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红楼梦》到底棒在哪儿?

伟大意义就不说了,只谈一点写作技巧方面的。

读《红楼梦》已经很久了,但说她为什么伟大,我一直不敢作答,因为实在是不知道从何说起。

后来,一直在写剧本,间或也写点小说,突然感到似乎有一点感觉涌上心头。

写剧本、或者写小说,最难也是最值得的,是一件事情:你必须知道,在数百页之后,等待你/读者的是什么……

因为你知道,所以你心里有底;并且这个即将要到来的东西,如此之凌厉与厚实,让你心中震撼不已,以至于你完全没有害怕与负担,有的只是眼下的悠闲与欲擒故纵。

我是有这个感觉的:当我知道目标是什么,并且知道前方道路坚实了以后,我更愿意留意路边的花花草草,就算走得再慢,我也不会有丝毫惶恐之心。

这好比茶馆听书,当我听到刘备一顾茅庐的时候,我是希望能够慢下来,无论怎么慢,怎么细腻,怎么拖沓,我都不介意,因为我知道三顾茅庐的那一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张力。

又好像我是一个导游,如果我带游客逛一个乏味的景地,我自然恨不能马上能把游客带到地方,以免过程的乏味;但是如果我带着一群人去参观故宫,我根本不怕前三门慢慢溜达,细细解说,因为我知道端门、午门、太和门之后是无比震撼的广场……

《长恨歌》中,没有‌‌‘渔阳鼙鼓动地来‌’和‌‌‘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决断杀伐,那前面的所有关于杨玉环的豪华铺陈都是没有意思的。

回过来看《红楼梦》,我仅仅从技巧上说,曹雪芹在写作的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写一个‌‌‘大厦将倾‌’的宏大故事。就如同山雨欲来风满楼,终将有一场惊天动地的暴雨将至。

这座大厦,乃是一个由无数的细节,花草,器物,珠宝,楼宇、血肉,污垢,诗歌,幽魂堆砌出来的一个恐怖而巨大的事物,终有一天她会轰然倒塌。而这所有的细节,都在他幼年的时候记忆于胸,几十年不能忘怀。对他来说,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目睹一个‌‌‘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时代的结束。这种撕心裂肺的伤痛与创伤,是这部作品最大的潜在动力。

曹雪芹要的,就是在那轰然倒塌的壮观场景之前,细细地去描写这一时刻前一点一滴的细节,一颦一笑的时刻,一丝一缕的刻画。是的,他有绝对的底气与绝对的信心,使得他的文笔,如此之强健,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泄气与惶恐。

其建构得越繁复,越细密,就越会衬托出肢解与消亡的悲剧感。就如同宏伟无比,细节多到恐怖的宏伟宫殿,竟然被一把火烧光,不留一丝痕迹给人带来的无比震撼。

我个人从直觉上体会,没有这种信心和底气,他的文笔是不可能好的。并且,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越是慢,越是细腻,越是娓娓道来,曹公越是享受,越是投入,他根本不在乎那一时一刻的悬念与故事推进,因为他知道,在作品完结之前,他会亲手毁掉这一切。

这好比题图的沙子坛城,你知道你会亲手毁掉,观众也知道。那么在制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每个人都会感到如此的揪心与震撼:慢一点,再慢一点,不要着急结束,因为一旦结束,一切就立刻消失。

曹公知道这一结果,也在作品中预示了这一结果,鲁迅总结:‌‌‘悲凉之雾,遍布华林‌’。于是,读者也就进入了这一结果的漫长等待中。

看红楼梦,从一开始,就对其‌‌‘空幻如梦‌’的故事设定所迷惑。作者告诉你,他所说的一切都是‌‌‘满纸荒唐言‌’,但其后又以无比震撼与海量的细节,如行星撞地般袭过来,让你感觉不到一点点‌‌‘空空不知何语‌’的滋味。

有时候,我说,《红楼梦》是‌‌‘世界观‌’小说,整个的意义就是要架构一个细节无比丰富的世界观,让读者活在其中,而不愿意离开。

老实说,曹公可以永远写下去,我们不会生厌。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