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亚细亚孤儿:从松山战场到清境农场

中国远征军塑像全部面向血战过的松山主峰

“家,太远了,难道只是因为时间,因为距离……死,太多了,难道真是为了仇恨,为了生存……鲜血,浸透了土地也开不出花……我们没有家。孤儿是我们的名字,回家是梦里的呼唤。”

即使是很多年之后,再听台湾歌手王杰的这首《家,太远了》,仍会戳中泪点。这首歌是根据台湾作家柏杨的同名战争小说改编的电影《异域》的主题曲。影片的另一部主题曲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则更为大陆的歌迷所熟悉。然而,这两首歌,朱延平的影片和柏杨的小说,他们所共同承载的真实的历史,还有多少人在记忆?

这段历史也许要追溯到二战后期的滇西大反攻。

1942年,日军由缅甸入侵中国,攻占滇西龙陵、腾冲等大片国土。中国军队撤守怒江东岸,倚据怒江天险阻击日军兵锋。日军则沿怒江西岸布防,在松山构筑起完整的要塞式堡垒防御阵地体系,试图将松山作为永久性防御要塞,使之成为龙陵、腾冲之间的战略支点。

1944年,当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时,松山就成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松山地处高原,远征军将士从山底的干热河谷仰攻至山顶,往往有一二十度的温差。6月,云南进入雨季,高黎贡山中时常大雨滂沱,更不利于远征军战斗。松山战役从1944年6月4日开始,7月,国民党第八军接替攻击任务,直至9月7日克复松山,全歼日军守敌,远征军苦战3个月零3天,大战十次,小战上百次,与日军反复拉锯、搏杀,付出了七千六百多人伤亡的代价。

松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中国军人的鲜血,也许正因为如此,每到春天,高黎贡山的大树杜鹃便会开得格外鲜艳。直到今天,村民还能在山上的泥土中挖出弹片和弹壳,可见当年,战斗是何等的激烈。1944年,中国远征军拔除了松山这颗盘踞在滇缅公路上的“硬钉子”。失去了松山的拱卫,腾冲、龙陵的日军独力难支,最终被歼灭。

第八军此战成为滇西抗战的关键性战役,也是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性战役,更是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的攻坚战。

柏杨的小说、朱延平的电影《异域》,讲述的便是第八军后来诡谲的命运。解放战争中,第八军被全歼,1949年重建。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第八军军长李弥率部辗转撤至滇缅边境。

这是一支一直在血战的军队。抗日战争时期与日军殊死搏杀;解放战争中又与势如破竹的解放军白刃见红;溃退入缅甸后不见容于当地政府,与缅甸政府军、缅印联军几番鏖战,终于艰难地在金三角站稳脚跟。柏杨在小说《异域》里这样写道:“他们战死,便与草木同朽;他们战胜,仍是天地不容。”于是,他们成了一支没有祖国,完全看不到希望的军队。

在联合国的干预下,1954年,这支部队老弱病残约3300名将士撤到台湾,却仍留下了93师2500人,成为一支异域孤军,流浪金三角,彻底被台湾当局抛弃。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取得缅甸政府的居留承认,这些命运多舛的中国军人不得不再度拿起武器与缅共作战……

“家,太远了,难道只是因为时间,因为距离?”今天的我们都知道答案,家,太远了,不是因为时间和距离,而是因为在政权的更迭,历史的风云变幻之时,在时代的大江大海中被裹挟颠沛的个人似乎微不足道的命运。

彼时彼地,胜利者被祭上神坛,失败者则背负起残匪流寇的恶名。但其实,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那些在金三角颠沛流离的中国军人,他们也许并没有任何政治主张,甚至没有利益诉求,他们可能只是普通农民,被抓了壮丁,然后,被命运裹挟……

如果回望中国的历史,也许你会发现,史籍中充满了中国人的鲜血,战争和杀戮在历朝历代不断轮回,和平和秩序往往数代难求。而杀戮中国人最多的,也恰恰是中国人自己。直到今时今日,我们都更多地用政治主张来划分敌我,只有对异己的凶残,而从来都缺乏对同胞和兄弟的脉脉温情。

撤到台湾的国军将士,部分被台湾当局安置在了中央山脉中的南投县仁爱乡。于是,他们的命运和流浪金三角的同袍有了天壤之别。铸剑为犁。脱下戎装的将士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建设,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将安置地清境农场打造成了著名的观光农业区。时至今日,在奇莱山、合欢山群山环抱间,面积有760公顷的清境农场已拥有了“雾上桃源”的美誉,成为台湾本地人休闲度假消夏的绝佳去处。

从云南松山的血战到台湾清境农场的苦辛耕耘,这些曾经是国家脊梁、民族英雄,却经历了流寇残匪、异域孤军的诡谲命运的中国军人,终于可以不用在战火中疲于奔命,终于可以不用再与残酷的命运抗争。所谓的中国梦也许就是这么简单——和平稳定的时局,一块可以生生不息的土地。尽管故园仍在回不去的远方,但脚下的土地尚可栖身,仍可开创崭新的家园。

然而,那些仍旧流浪金三角的国军将士,则彻底被遗忘,被抛弃在遥远的异域。岁月已经轮回了一个甲子,他们已经有了第二代、第三代……他们永远都是炎黄子孙,过着和我们一样的春节、端午、中秋,用中文唱着我们也在唱着民歌……但家对他们来说,依旧很远、很远,如果脚下没有和平乐土,他们便是永远的亚细亚的孤儿。

今天,在保存最为完好的二战战场——云南省龙陵县松山之巅有一棵非常特别的树。这棵树虽然茁壮挺拔,树干上却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的孔洞。这些孔洞不是因为虫噬,而是源自七十一年前国民党第八军与日本侵略军的那场惨烈的战斗。那场战斗之后,松山主峰成为一片焦土,到处都是血肉模糊的尸骸和密布的弹坑、散落的弹壳。整座山只有两棵树还挺立着、活着。七十一年过去了,它们就像我们这个饱经风雨磨难的民族,带着烽火岁月中难以愈合的伤口,坚强地走向新生……

现在的松山已经变成了一座青松翠柏、生意盎然的美丽山峦,如果没有熟悉地形的人带路,不是刻意寻访,根本无法在千千万万棵树木中找到那两棵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存活下来的顽强的树。沧海可作桑田,但属于一个民族的血与火的记忆却不容遗忘。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