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很多看似荒诞的现象 要拆解来看

这个‌‌“体能大比武‌‌”吧,挺有意思。随便看了点报导,推测一下过程。我对体育不熟,都是通过报导捋的,如果有理解错误或者错漏,还请谅解。

在Google上查一下,就能发现早在2019年,体能大比武就在各省市运动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看报导,体能大比武一开始的目的是‌‌“让运动员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在之后的训练中刚有针对性地练习。‌‌”当时的体能大比武报导还多以趣味性为主,比如说报道中称: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研究员闫琪告诉记者:‌‌“这4个项目都是最基础的体能练习项目,涵盖了基础体能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耐力、稳定、平衡等各方面,既具有普适性,也有一定趣味性,同时都是相对安全的项目,让运动员能够普遍参与其中。‌‌”看着就挺科学,也很温和。

运动员的反应也很温和,比如说游泳奥运冠军叶诗文当时认为这样的大比武很有意思,也是一种在日常艰苦训练中调节心情的方式。‌‌“我是游中长距离的选手,6秒峰值自行车测试不是我的强项,但我也竭尽全力参与其中。‌‌”

要只是参与,那的确是好事,还能放松心情。体能当然重要,是一切的基础,这一点错都没有。要说业余时间搞一搞体能大比武,大家乐呵乐呵,也是谁也说不出什么。

结果后来事态就奇怪起来。

我查阅报导,发现一些报导里面提到了一个文件,2020年7月15日体育总局颁发,叫《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网上可以找到这个文件。我不知道这个文件是否是事态急剧变化的原因。从时间上看可能性较大。在这个文件之前的新闻提到体能大比武还都比较温和,之后的新闻就刚强许多。

比如2020年5月14日,天津体育局的排球对展开体能大比武的新闻标题还是‌‌“丰富封训内容天津四支排球队开展体能大比武‌‌”。还是以‌‌“丰富封训内容‌‌”为基调。方式也很欢乐,开头就是‌‌“5月14日下午,一场紧张激烈又笑声不断的‌‌”体能大比武‌‌“测试活动在天津市体育局团泊训练基地内展开。‌‌”你看,还有笑声不断。

7月之后关于大比武的报导就不再提笑声了。2020年9月14日,《人民日报》一篇名为《体能大比武,竞争参赛权》的报导里提到‌‌“各个项目的运动员将根据体能大比武的成绩各自排名,位居前列者才可获得今年全国锦标赛的参赛资格。例如,男、女子100米等项目中,周期内竞赛成绩在各项目前20名的运动员可以获得体能大比武的参赛资格,而体能大比武成绩的前16名最终拿到全国田径锦标赛的‌‌”入场券‌‌“。

结果‌‌”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季军、2016年波特兰室内田径世锦赛男子三级跳远冠军董斌、2017年内罗毕U18(18岁以下)田径世锦赛女子跳远冠军龚璐颖等名将因体能大比武成绩排名靠后,无缘今年全国田径锦标赛。‌‌“

各地区体育局也纷纷积极响应,2020年9月25日一篇关于广西大比武的报导就盛赞广西自治区体育局看重体能,提出了体能成绩与运动员津贴挂钩的举措。报导中称:‌‌”拟出台关于体能测试与训练津贴挂钩的相关规定,将做到真练、真测、真奖、真罚。‌‌“

看完感觉运动员真惨,1年前还是调节心情的大比武,忽然一个文件,直接和津贴挂钩了。简直天降霹雳。而且运动员满心以为自己是练专项的,忽然多出一个规定,就得去跑长跑,这事儿怎么听怎么不对劲,但找谁说理呢?

就好比国家现在让作者都参加普通话考试和回答高考语文卷子,不过120分不许写东西--你说道理,我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比如作家连基础都掌握不好怎么行?或者好比让参加奥数的队员考生物历史政治,也能说出道理,全面发展。但是事儿它就不是这么个事儿。

说回总局的那个文件,里面我觉得有价值的有一点,是提到为了反兴奋剂,里面的逻辑大概是,体能上来了,就不会用兴奋剂了--我的确不知道这个解决方式是否合理,姑且算有意义吧,至少有目的。其他的目的我看着都奇怪,我简单摘录一段:

‌‌”打好东京奥运会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历史节点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为我们完成这一任务增加了更多挑战。在特殊时期,中华体育健儿要戮力同心,勇担使命,在东京展现不畏艰险、逆流而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中华民族勇敢面对灾难,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强大的体能储备正是展现这种气魄和自信的动力源泉,也是顽强拼搏、赛出精气神的必备基础。各备战单位、各国家队要把东京奥运会赛场当作疫情过后我国运动员展现民族精神的大舞台,要坚定不移地将体能训练作为备战冲刺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这个段落里的逻辑就特别让人迷醉。首先,打好东京奥运会是重大使命,这个我同意。疫情给这一使命增加了挑战,我也同意,但为什么就‌‌”强大的体能储备正是展现这种气魄和自信的动力源泉,也是顽强拼搏、赛出精气神的必备基础‌‌“了?这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体能当然重要,但能进奥运会大名单的人,体能不是关键问题啊……

我把里面看起来比较重要的地方截图附录。当然大家也可以自己看,的确真抓实干。首先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体能是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的华丽口号,然后责任到人,直接让各单位一把手负责,还要狠抓落实,对于执行不力的还要处理,问题严重的就地免职。讲道理这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各地纷纷狠抓体能,搞成这个样子……换我是负责人,我也落实。

所以这事儿有趣又典型。按我的理解,一开始不知道为什么,说要搞体能大练兵。大家觉得,练练体能嘛,反正这玩意儿也没坏处,各地就如火如荼地找点业余时间弄点运动会啥的。既然以练习为主,所以标准也很粗糙,直接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工作指导手册》的标准就好了嘛,反正是标准。问题是那玩意儿从头到尾都是给人民群众指定的,不是给专业运动员制订的。但反正也没人在乎,玩嘛。忽然一道文件,上头认真了,而且直接关系到各地体育局一把手的仕途,好,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大家高速上马,以前的糙标准立马扶正,二话不说让练跳水的跑长跑,体能不行就换人,通过换人涨体能--这个文件出台3个月后,神州遍开体能花。

所以你看现在闹成这样,教练员和运动员顶多就说一下,‌‌”不太合适‌‌“,没有敢明确批评的。人家都提高到这种高度了,你批评这个政策,相当于自毁吧?你要说领导不想多拿金牌,那不可能,领导比谁都想多要金牌,各地体育局领导也一样,不会自己给自己下绊子,但事情最后就发展成这么奇怪了。

我觉得这个例子说明了很多问题。很多看似荒诞的现象,拆解来看,其实每一步对于执行者而言都是当下情况的最优解,只不过最后结果显得特别核突。前两天也有个聊天截图,说各地要把宗教因素从教育中去除,结果最后就把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其中包括大家都知道的《欢乐颂》)干掉了。你要说教材中去掉极端宗教因素,我当然赞同,但去掉宗教因素--西方古典交响乐以前的大主顾就俩,教会和宫廷,这相当于一下干掉一多半,巴赫直接就滚了。如果美术这么干,我觉得工业革命以前美术史就重写吧…………你说政策制定者初衷是不让学生知道文艺复兴吗?也不是,但结果最后大家合力,层层认真执行,举一反三,就弄成这样。最后各级领导一拍两瞪眼,慢慢散去,只剩下被耽误的运动员在原地目瞪口呆。

之前有个文章,写近些年各地技术官僚有退位趋势。技术官僚的特点是懂具体领域的知识,但相对来说,表态和执行上级意图就不够坚决。具体到这事儿,我就觉得运动员黄金生涯就这么几年,现在肯定五味杂陈。练体能当然好,但是现在搞得体能不进前八名连比赛决赛都进不去,那到底是比赛还是比体能……?

附录:参考报导:

报导1:《夏季项目国家队进行体能大比武》O网页链接

报导2:《丰富封训内容天津四支排球队开展‌‌”体能大比武‌”》

报导3:《体能大比武,竞争参赛权》

报导4:《广西将举办运动队第二届体能大比武真测真奖真罚》

天宪:《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