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跟皇帝的生育能力有关的政治

动荡的年月,人的命运很难说,兴衰不定,即使贵为皇帝,也不例外。晚清时节,北京城两次遭遇洋兵打上门来,皇帝两次逃走。清朝这个游猎人建立的王朝,似乎很不善于守城,只要有兵临城下,就两脚抹油,走为上。1860年咸丰北狩,其实英法联军还没有攻城。倒是迷信义和团的慈禧,多少挺了一阵,等到八国联军进了城,才仓皇北逃。

咸丰逃到了承德。按说,承德是皇帝常去的地方,有现成的行宫在,皇帝的供给,应该不是问题。但是,那时毕竟到了末世,凡事乱七八糟,加上皇帝来的不是时候,行宫所在,一时手忙脚乱,什么都备不齐。所以,刚去那阵,即使是皇帝,也无非是萝卜白菜,加上点大肉,比乡下的土财主,吃的还寒酸。至于皇帝身边的后妃们,就更惨,皇后尚好,其余的妃子连肉都吃不上。皇室的饮食,当时也归当朝的宠臣肃顺管。打那时起,肃顺就跟还是贵妃的叶赫那拉氏呕了气。如果肃顺乖一点,别眼里只有皇帝和皇后,早点把懿贵妃叶赫那拉伺候好了,不用太费事,多给点肉吃,说不定祺祥政变就不会发生了。一个个都是娇生惯养的主儿,猛然间连肉都吃不上了,能不冒火吗?

不过,当时皇帝不过三十几岁,而且已经被证明,是有生育能力的,有谁知道竟然气性那么大,活活被洋鬼子给气的一病不起。如果不是这样,皇帝能生几个儿子还没准,那拉氏母凭子贵升为太后的可能性就要大打折扣。肃顺这个满人里一向号称鬼精灵的家伙,早点没有看清形势,也不是没有缘由的。说到底,肃顺的命运,以及后来中国的命运,还是跟皇帝的生育能力有关,如果咸丰跟康熙一样,早早多生几个,多几个妃子养育了皇子,那拉氏即使有机会,也断不会如此牛气——就她肚子争气,养了一个皇帝的独苗。

等到这个独苗长大,不知怎的,跟他亲爹一样,在养儿子方面就是不大灵光。大婚几年,就算发育晚点,十七八岁的人了,怎么说也能人事了,可是皇后和妃子的肚皮都没有动静,然后突然就死掉。有传说是去找娼妓染的脏病,如果传说确实,至少说明他是有欲望也有能力的。因为年轻皇帝的暴死,引发了一场晚清的继承危机,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同治皇帝有儿子,或者说生完了儿子再翘辫子,那么即使他的老娘再霸道,政治野心再蓬勃,也无法寻出一个同治的同辈兄弟来继承皇位,自己依旧做“皇爸爸”(母亲),接着茬临朝听政。无论如何,只能升高一步,做太皇太后。再想干政,就有太多的制度障碍。漫说同治死后的继承风波闹不起来,就是日后的朝廷政治究竟怎样,还真就不好说了。

清朝自咸丰之后,一连三个皇帝,同治,光绪和宣统都没有生育。至少在外人看来,他们的性能力都出了问题。其实,咸丰也就是生了一根独苗,连女儿都没有一个。有人说,这跟王朝的气数有关,末世王朝,就是没有人气。有人说,这是因为此后一直是慈禧当政,阴盛阳衰,宫里阴气过重。还有人说,那是因为英法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给烧了,此后皇帝就只能呆在皇宫里,而北京的皇宫,根本不是个养人的地方,待久了,难免在性上出问题,所以,这几个皇帝,就只能这样了。

别的人家,养得出养不出儿子,也就是跟家业传承有点关系,跟大老婆和小老婆的权力关系有点关联,跟国家政治关系不大。但是,皇帝就不同,他们养几个或者不养儿子,政局就会因此而发生很大的变动。也可以说,国运的转换,跟皇帝的性能力并生育能力有密切的关联。皇帝和后妃床笫之间的那点事,也许办事之时跟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结果却大不一样。皇帝没有儿子,由外藩选人,往往是一场朝廷各派势力的较量,明争暗斗,而且斗完了,继承人选定了,如果年纪尚小,暂时没事,如果已经成年,则马上就会来一波新的换人游戏,一朝天子一朝臣。几家欢乐几家愁。而年纪小的皇帝一旦成年,发现大权旁落,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一场血雨腥风,不是皇帝翘了,就是大臣们死上一堆。明武宗如果不是没有儿子,后来嘉靖朝的大议礼风波就不会发生。明熹宗如果有儿子,历史上权势最大的魏忠贤就不会那么快地完蛋,说不定明朝的灭亡,就会直接亡在这个“厂臣”(当时人们给魏忠贤的尊称)手里。历朝历代,很多明白人想出了好些招数,想要控制这种风险,可惜都收效甚微。王朝政治,但就皇帝生育能力而论,就是一种超级不稳定的政治,给和平交班,平添了诸多的风险。朝臣们的命运多舛,在皇帝的床笫之间就是已经注定的了,死生贵贱,由不得你。至于由此引发的政局动荡,老百姓颠沛流离,也就更没法说了。

若想要皇室的传承,不至于牵累到国家政治,在维护皇室完整的前提下,唯一的办法,是把皇室和现实政治隔开。走到这一步,君主就变成虚位的了,离君主立宪也就不远了。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