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一位美国议员对国民党判断力的考验

赖清德520正式就任总统,美国多有政要发函致意,包括被称为友台派的美国众议员史密斯(Chris Smith)当天也以新闻稿方式,祝贺赖清德带领民进党迎来史无前例的三连任,并将台湾转变为抵御中国侵略的民主堡垒。不过,史密斯在同一新闻稿文末提到,“赖总统可能需要克服的首要挑战之一,就是立法院中,民进党激进派的干扰,他们反对民进党曾经支持的、更有力的(国会)制衡改革,而这些改革正是一个成熟和稳定国家,以及民主蓬勃发展的标志。”后面这段话,让正在国会“推动改革”的国民党士气大振,立刻收下作为攻击民进党的武器。

在政党极端竞争下,理所当然会利用任何可能的“助力”(包括来自海外),去向对手发动攻势,过去以来,台湾人对所谓“疑赖论”、“疑美论”、“疑民进党论”、“弃台论”的认识,不乏从国外期刊、学者、评论家、政客的见解强化而来。问题是每一观点背后,是否也都能找到足够的平衡反证?甚而还必须体察流动的变局才有意义,并非“捡到篮子里的就是菜”。

当有媒体、国民党支持者知悉史密斯发言,进而报导,或将之转做对支持政党的火力支援,民主政治下无可厚非,但就政党本身(国民党),“借力使力”攻防是一回事,要径自拉高到“美国也看不下去(对民进党)”,并以一名美国议员的发言作为国民党国会行事风格的背书,似乎就有待商榷。

首先,我们无须质疑史密斯对台湾民主政治的赞许,以及他对民主意涵的理解,但他究竟是在什么样的讯息环境下导向这番发言,任何对“跨国的政治议论”有基本认识,应该都会对其发言稍有保留。毕竟“国民党版国会改革”,除了得以国会席次“优势”推动,其商议程序、内文,和对台湾未来政局的影响,在台湾所引发的争议并不算小,真能以为冲突仅来自“民进党激进派的干扰”?那么,21日晚间“包围”立法院的上万人,又是所为何来?以及,国民党到今天始终爬升不起的政党支持度又是怎么一回事?

其次,史密斯直接针对台湾“国会政治”表示意见,其方式就美国国会议员来说,实属罕见,尤其当用语并不那么中性时,就算深得国民党之心,却不能说它同时也暴露了现实上的“明显破绽”。如此一来,这又要比外国政治人物基于礼貌、立场上的“过誉”更需要斟酌使用了。

最后,一阵沸沸扬扬,在国民党藉史密斯对民进党展开一轮批判后,史密斯却随即删掉个人官网上20日那篇新闻稿,并在5月21日重发声明(如下):

美国众议员史密斯(新泽西州共和党)就台湾立法院正在进行的辩论发表以下声明:

“台湾已证明自己是一个民主成功的故事。作为一个权力分立的共和国(As a republic——等于强调台湾为人民直接选举产生领导者的国家体制),它现在出现一个分裂的政府(应指总统、国会不同政党主导)。因此,重点在各政党能共同遵守宪政和进行基于尊重的对话,最重要的是,彼此致力于和平解决分歧。台湾拥有充满活力的自由,与共产中国形成鲜明对比。”

史密斯的“删文重贴”,当然有止息由他而来纷争的用意,并回归到常见、普遍的“国外政要中性建言”。但关键在于,若非察觉个人先前对台湾国会的理解有讯息落差,且遭做打击政敌工具,他根本无须删文,及特意“就台湾立法院正在进行的辩论”重新“发表声明”。

我们可以这样判断,倘若国民党无论经由什么方式看到史密斯稍早的言论,至多“适当引述”,或反馈致谢、肯定史密斯对台湾民主的关切,而不是彷佛“捡到枪”后欣喜若狂地做出政治扫射,甚而超译“美国也看不下去”(同理,一名台湾国会议员的意见会等同于台湾如何如何?),史密斯或许就无自我下架这篇新闻稿的必要(至多以后文做为补充即可)。而今,史密斯“删文重贴”,纵然台面上的议论(尤其对民进党的批判)绝大多数仍只会停留在他上一篇原连结已无内容的新闻稿,并定格在国民党的选择性认知里,但史密斯终究决定只留下那纸“重新声明”。表面上,史密斯之言看似伤到民进党,不过,在国民党这一波操作下,却也反映了国民党当下台面人物在涉外关系上,经常有着出于短线的鲁莽。时间往下走,史密斯造成谁的失分,恐怕是难说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