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隋唐:知足将军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

大业末年,被分派李靖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在与李渊相处一段时间后,李靖发现李渊有拥兵自立的意思。后来李靖伪装成囚徒,准备前往江都向隋炀帝密告。结果走到长安,因兵荒马乱不能前行,只好留在长安。此时李渊从太原起兵,不久攻下长安。李靖被俘。被杀前,李靖大喊:“您兴起义兵,本是为了天下,除去暴乱,怎么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李世民劝父亲赦免李靖。自此李靖投效与李世民的帐下。

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向唐高祖献上平灭萧铣的十策,并亲率兵丁与别的唐将配合下,打败、招降了萧铣。因他们采取对归降的人保护的措施,导致,江南各地的叛将纷纷前来投降。后来李渊又命李靖为岭南道抚慰大使,招抚了岭南96州,长江中游及岭南地区尽为唐有。

贞观元年(627年),李靖官拜刑部尚书,赐封四百户。后改任兵部尚书。
后来在与东突厥和吐谷浑作战中赢得胜利。为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创了外部环境。

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为卫国公。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靖应唐太宗召,商议讨伐高句丽,并自请率兵,唯太宗以其年老而未许。

以上这些都是李靖作为大将辉煌的一面。下面是李靖为人处事一面:

李靖虽然在疆场上为国家奋勇杀敌,但在为人上却是懂得“知足”自己受到不白之冤,也从不辩解。贞观八年(634年)十月,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请求辞任,而且言辞恳切。唐太宗赞赏他:“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贤智,莫相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唐太宗要远征高丽的时候,因李靖年迈,未准同行。但李靖依然关注前线局势。后来唐太宗让李靖教给侯君集兵法。但侯君集过后上书污蔑李靖谋反,原因是:兵法精妙的地方,李靖没教。太宗责备李靖。李靖说:“ “此君集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安制四夷矣。今君集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异志焉。”因此时侯君集没有露出任何反叛的迹象,太宗起初不信。后来一次,朝后回尚书省,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尚未发觉。李靖见到这种情况,便对人说:“君集意不在人,必将反矣。”至贞观十七年四月,侯君集果然与太子承干谋反,事情败露后被杀,证明了李靖对人观察的详尽与预见准确无误。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唐太宗亲临病榻慰问。他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岁。谥曰景武,陪葬昭陵。因为他战功显赫,而且死后经常显灵,能为百姓救危解厄,所以百姓为其建庙供奉。

其实反观李靖的一生,能看出初唐名将的风范。当时大唐初兴,四方都不太平静,反叛经常发生。那么就需要很多的文武兼备的人来帮助平定四方。这些人不但功夫好,而且要懂得承平天下,乃历史的必然。那么在征讨一方的时候,不但要用武力威慑,更要有怀柔的政策,来安抚民心。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才是顺应历史。

因大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顶峰。那就要求为将者要有知足隐退之心,一生只为国家江山社稷着想,而自身的功名利禄和荣辱得失都不重要。所以当君王要懂得包容兼蓄、要懂得纳谏,那么为将者更要懂得为国分忧、为民除害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初唐名将的人格风范!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