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天气因素与库存重建推高中国粮食进口

国内肉类需求迅速增长,加上天气因素影响了最新一季的小麦收成,可能导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升至20年高位。这不仅会威胁到中国实现粮食自足的努力,还将为未来全球食品价格上涨埋下隐患。

考虑到2013年全球小麦、大米和玉米产量有望达到纪录水平,眼下中国也可能在价格不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满足本国对动物饲料和高品质粮食的需求。

从长远角度看,如果中国大规模的粮食进口成为一种常态,则在粮食供应量吃紧的时候就可能导致全球食品价格大幅上涨,重现去年旱灾导致食品价格飙升的一幕。

据业内估计,仅仅过去7周中国就已从美国和澳大利亚进口了500多万吨小麦和玉米。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多是软红冬麦,这是一种常见的动物饲料。中国全年的小麦进口量预计将达到15年来的最高水平,相当于国内产量的近7%。

随着中国民众收入的增长,过去20年时间中国的肉类消费已经增加一倍有余。2012年中国的肉类产量增加了5.4%。

澳新银行(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 ,ANZ.AU)的资深农业经济学家Paul Deane表示,过去10年里中国的动物饲料需求每年呈两位数增长,这是推动中国小麦、玉米和大豆需求的主要原因。今后5-10年时间中国将保持粮食进口持续增长的势头。

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简称FAO)和国际谷物协会(International Grains Council, 简称IGC)有关粮食产量将创纪录的预期对全球粮价造成拖累。虽然中国粮食进口的增长对粮价构成了支撑,但是也威胁到了自身设定的95%的粮食自足目标。

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范围迅速扩大。2000年时中国还只是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大豆进口国,而如今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已经高达全球出口量的三分之二。

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大米进口国,今年有望成为头号小麦进口国并跻身全球前五大玉米进口国。

中国最近进口粮食是因为天气原因影响了冬小麦的收成。据中国政府预测,今年小麦产量增加了1.3%,至1.1567亿吨。尽管如此,但其中大部分小麦质量较差或者不适合人食用。冬小麦占到中国小麦年产量的90%以上。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目前预计,2013/14销售年度,中国将进口500万吨小麦,5月31日结束的前销售年度进口了290万吨。美国农业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预计中国2013-14销售年度的进口量最高有望达到850万吨,较上年的320万吨增长超过一倍。

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大约进口了520万吨粮食,其中包括140万吨小麦、100万吨大麦、150万吨玉米和130万吨大米。分析师们表示,下半年的进口量可能增加50%,部分分析师预计2013-14年度的粮食进口总量将达到1,500万吨。

FAO官员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虽然中国的粮食产量在不断增加,但是仍难以满足国内需求。

中国进口粮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要重建粮食库存。过去3年中国政府向市场投放储备粮,为高涨的食品价格降温,这令库存减少。

FAO的Abbassian表示,由于全球粮价已经脱离了纪录高位,中国开始重建粮食储备,以便当再次面临供应冲击时不必匆忙进口粮食。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