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如何轻易地拆穿一个谎言

托马斯·奥默罗德(Thomas Ormerod)的保安团队面对的是一个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欧洲各地机场,他们要询问旅客的乘机历史和旅行计划。奥默罗德在普通旅客中安插了一些人,他们会对保安说谎,编造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而他的保安团队则要识别出哪些人在说谎。而实际上,他们采访的人当中只有千分之一人撒了谎。辨别他们的难度犹如海底捞针。

那么,他们该怎么办?一种方法是关注肢体语言或眼球的运动,对吧?但这可能是个馊主意。不断有研究发现,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警察,想从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撒谎,通常不会比碰运气更加准确。有一项研究表明,20000人中只有50人的正确判断率高于80%。大多数人的判断结果和瞎猜无异。

奥默罗德的团队尝试了其他的方法——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成功锁定了撒谎的乘客。他们的秘诀是什么呢?团队抛弃了人们常用的骗术识别技巧,而采用了全新的更直接的技巧。

在过去的几年,谎言识别研究一直未取得很大的成果。之前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通过骗子的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比如脸颊发红,不安的笑,游离的眼神等等来判断其动机。最有名的例子是比尔·克林顿在否认他与莫妮卡·莱温斯基的绯闻时摸了鼻子——这个动作在当时被认为是他撒谎的明显标志。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 in Birmingham)的提姆西·列文(Timothy Levine)说,这背后的理论是人撒谎时会激发强烈的情绪,比如紧张、内疚、甚至因说谎而产生的兴奋感,这类情绪往往难以抑制。即便我们天生一副扑克脸,我们脸部的细微动作,即所谓的‌‌“微表情‌‌”,还是会出卖我们。

奥默罗德和他在伍尔弗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的同行科拉·丹多(Coral Dando)发现了一些有助于提高拆穿谎言概率的对话原则:

开放式提问。这会逼迫撒谎者详细讲述自己的故事,直到掉进他们自己营造的谎言迷宫里。

问一些猝不及防的问题。调查者应试图增加说谎者的‌‌“认知负担‌‌”——比如问一些他们想不到的、又有些难懂的问题,或者让他们倒叙一件事——这些问题将加大说谎者自圆其说的难度。

注意细小的、可验证的细节。如果有乘客自称在牛津大学工作,让他们叙述一下上班的路线。如果你在他的话里发现前后矛盾的地方,先不要点破——最好是让撒谎者建立起自信,在叙述中留下更多的漏洞,而不要急于纠正他们。

观察信心的变化。仔细观察说谎者在遇到质疑时说话风格会作出怎样的改变:如果撒谎者感到自己仍然掌控着对话主动权,他们会滔滔不绝,但是人的心理舒适区是有限的,一旦他们觉得自己要失去对局面的控制时,他们就会沉默不语。

此举的目的不是进行一场紧张的盘问,而是一场轻松的对话。不过,稍微施加压力后,撒谎者就会自相矛盾,或者闪烁其词反复无常。‌‌“重要的一点是没有神奇的辨别谎言的方法;我们只是博采众长,将其发展成一种认知方法。‌‌”奥默罗德说。

奥默罗德坦言,他的策略听起来像是常识。但是,事实胜于雄辩。该团队为假乘客编造了逼真的机票和旅行相关文件。他们有一周时间来准备自己的故事,然后去欧洲各地机场混在普通乘客中间排队。接受过奥默罗德和丹多盘问技巧培训的安保人员揪出骗子乘客的概率比观察可疑迹象的人高20倍,他们的识别率高达70%

‌‌“实验结果让人惊叹,‌‌”没有参加这项研究的列文说。他认为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这项实验是在真实的机场里进行的。‌‌“这是目前最真实的研究。‌‌”

劝说术

列文自己的实验也被证明具有类似效果。和奥默罗德一样,他认为通过设计聪明的对话来找出撒谎者编的故事中的漏洞要比通过肢体语言的破绽来拆穿谎言更有效。最近,他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本科生两两一组,答对一题得5美元。这些学生所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搭档都是演员。当游戏的主人离开房间时,演员会建议作弊,快速地偷看答案。一些学生接受了这个建议。

然后,由真正的联邦探员来询问这些学生他们是否作弊了。他们通过各种提问技巧来测试学生的说法,而不是关注肢体语言或其他说谎标志。最后,他们找到了超过90%的作弊学生;其中一位专家甚至在33次盘问中取得了100%的正确率,该结果远高于肢体语言分析的准确率。重要的是,随后的一项研究请新手来做测试,也达到了近80%的准确率,他们只是用了开放式问题,比如问他们的搭档会怎样叙述这件事。

的确,撒谎者常常会公开承认他们撒了谎。‌‌“专家很善于做这事,‌‌”列文说。他们的秘诀是所有劝说术大师都知道的简单方法:对话开始就开门见山的直接问学生有多诚实。只要让他们说他们说的是真话,就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变得更加诚实。‌‌“人总是希望他人认为自己是诚实的,这就让他们变得愿意配合谈话,‌‌”列文说,‌‌“甚至原本不诚实的人,在说了这句话以后,也感到很难假装配合,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找出撒谎者。‌‌”

显然,这些技巧可能早已为一些专家型侦探所知,但是鉴于肢体语言的神话,与这种可疑的科学相比,劝说术的力量值得我们的重视。尽管奥默罗德和列文已经获得成功,他们仍期待其他人尝试重复、扩展实验,确保他们的结论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能站得住脚。‌‌“我们应该关注全面的结论。‌‌”列文说。

虽然这些技巧主要帮助执法部门,但是它也有助于你识别你生活圈子里的说谎者。‌‌“我总是用它来对付小孩,‌‌”奥默罗德说。请记住重点在于保持开放的思维,不要过早下结论:不要仅仅因为那个人看起来有点紧张,或努力回忆某个关键细节,就认定他撒了谎。相反,你应该寻找的是更多的相互矛盾之处。

没有一种方法能百分百识破谎言,但是只要用一点小技巧,开动脑筋,学会劝说,你就有希望让真相水落石出。

识破谎言需要撒谎者的帮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撒谎者在识别谎言方面往往更在行。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杰弗里·伯德(Geoffrey Bird)和他的同事最近设计了一种实验游戏,被试者要叙说关于自己的真话和假话,还要判断对方说的是真是假。结果发现,撒谎水平较高的人识破别人谎言的能力也较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和自己一样的伎俩。

阅读英文原文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