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波罗的海三国记者这样对抗苏共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也连带让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不安,因为普丁一开始就宣布希望将世界安全架构回复到1997年的状态,而在普丁的世界观里,不只乌克兰,和俄罗斯接壤的波罗的海三国恐怕也都“不应该是独立的国家”。为什么自2月开战以来,波罗的海的记者无不把在乌克兰的战争当作在自家发生一样报导,就是这个道理。

波罗的海三国对俄罗斯无烟硝的反抗,最明显就是表现在新闻上。首先就是反制俄罗斯另外发动的官方宣传战,尤其要对付普丁为合理化侵略所不断散布的俄共历史叙事。这三个国家的主要新闻频道,曾一度全将电视台的台徽改为蓝、黄色(乌克兰国旗的颜色),即使在支持乌克兰的西方国家,这种“团结”也相当少见。立陶宛最大新闻网站15min.lt甚至把“Slava Ukraini”(荣耀归于乌克兰)当成新闻台的Logo。

苏联统治时期,波罗的海三国的新闻几乎全被共产党控制,当时若经苏联最大的报纸《Truth》(真理报)录取,等于可以干一辈子,当然,只要不批评党的路线就好。于今,脱离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新闻进化早不可同日而语,根据5月无疆界记者组织公布的全球新闻自由度报告,爱沙尼亚已登上第4名,立陶宛也首次挤入10名之内(第9名),拉脱维亚也排在22名的前段班。把国内媒体整到眼看只剩下一种声音的俄罗斯则是155名。

新闻自由度差异之大,当然也代表了人民言论、思想空间的巨大差距,即使是乌克兰也都还排在106名,排在155名的俄罗斯,却始终认为它有权力掌控那些自由度排名在他前面的国家。苏联解体,波罗的海三国在挣脱共党教条桎梏后,言论自由都大幅长进,唯独俄罗斯原地踏步,甚或倒退,然后再回过头来说要回到1997年的世界,那些好不容易从铁腕政府解脱的国家和人民,当然非常不甘心。

波罗的海三国透过新闻报导和过去的老大哥俄罗斯“开战”,“战况”激烈曾让人眼睛为之一亮。例如拉脱维亚新闻网站DELFI曾一周内遭七次骇客入侵,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公共广播公司的网站,也都曾因为不以俄罗斯想要的方式报导乌克兰战争被俄罗斯骇客屏蔽。另有爱沙尼亚《Postimees》的记者直接前进卢甘斯克(Luhansk/乌克兰东边城市)的防空洞访问乌克兰人,网站还同时以爱沙尼亚语和乌克兰语报导。爱沙尼亚人口才133万,当地关于乌克兰战争的报导点击数却可达上百万。同一时间,波罗的海国家的记者再不断涌向乌克兰前线,并陆续回传一系列让人心酸愤慨的战场画面。

波罗的海三国是2004年分别加入欧盟和北约后,才开始在自己的国家创建“真正的新闻业”。目前为止,当地媒体虽然也面临了数位转型、资金萎缩,或是大众对媒体缺乏信任等问题,而其新闻自由度之高,正来自他们坚持资金透明,和不受政客、商业巨子影响,不过,他们最为自豪的是,他们的国家再没有人因为记者冒犯当局入狱,也没有像一旁同样已脱离苏联体系的白俄罗斯,新闻频道成天都在播放政府宣传。

立陶宛公共广播公司(LRT)调查记者Indrė Makaraitytė曾在乌克兰频频遭俄军轰炸的时候说:“战争不在我们的领土,但情感上它就是我们的战争…如果乌克兰幸存,我们就能幸存…”这句话等同是对普丁希望回到1997年世界观的回应,即除了普丁外根本没人有这期待。

不过,场景移到东方的香港,“1997”就又有不同意义。7月1日,中国盛大举办香港“回归”25周年,很明显地自1997年以来香港的自由出现了大倒退。25年前移交典礼,号称全球有3500名记者前往见证历史时刻,每个记者还都像嘉宾一样,收到官方致赠的手表、饰品等小礼物。25年过去,场面一如既往华丽,但包括路透社、CNN等西方媒体,却都因为不明所以的模糊理由被拒绝采访,且今天之前,根据彭博社的统计,自港版国安法施行后,香港已有1115名记者失去工作,入狱则有8人。然后,香港新闻自由已一路跌到148名(中国175名)。

乌克兰的处境,刺激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危机意识,所以他们也忿然起身抵抗俄罗斯,只是不用枪炮,而是以新闻工作阻挡共产党话语的侵略,同样的,近在咫尺的香港种种变化,台湾人也能感受到其间的压迫感,眼看波罗的海三国如此抵御俄罗斯,他们的心情,我们应该会懂。至于过去一段时间立陶宛对台湾的支持,当然也可以说背后的推力就是苏共、中共联袂促成的。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