迟些,有姑娘,有结了婚的女人。那些年,女人都是小脚,走路都不稳,唉——!不为逃活命,走不了这么远的路。

依:那时候地里有没有打下粮食?

王:粮食打下了,是说了空话了。光往多里说,一下子都拿完了,把人都饿死了。

后记:最为让我感动的是,饥荒年过来的王兰芳有着慈悲之心,一个小猫她都不舍得让饿死。路上捡到一个小女娃,说“这是我的娃。”弃女当成女儿,她辛辛苦苦给养活大了。

《记忆》2015年9月30日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