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停刊不言绝望:“即使苹果被压碎,它的种子还可以四处发芽”

《苹果》创刊初期元老李月华、著名漫画家尊子及《苹果》现职记者阿乐,接受本台专访,叹言《苹果》如今下场如同香港命运。粤语组制图

“每日一苹果”,或将成历史。《苹果》创刊初期元老李月华、著名漫画家尊子及《苹果》现职记者阿乐,接受本台专访,叹言《苹果》如今下场如同香港命运。“《苹果》的消失非因被港人放弃,而是被政治压碎了”,而《苹果》价值在于敢揭发时弊,就连支持建制的市民就视为求助对象,“失去苹果就无人敢发声”。

香港《苹果日报》于1995年6月20日创刊,讽刺的是26年后的今天,恐画上句号。若香港保安局未能在周五(25日)“死线”解冻资金,《苹果》或将停运,周六为最后见报日,网上新闻则于当晚11时59分终结。

功臣李月华回顾当年:难过、唏嘘

《苹果》面临“熄灯”危机前,曾在该报任职18年半的《众新闻》总编辑李月华向本台表示“难过、唏嘘”。

李月华在《苹果日报》正值风光,离开明报,带着好奇心加入苹果,“因《苹果》当时对社会带来很大震撼,报纸卖得成行成市,究竟她是有何成功的地方?”

李形容,当时的老板黎智英是“非人”,要求非常高,“压力很大,但又获益不少”,最令她受用的态度是“当有事发生,不先埋怨,而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李月华先后见证“港苹”和亲手协助创立的“台苹”由诞生走向历史,心如刀割。但她不同意有意见指责《苹果》反对政府“走错路”,才落得如此下场。她重申,香港失去《苹果》“将在公共言论上缺了一大块”,其敢言、揭发时弊的资源和经验,短期内无法填补。

香港失去《苹果》短期内无法填补

李月华说:《苹果》以订阅成功扭转了只靠销量和广告去营运。当然读者不只视《苹果》是新闻提供者,亦是支持一个理念。若不是政治打压,一定可以继续下去。今日停运不是这产品做得不好,不是读者放弃她,而是政治打压。当然无人想坐监,黎智英也是,但要他跪下,去换来自由,我相信他不会如此选择。其他人都不能独善其身,红线模糊,以为不做些什么就没事了吗?

李月华不担心自己日后会沦为阶下囚,“因都预了会发生,红线是避无可避”,但认为“靠大台、大船、大码头,已不合时宜”,网络时代未言绝望。

尊子:是华人社会、中共管治中重要发表空间

香港著名政治漫画家尊子由《苹果日报》创刊始至今26年,每天无间断为其创作,尤是“六四”和“反廿三条”的作品,家传户晓,可惜亦将止步。

尊子认为,《苹果日报》在华文媒体“突破大胆”、“出位”,在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后,当大部分媒体都采取保守、归边的态度,《苹果》一如以往维持“敢言”风格。

尊子说:《苹果日报》是华人社会、中共管治中重要言论发表空间,在中国解放前,中国国内的漫画、报道都是很尖锐,有那样尖锐报纸是愈来愈少。(《苹果日报》)是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通过她的兴衰和经历,反映了香港政府形势的转变,若研究香港十、廿年后的政治发展,只需研究《苹果日报》的发展,已可以清楚了解。

尊子敬语港人勿绝望“非世界末日”

尊子又指出,《苹果日报》对香港而言,其直接、无畏惧的作风,在政局动荡中尤为重要。

尊子说:对(政府)部门的报道,很多报纸都会淡化,但《苹果》是直接,这是非常重要的,若是遮遮掩掩,当大家麻木了,很容易被人遗忘,很多政权黑暗面,很易滋生很多细菌。腐化的情况会很急速和严重。

尊子敬语港人勿绝望,靠港人智慧自救,失去《苹果日报》“亦非世界末日”,“不应因没有苹果就收声”。

首席记者“阿乐”:曾受收性侵犯威胁电话

现职《苹果》8年港闻首席记者“阿乐”(化名),接受本台访问时正赶回公司出版。她称,没料“《苹果》有可能过不到七一”,在沉重法律风险压力下,每日均见有不少同事离开,“心情复杂”,惟她与部分同事仍冀坚守最后一刻。

《苹果》不但面临结业,过去两年记者亦屡遭亲中人士“起底”、骚扰和袭击,“阿乐”亦是受害者之一,曾受收无数“强奸”威胁的电话。惟至她至今未言离开,因认同公司“不平则鸣”无畏惧的理念,“努力如常,才是最大反击”。她笑言,有不少“报料人”是亲建制人士,“因相信苹果一定会发声,苹果价值正是在此”。

“阿乐”最后借用同事说话称,“即使苹果被压碎,它的种子还可以四处发芽”。

原标题:停刊不言绝望 专访苹果创刊功臣、尊子、现职记者:努力如常才是最大反击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