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隋唐:郭子仪

一心为大唐江山社稷的名将郭子仪

在历代状元中,唯一一位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即身为唐代开元初年的郭子仪,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而且最终获得善终。同时,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郭子仪(697年-781年),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为中唐时期的中兴名将。一生平定“安史之乱”等诸多乱事晋封汾阳王,世称郭令公。

纵观郭子仪戎马一生,我觉得除了他的那种卓越的军事才能之外,更让人们感动的是他那种对于大唐王朝的拳拳忠心。

有这样一个传说,在他20岁时,在河东(今山西)服役,曾犯过军纪,按律处斩。巧的是正要处斩的时候,被当时的大诗人李白看见了。李白见他仪表非凡,一副凛然不惧的样子,甚感可惜,认为其非平庸之辈。后来,郭子仪果然不负所望。参加武举考试后,便获高等补左卫长史(皇帝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之职。在天宝八年(749年),出任安塞军使,拜左卫大将军。

在“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他临危受命,救大唐社稷于危难。

在平叛的过程中多次受冤枉被解除兵权。

后来在回纥、吐蕃轮番入侵的时候没有因为朝廷的误解而心怀不满,依旧披挂上阵,收复失地。……

此种心胸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关于“安史之乱”在唐太宗时期,袁天罡和李淳风合著的预言书《推背图》中已经预言到了。也就是说,“安史之乱”的发生都是在上天的安排之中,那么同理,因李唐的王朝气数没有尽,所以就会有中兴社稷的大将产生。这都是天命所致。

请看下面几个最能表达郭子仪对国家与君王忠心的小例子:

上兀三年二月,河东、太原发生叛乱,朝廷很忧虑。此时朝中无人能承担起弹压的作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肃宗起用郭子仪出镇绛州(今山西新绛)。三月,郭子仪辞朝赴镇,肃宗身体不适,没有见一个朝臣。郭子仪请求说:“老臣受命,将死于外;没有见到陛下,是会死不瞑目的。”皇帝将他引到卧室内,对郭子仪说:“河东的事情,全都委托给卿了。”郭子仪呜咽流涕而出。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国力虚弱。由于讨伐北方叛军的需要,西部的军队,大部被撤走调离。吐蕃乘虚深入内地,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凤翔以西、邻州以北的10几个州。763年十月,吐蕃又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很快打到长安城下,吓得代宗逃到陕州避难。于是,吐蕃兵占领了长安。

郭子仪又一次临危受命,在充分考虑敌我形势后,用疑兵之计,致使吐蕃的兵只在长安呆了15天。

自吐蕃入侵后,皇帝的车驾东逃,人们皆归咎于程元振,谏官多次上本参奏他。程元振心中惧怕,又因郭子仪重立战功,他出于个人的私心不想让天子回京,劝皇帝暂且以洛阳为都来避开吐蕃的侵寇,当时代宗同意了。下诏书多日后,郭子仪听说了,他极为不安,上书代宗,力陈长安的重要。在字里行间浸润着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代宗看过上表,流着泪对左右侍官说;“子仪尽心于国家,真正是社稷之臣。朕要急早回京师。”

公元764年十一月,代宗皇帝的车驾从陕州回宫,郭子仪伏地请罪,皇帝将车停下来慰劳他说:“朕没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这种地步。”便赐给他铁券(免死牌),在凌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

765年十月,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今属陕西)被回纥所围。郭子仪在回纥军中素有威望(在平安史之乱的时候曾经那个一起“合作”过),于是亲率数十骑到前线,此时诸将劝谏说:“戎狄之心,不可相信,请不要去。”郭子仪说:“虏寇有数万之众,今天依靠实力无法相敌,况且至诚能感动神灵,何况是虏寇之辈!”诸将说:“请选铁骑500卫从。”郭子仪说:“那样适足以招致祸害。”说完只带几名亲随准 备上马出发。这时他的儿子急忙赶来,拦住马头哭道:“回纥像虎狼一样凶狠,您身为国家元帅,怎么能冒这个危险呢?千万不能去送死!”郭子仪说:“现在国家更危险,我以至诚相待,亲说回纥退兵,国家转危为安,别的还有什么可顾惜的。”他的儿子还是拦着不放,郭子仪扬起马鞭,照儿子的手上打去,纵马奔驰。

回纥一见老远的有人过来,列开阵势准备迎战,此时郭子仪,将铠甲和手中的武器都放下,徒步走向敌营。

回纥人一见是郭子仪,马上明白自己被人骗了,(有人说郭子仪已经去世了,所以他们才会兴兵而来)从而言归于好。后来因势利导,郭子仪用这支军队打败了吐蕃的入侵。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载:“薨,时年八十五,德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陪葬建陵,……旧令一品坟高丈八,而诏特加十尺。”

佚事

1, 一心为公,弃先嫌
史载:李光弼和郭子仪同为唐朝著名将领。他们曾经同在朔方镇当将军。可是两个人的开始关系并不太好,互不服气。“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提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仪给他“穿小鞋”,曾想调到别的方镇去。这时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得力的大将,去平定河北。出于公心,推荐了李光弼。李光弼却认为郭子仪是借刀杀人,让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从。临行前对郭子仪说:“我赴死心甘,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儿女好吗?”郭子仪听到他冤枉自己的话后,流着热泪对他说:“现在国难当头,我器重将军,才点你的将,愿与你共赴疆场讨伐叛贼,哪里还记着什么私忿呢?”李光弼听了非常感动。两人手扶手相对跪拜,前嫌尽释。

2,囚子请罪
郭子仪第六子叫郭暧,唐代宗时驸马,娶升平公主。大历二年(767年),郭暧与升平公主吵架。郭暧说:“皇帝有什么了不起,我父亲只是不想做天子!”把公主骂回皇宫,皇上安慰升平公主,叫公主回家去。郭子仪知道后,气得把郭暧囚禁起来,到皇帝那里谢罪。唐代宗安慰郭子仪说:“俗话说‘不痴不聋,难作家翁’,小俩口在私房里吵嘴,咱们当亲家的,怎能当真呢!”请罪回家后,郭子仪痛打乱说话的郭暧一顿。这个故事即为京剧《醉打金枝》的原型。

3,以大局为重

郭子仪父亲之墓遭人盗掘,当时人都怀疑是素来对郭子仪不满的宦官鱼朝恩所指使。朝廷担心他因此发兵谋叛,事发后郭子仪入朝,皇帝发语试探此事,郭子仪流涕曰:“我率领军队已久,不能禁止士兵们挖人祖坟盗墓,今日之事大概是天谴,而非人为。”朝廷因为郭子仪的这一席话,人心才得到安稳。

评价:

欧阳修:“天宝末,盗发幽陵,外阻内讧。子仪自朔方提孤军,转战逐北,谊不还顾。当是时,天子西走,唐祚若赘斿,而能辅太子,再造王室。及大难略平,遭谗甚,诡夺兵柄,然朝闻命,夕引道,无纤介自嫌。及被围泾阳,单骑见虏,压以至诚,猜忍沮谋。虽唐命方永,亦由忠贯日月,神明扶持者。”

《汾阳王赞》 李白

忠武英声振德威,恩光荡荡古今稀。
八男受爵黄金印,七婿封官碧紫微。
半壁宫花歌宴罢,满床牙笏肃朝归。
应知积庆源流远,自有云仍拜锁闱。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