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痰盂盛菜的笑话及其变种

中国人安土重迁,但是,也不是不能走出去。历史上,因生活所迫,迁出去的人,其实不少。南方人,就去南洋,甚至走得更远,北方人,则闯关东。乌苏里江以东被割让之后,海参崴的华人,也是乌泱乌泱的。比较起来,倒是大清的官员,对于走出国门,一直视为畏途。洋人打进来了,两次开战,逼中国进入他们的世界体系,强求互派使节。洋人的使节早就进了北京,但中国往出派使节,得等到1970年代之后,才得以现实。第一个出使英国的郭嵩焘,还被家乡骂成鬼。第一个以中国钦差名义出国访问的,居然是个美国人蒲安臣。这个乐意助人的美国佬,一直在被中国的教科书说成是别有用心。

当年的中国官员出国担任公使的,在国内地位不低,是被朝廷派为钦差的。天朝上国的面子,在外面是没有了,但在国内,却依旧得撑着。装也得装成派往世界各国的钦差大臣,是管人家的事儿的,就像中国派人去对朝鲜,越南一样。当然,派出去的钦差,在国外,人家对方只当他是公使。

刚刚走出国门的钦差和他们的随员们,虽说经费相当的充足,朝廷注重脸面,这个能保证。但是,刚走出国门的天朝人,对于世界懵懂得紧,出笑话,在所难免。只是,有些人出笑话,是由于端着天朝上国的架子,出了丑,自己还傲然无知。比如第一个驻英国公使郭嵩焘的副使刘锡鸿,拿无知颟顸当气节,自己丢人,还成天打郭嵩焘的小报告。有的,则仅仅是因为生活习惯,不知道节制,比如好些公使和参赞,带了裹脚的如夫人,在公使馆晾晒裹脚布等等。还有一些,则是由于对某些西方的东西没弄明白用途,结果出了笑话。

中国近代佛学复兴的第一人杨文会先生,由于父亲是曾国藩的同年,而且有很深的交情。所以,曾国藩练湘军的时候,杨文会在曾国藩幕中帮忙,很是得力。到了曾纪泽做英法两国公使的时候,就把杨文会也带了去,担任参赞。杨文会不喜欢八股,因此不考科举,但对于出国见世面,倒很是高兴。不仅自己去了,还带了大儿子一道去,让儿子在外面留学。自己对于洋人奇技淫巧式的玩意,超级感兴趣。大概中国家庭使用照相机,杨文会是第一个,1880年代,就已经有了。那个时候,诺大的北京连照相馆都没得一个。至于地球仪,天文望远镜什么的,只要让他看见,就会买了回去。

但是,喜欢洋玩意的杨文会,却也闹过一次不小的笑话。他们刚到英国之时发现住所的床头柜里,都有一个大花的带盖子的搪瓷罐子,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久在英国,这些人吃英国人难吃的饭菜,有点受不了,于是,几个个随员凑起来,用英国的食材,做中国的一品锅。这对于安徽人杨文会来说,绝对是第一等的美食。安徽的一品锅,是好大一锅,里面鱼、肉、菜什么都有,油水很大,但量也很大,凡是在英国能找到的食材,一股脑都放了进去。做好了之后,没有合适的家什盛,杨文会就想到了那个大个的搪瓷罐子。如此这般地吃了好几次,忽然想到,如此美食,应该让使馆的英藉雇员也来尝尝。结果几个英国女人看到这些美食,一连四五个大罐子,一个都不肯上桌。详问之下,才知道他们用来装一品锅的,原来是英国人的痰盂(当时还是新的,此前没有用过)。

笑话闹出来之后,豁达的杨文会,还特意请人在痰盂装的一品锅前照了一张相。也没有忌讳,大家说着玩,互相打趣。传着传着,笑话就传出去了,越传越走样,笑话的主人,来回地变,还曾经按到过李鸿章头上。笑话的原主,反而倒被隐晦掉了,几乎没人再提杨文会了。

其实,这就是一个中外交往中的一个谑而不虐的笑话而已,这样的笑话,刚刚来华的老外,也一样会出。中国的东西,好些他们也不明白。

2017-10-15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